调色盘分区在色彩教学中的基础性作用
2019-03-22程瑞
程 瑞
(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安徽阜阳 236000)
调色盘控制是画家实现色调控制的关键。优秀画家的调色盘总是秩序井然,而初学者的调色盘大多混乱。在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只需看一下学生的调色盘就大概能猜想出画面的样子。在色彩教学过程中,调色盘控制看似不起眼,实则极为重要。不仅是初学者,甚至有许多成年画家都因忽视调色盘控制而使色彩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本文从调色盘分区这一问题入手,讨论正确的观察方法、相对合理的色彩写生的步骤以及色调控制与调色盘分区的关系,阐明调色盘分区的意义、具体方法和一些关键的技术手段,希望能带给初学者一些启发和帮助。
1 色调控制与调色盘分区
摄影大师A·亚当斯发明的“分区曝光法”(ZoneSystem)如雷贯耳。如今,摄影入门教学时向学生阐明“影调”的概念,大多会从分区曝光法入手。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摄影者可以预见照片的最后效果,并使照片能够按照摄影者的预想使不同区域都获得正确的曝光,从而提高照片的宽容度。“分区曝光法”的核心理念是将拍摄目标所包含的亮度范围分成11个不同的区域,其中0为全黑区域,10为纯白区域,第5区是中灰区域。在这些区域中,0~3为低调区域(黑场),4~6为中间调区域(灰场),7~10为高调区域(白场)[1]。
各门艺术都有相通之处,同属视觉艺术的绘画和摄影更是如此。早期摄影术无论构图还是用光,都是对绘画的模仿。分区曝光法借鉴的其实也正是绘画的方法。今天我们研究绘画的奥秘,同样可以从摄影中吸收营养。摄影师能够通过分区曝光控制照片的影调,那么调色盘分区同样可以让画家通过控制调色盘实现控制色调的目的。由于曝光分区与调色盘分区所属的色彩模式不同,调色盘分区的灰度表述和摄影正好相反。其中1、2、3属于白色区域,4、5、6属于灰色区域,7、8、9属于黑色区域。用数字标注灰度的方法更方便教学中的表达。按照不同的数字组合,美术作品大概可分出高长、高短、中长、中短、低长、低短、最长等十种不同的色调。
在素描里,色阶是靠铅笔叠加而实现的。水彩和古典油画的间接画法遵循这一思路,因而素描和色彩基本可以实现无缝对接。而在直接画法的水粉或油画写生中,色阶秩序的建立则需要画家用不透明的颜料直接调配。这两种呈现方式有很大区别。有过实践经验的画家都有这样一种感受:素描能力强不见得就能画好色彩。要让素描的优势在色彩写生中体现出来,就必须完成两者的融合。如果画家希望色彩的秩序能够达到与素描能力相匹配的程度的话,就必须经历一个“刻意练习”的关键步骤,这个关键步骤就是调色盘分区。调色盘分区是连接画家素描和色彩能力的桥梁。
2 色彩初学者调色盘失控的原因
2.1 直接原因:不合理的绘画程序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初学者写生的过程:他刚刚几笔结束一个苹果的亮部,便立即画这个果子的暗部。画完暗部又要去画中间色以完成衔接,最后还要点上高光。从明度角度看,他至少使用了四到五个色阶。如果使用一支笔来完成这四个色阶的话,他就需要不断洗笔或擦笔,否则颜色就很容易脏。画完这个局部,他的调色盘会出现四小块调色的区域。试想,他再画一个局部,又得在调色盘上产生四个小点。如此,一张不大的色彩静物还没画完,一个乱七八糟的调色盘便产生了。很多学生总是嫌调色盘不够大,甚至会准备好几块调色盘。现在比较流行的纸质调色盘似乎就是顺应这种错误的调色方法而产生的“神器”,因为纸质调色盘省去了清洗的麻烦,随时可以撕掉更换。殊不知,这种暂时的方便会让初学者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2 深层原因:错误的观察方法
初学者观察自然时,不可避免地会持“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观念,比如“这是苹果”“这是罐子”,或者物体是物体,投影是投影。这可能是导致局部思维的一个直接原因。这种思维的另外一个坏处是学生容易将图像的真实当作艺术的标准。
相对正确的观察方法也许应该是这样:我们可以试着将眼前的这些东西想象成一堆有着“不同形状的颜色”或者“不同颜色的形状”,然后将这些形状和颜色按不同明度的逻辑归纳、联系起来,形成不同的区域。这种观察方法足以让人忽略画的是人物、风景还是静物。当我们做到这一点时,也就不会因为缺乏描绘经验而产生恐惧心理,同样也就打破了“局部”的观察习惯,从而自然地做到“整体”了。
这种思维方式被现代画家普遍采用。抽象表现风格的画家自不必说,即使在依然秉持写实观念的塞尚、巴尔蒂斯、阿里卡、莫兰迪、佛洛依德、优恩·厄格罗等现代大师的作品里,我们也都能明显看出画家将图式语言置于客观描绘自然之上的特征。这是现代写实和古典写实观念的一个明显区别,甚至是现代主义的一个主要特征。“现代主义之父”塞尚的画面都是由不同的几何形状构成;在莫兰迪的作品里,我们不断看到他将同明度的色块进行串联形成新的图形进行创作的方法。当然,现代主义各流派的观念主张各异,绝非一言可以蔽之。本文提及的只是现代画家众多观念中的一种相对共性的语言手段和观察方法。无论是写实的还是表现的画家,都要经历语言自觉的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2]的阶段是我们通向艺术自由之境的必由之路。
3 色彩写生的步骤以及色调控制与调色盘分区的关系
3.1 调色盘分区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在正式色彩写生之前,进行一些单色(限色)的临摹和写生的练习很有必要。练习时,我们可以将调色盘区别为黑白灰三大区域。调色盘的划分也正好与上文所叙述的三个色场相对应。三大区域之间的界限并不绝对清晰,可以互相交融,但一定要有明确区别的意识。另外,在每块区域内部依然要区分层次,比如白色至少要有最白、次白、灰白三个层次。黑色和灰色亦同此理。
下面我们以通过临摹塞尚的作品《桌子上的水果和水壶》为例,讨论一下调色盘分区的具体方法。从明暗层次角度来看,这张作品可以分为黑白灰三个区域。
第一步:在调色盘的黑色区域调制画面重色块的色彩。重色块的建立是判断明度推移的重要依据。重色区域至少需要使用7、8、9三个不同色阶的黑色。每个色阶都有不同的色相、冷暖倾向或纯度的变化。
第二步:确立画面色彩纯度的高点。纯度高点也就是画面色彩饱和度最高的地方。在这幅画里,纯度的最高点是水果无疑。这是判断画面纯度推移的重要依据。
第三步:灰色区域的分析。构成画面的大面积颜色都是灰色。灰色也可区分为4、5、6三个不同的色域。在临摹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和第一步实现的“黑”和第二步的实现的“鲜”进行明度和纯度比较,以判断灰色块在画面在所处的明度和纯度的关系。这一步最关键的技术手段是“同明度比较冷暖”。
第四步:白颜色的分析。众所周知,白色一直是油画色彩写生中的难题。王沂东在一篇访谈里说:“有次我画白墙前的一个人,白墙怎么画,在后面也呆不住。要不偏黄,要不偏蓝,要不偏红,老师看了说:‘画的太花哨,白墙和人物比他偏冷,你用群青加上土黄加白的组合试试。’我一画效果很好。”[3]靳尚谊、陈丹青、杨飞云等先生在不同场合或文章中也提到过处理白色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如在白色里加点黑、土黄或者群青。我们可以直接遵循,也可以从理论上分析一下这种处理方法的原理。
加黑、群青或土黄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降低白色的明度;二是控制白色的纯度。降低白色明度是因为明度达到顶级后,所包含的信息就会降到最低,这相当于照片过度曝光后的高光溢出。在一张绘画作品里,白色区域里是要有层次的。控制白色的明度等级能让画面色彩显得沉稳。控制纯度是画家将白色区域与画面色彩纯度的高点比较后作出的色距判断。在古典油画的灰调子里,白色的纯度一般不会太高。要让白色呈现出画面色调所需要的冷暖倾向,可以使用群青或者土黄这样的色彩,但这绝不是说其它种类的色彩就不可以使用。我们要从原理上理解色彩,不可完全拘泥于教条和权威,因为我们也可以从美术史上的众多作品里找到反例。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提高自己对色彩距离的判断和控制能力。等画面颜色完全铺满之后,如果发现黑色部分仍然需要深入刻画,我们还可以回到调色盘的重色区域调制色彩。灰色和白色部分亦然。
3.2 同明度比较冷暖
同明度或者明度接近的色彩一定要在调色盘的同一区域进行调和。在静物写生时,如果某个苹果的中间色和另外几个果子的中间色的明度是接近的,那么这几个部分便可以同时完成。假如每个果子画一笔,每一笔就都可以在调色盘的中间那个色域进行调和。这些果子的中间色明度是接近的,但是冷暖或者纯度肯定也会存在一些差别。于是,在调色盘的这块区域调色时便可以添加不同的色彩,使之产生色相、纯度、冷暖等不同的倾向和变化。同理,一张画面其它明度,比如黑色、白色等接近的色域也应该同时完成。这和传统的学院素描画法是一致的。熟悉学院素描明暗方法的人都知道,那是一种从亮到暗整体推进的显影式方法。画家需要对画面相近的色阶不断作出归纳和概括,并且同时进行。不过素描的明暗层次相对容易辨别,当涉及色相时难度便增加了。初学者需要具备精确辨别同等明度的色彩的能力。在《色彩艺术》这本书里,伊顿介绍了相应的训练方法:“在一个棋盘式的排列中,放置黄色,或红色,或蓝色然后要求增添色彩,增加的色彩要同已放置的那种色彩具有等量的明或暗。在每次尝试时都要坚持使用带黄味的色彩、带蓝味的色彩、带红味的色彩。决不能把明度同色彩的饱和度或纯度相混淆。”[4]伊顿介绍的方法在一些院校的设计专业的色彩构成课上有些应用,但是绘画领域的基础教学却鲜有尝试。笔者试过这种训练的应用,取得过不错的效果。另外,“同明度或者明度接近的色彩一定要在调色盘的同一区域进行调和”的这一原则也可以起到和伊顿方法相同的效果,并且更符合色彩写生训练的特点。
若方法正确,一个很小的调色盘就可以画完一张很大的画。画家擦笔的纸、洗笔的水和浪费的颜料也会少很多,每次调出来的颜色几乎都能用到。一张画结束了,调色盘还是干净的。不过,以调色盘分区的方法控制画面色调的前提是画家能够充分理解明暗调性的规律,具备基本的素描能力。如果画家不能对画面各个区域明度的色距和色序作出正确的判断,那么即使做到了调色盘分区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4 结语
调色盘分区是实现色调控制的关键,是连接素描和色彩的桥梁。按照明度区域进行调色盘划分和同明度比较冷暖是调色盘分区的两个关键性技术手段。在色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体会色彩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尤其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加强对色调问题的理解。调色盘分区和绘画的程序是色彩教学中基本的物质技术手段。要通过掌握这些基本的物质技术手段,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对于绘画教学而言,观察的方式从根本上决定了表现的形式,正确的观察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