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祖神迹成因的地理学与物理学解释路径
2019-03-22宋继刚
宋继刚
(长春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皇帝,在女真人的记述中有众多神迹发生在他的身上。基于文史学科的特色,学界以往对金太祖的研究着重从文史角度展开,将皇帝神迹与君权神授紧密联系在一起,论证政治神话与统治合法性的关系,如张绪山《“神圣君权”与“帝王神迹”》一文[1]。西方史学界对“国王神迹”的社会史、大众史研究视角也具有借鉴意义,其代表学者为马克·布洛赫[2]和彼得·伯克[3],他们指出民众对奇迹的信仰源自于他们对奇迹的期盼。金代女真人对太祖神迹的记录也源自于他们对英雄奇迹的期盼,希望出现英雄领导民众创造新时代。
目前关于金太祖及辽金女真的论著非常多,如日本学者外山军治《金朝史研究》[4]、三上次男《金代女真の研究》[5]、中国学者陶晋生《女真史论》[6]、李锡厚与白滨合著《辽金西夏史》[7]、王曾瑜《金朝军制》[8],展现了阿骨打的政治、军事面向,但并未从自然科学角度重新解读有关金太祖神迹发生的合理性。利用地理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结合文献、碑刻资料,可以为神迹的发生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国内外学界已积累了较多研究经验。
一、国内外研究成果概述
国内外学界很早就开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重新解读古代神迹,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对于神龙喷火以及地表喷火传说,1665年德国学者阿塔纳斯·珂雪在科学专著《地上世界教本》(MundusSubterraneus)中明确提出“热能喷发概念系统”,对地球火山系统进行了大胆想像并绘制成图[9]26-27。1993年,美国太空总署(NASA)科研人员利用天文学、地理学知识解释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前天空出现的异象,实际上是太平洋库瓦火山岛上火山爆发引起的巨量沙尘散布全世界所致,并非古人所认为的上帝惩罚[10]317。2016年,英国学者Edward Brooke-Hitching在《诡图》一书中指出,古代航海图中出现的神迹之一,即岛屿的出现或消失,是海市蜃楼、缺乏现代测量系统、绘图师大胆想像等原因所致[9]8-11。
国内自1926年开始,通过怀疑神话传说记载,并利用语音学、地理学、文献学、考古学等方法,建构起经得起西方人质疑的中国古代史,让祖先的形象摆脱神的色彩,还原成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真实的人,为中国历史增添了厚度。如王国维利用甲骨片,结合传世文献,对商代王系进行了严谨的梳理和还原,并于1919年发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一文,而后再出《续考》[11]。张光直于1978年提出新说,认为夏商周并非先后延续的朝代,而是同时并存的三股势力[12]29。建国以后,神话学学者袁珂[13]和朱大可[14]等人对《山海经》等古代文献进行了科学解读,从人种学、文化流布角度建构上古历史。
21世纪以来,英国BBC电视台、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及历史频道等制作了一系列试图用科学方法解释古代历史神迹的纪录片,指出《圣经》“出埃及记”中的红色海水是藻类植物泛滥产生的赤潮[15];英雄奥德修斯遇到的海怪是地中海中的大漩涡[16]。国内考古发掘已经大量使用现代技术,如1996年开始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利用彗星运行周期、青铜器铭文、文献所载神迹,基本确定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17]38-49。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大型复式活火山,学界认为其在公元1000年前后发生了大规模喷发,对全球气候造成了巨大影响,被称为“千年大喷发”。相较万年之前的喷发,“千年大喷发”以其年代较新、野外喷发物保存较完整等特征,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围绕其具体喷发年代、分布范围以及灾害评估等,产生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多集中在理工领域。
崔钟燮、张三焕、田景《长白山全新世以来的火山喷发活动与森林火灾研究》一文采用同位素年代测定等方法,探讨了长白山一万年以来火山活动的期次、规模及森林火灾。在奶头山一带大量发掘出距今1000年左右的炭化木,在神炭窑发现的炭化木14C测得年龄为1000±90年,在双目峰与赤峰之间发现的炭化木14C测年为1153±90年[18]。
金东淳、崔钟燮《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历史文献记载的考究》一文通过梳理历史文献,指出长白山天池火山距今大约1000年前曾有过特大火山喷发,其影响范围最远达1000km,一般在500km范围为影响区,朝鲜半岛的开城和汉城都在该范围内[19]。崔钟燮、刘嘉麒、韩成龙《长白山火山公元1199~1201年喷发的历史记录》一文通过收集和查阅一亿七千万字的文史古籍资料,并加以整理、筛选、考证、对比和分析处理,发现长白山天池火山于公元1199—1201年发生一次大喷发的历史记录[20]。
综上,地理学、考古学、天文学、绘图学等自然科学范畴的知识为文史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路径,为解读金太祖的种种神迹提供了有益帮助。
二、从地理学与物理学解读神迹成因
金太祖是金朝的开国英雄,元代人编写《金史》时评论如下:
赞曰:太祖英谟睿略,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人乐为用。世祖阴有取辽之志,是以兄弟相授,传及康宗,遂及太祖。临终以太祖属穆宗,其素志盖如是也。初定东京,即除去辽法,减省租税,用本国制度。辽主播越,宋纳岁币,以幽、蓟、武、朔等州与宋,而置南京于平州。宋人终不能守燕、代,卒之辽主见获,宋主被执。虽功成于天会间,而规摹运为实自此始。金有天下百十有九年,太祖数年之间算无遗策,兵无留行,底定大业,传之子孙。呜呼,雄哉。[21]42
《金史》的“赞”突出了金太祖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优秀特质,限于篇幅,对其身上发生的种种神迹只字未提。但在其他材料中,英雄与神迹是密不可分的,并且这种神迹被后世不断传颂和夸大。
根据《金史》记载,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生卒年大致为1068及1123年。阿骨打1114年起兵反辽,1115年建国,年号“收国”。收国元年八月戊戌,阿骨打率军亲征辽朝黄龙府。
次混同江,无舟,上使一人道前,乘赭白马径涉,曰:‘视吾鞭所指而行。’诸军随之,水及马腹。后使舟人测其渡处,深不得其底。熙宗天眷二年,以黄龙府为济州,军曰利涉,盖以太祖涉济故也。[21]27-28
大军渡混同江时无舟楫可用,仅凭金太祖的勇敢与豪言,众人皆随之冲入滚滚波涛之中,深水变浅,只淹到马的腹部。而后再命人测量水的深浅,竟然深不见底。金熙宗时期特意将黄龙府改成济州,具体地点改为利涉军,为的是纪念太祖的神功伟业。
抛开后世为神化金太祖而编造神迹的因素不谈,这次征伐所处的时间刚好在长白山千年大喷发的时间段内。长白山天池火山的喷发,使得上游的石块随着水流冲到中游,正好当作金太祖骑马渡江时的垫脚石。而后江水继续流淌,位于中游的石块又被带到下游,于是造成后来派人再次勘测之时水深仍不见底的情况。
现保存于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德胜镇石碑崴子屯的《大金得胜陀颂碑》记载了金太祖的另一个神迹:
得胜陀,太祖武元皇帝誓师之地也。臣谨按《实录》及《睿德神功碑》云:太祖率军渡涞流水,命诸路军毕会,太祖先据高阜,国相撒改与众仰望,圣质如乔松之高,所乘赭白马亦如岗阜之大。太祖顾视撒改等人马,高大亦悉异常。太祖曰:“此殆吉祥,天地协应吾军胜敌之验也!诸君观此,正当戮力同心。若大事克成,复会与此,当酹而名之!”后以是名赐其地云。时又以禳禬之法行于军中,诸军介而序立,战士光浮万里之程,胜敌刻日,其兆复见焉。[22]17
“陀”字表倾斜不平之义,指山岗。金太祖站在高岗之上,按常理推断,岗下之人望其身影应比真人要小,而现实是人和马皆如山岗一般巨大。金太祖从岗上向下望,看到部众同样显得异常高大。抛开后人的刻意斧凿与人为神化,物理学知识或可帮助我们解读神迹的成因。根据物理学原理,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会发生折射,观察者看到的物体的成像发生失真现象,或放大或缩小。如果物体是具备观察能力的人,根据光路可逆原则,反向审视观看者的影像,在相同介质传播中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碑文所载金太祖本人及岗下人马都看到了影像变大,联系前后文,军队要渡过涞流水,水汽氤氲,加上山岗之上雾气缭绕,使得金太祖与部众之间隔着与空气不同的介质,佐证此时应该发生了折射现象。后文又提到当时在军中行“禳禬之法”,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禳”和“禬”都有祭祀之意。金太祖率军出征之前要进行专门的祭祀活动,祈福禳灾,也希望在军事上克敌制胜。虽然在祭祀过程中需要焚香以达上苍,这在《金史》《大金集礼》和《大金国志》中都有记录,但祭祀用香的量很小,所产生的新介质不足以遮挡原来的空气介质,可以推论仍然是水汽产生的介质引发了这种所谓神迹,即光的折射。祭祀活动中产生了类似海市蜃楼的光折射现象,整齐列队的战士们的身影竟然出现在所谓万里之外,待到克敌制胜之时再次发生了海市蜃楼,战士们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遥远的地方。种种神迹让当时和后世的人都折服于金太祖的个人魅力和自带神力。根据碑文介绍,金朝的《实录》和文士所作《睿德神功碑》都记载了这个神迹。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5),皇帝命文臣赵可重新撰写一份《得胜陀颂碑》,再由孙俣和党怀英分别刻红字及篆刻碑额。赵可在碑文最后的“献文”中再次描绘了这番神迹:“压胜之法,自古有之。我军如云,戈甲相属。神火焰焰,光浮万烛”[22]17,明确指出神迹的产生与“压胜之法”有一定关连,只是在女真人身上展现出了英武气概,这与秦汉以来压胜咒人致死的伎俩全然不同,突出了女真人通过祭祀活动与上天沟通的能力和效果。另外,尽管碑文特别强调“神火焰焰”,但考之史料,并未发现女真人有焚烧大量木材举行祭祀的活动。因此,这里的“神火”应该不是真正的火,而要与后文“光浮万烛”联系,推想应该是太阳光。太阳光照射在氤氲水汽之上,产生一种神秘之感,而阳光在水汽上发生漫反射,使得光焰如火。
三、结语
自然方法的引入并非要推翻上述从文史研究角度得出的结论。虽然尚处于假说阶段,但地理学、物理学研究视角的切入为理解金太祖相关神迹成因提供了新的角度,为看似不可能的神秘现象提供了一种科学解释方式。这些神迹曾经是真实存在的自然现象,增加了记录的可信度。然而当时人们对自然的认知水平与今人有差别,因此呈现出更多的虚幻甚至神魔色彩。重新解释古史并不是要完全否定古人的所有记录,一味地斥为糟粕。台湾学者王明珂在论述民国时期“古史辨”学派时说:“他们并非是要否定古史,而是相反,殷切盼望为中华民族建立一个可靠的、科学的古史。”[23]169本文的宗旨也是以自然方法重新解读古代神迹,为神迹提供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拨去众多神迹魔幻的外衣,尽可能还原先民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感知和第一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