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阅读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2019-03-22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习惯青少年内容

刘 佳

(长春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阅读是人类内化知识、提升自身素质的途径,是青少年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传统阅读方式遭到颠覆,全新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方式影响着青少年思维方式、道德认知、心理健康以及道德情感。根据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其中中学生群体占比为24.8%,上升趋势明显。

一、青少年使用新媒体阅读情况

联合国将满12周岁且不满18周岁,在心理和生理上趋于成熟的独立行为人界定为青少年。根据此年龄划分标准,青少年大多处于中学阶段,因此本研究选取长春市某中学学生展开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66份,回收问卷261份,有效问卷260份,有效率99.6%。提交有效问卷的学生中,男生127人,女生133人。此外,调查选取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10名教师,以“青少年使用新媒体阅读”为主题进行开放式访谈,将青少年使用新媒体阅读情况的调查进行延伸。

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的统计情况如下:

第一,从新媒体阅读媒介来看,有71%的学生接触过电脑阅读,89%的接触过手机阅读,32%的接触过电子书阅读,8.9%接触过其他新媒体阅读方式。由此可见,手机以其小巧、便利、功能多的优势,已成为中学生最常用的新媒体阅读媒介。

第二,从新媒体阅读频率来看,被调查对象均有接触新媒体阅读的经历,且阅读频率非常高。其中12~13周岁的中学生每天进行新媒体阅读的比例占75.9%。随着年龄段的增长,比例呈上升趋势。16~18周岁的被调查对象每天进行新媒体阅读的比例高达100%。而每周1~2次和每周偶尔有一次进行新媒体阅读的比例非常小,均在4%以内。

第三,从新媒体阅读内容来看,娱乐八卦及网络小说对青少年的吸引程度较高,对经典名著和社会新闻的选择比例不及娱乐内容的50%。青少年关注休闲娱乐的程度远远超过查找资料及学习。

第四,从新媒体阅读习惯来看,浏览式阅读的比重最大,占58.4%。青少年容易被图片、视频等形式吸引,而有细读、通读习惯的学生较少。

第五,从对新媒体阅读的优势态度来看,73%的青少年表示“传统阅读方式不可取代”。但由于新媒体阅读信息量更大,信息传递效率更高,青少年会主动获取网络信息以增强交往优势。

二、新媒体阅读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结合学生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及对教师的访谈发现,新媒体阅读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双重的:丰富的内容既拓展了青少年获取知识的渠道,又改变了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碎片化阅读趋势尤为明显;网络虚拟环境模糊了青少年对现实的认知与判断,良莠不齐的信息传播严重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

(一)使青少年阅读呈现碎片化趋势

传统阅读是青少年与文本内容进行对话的过程。文本形式往往以客观、间接的表现方式呈现完整、系统化的内容,而新媒体阅读的形象化、直观性特点使青少年往往被大量具有视觉冲击的图片、视频吸引,从而忽略对文字蕴含意义的消化过程。超文本、超链接的阅读方式使青少年养成一种跳读式习惯,虽然提高了青少年的阅读效率,却割裂了信息本身的整体连贯性和完整性,使青少年在汲取“营养”时大打折扣。

(二)对青少年的道德认知提出挑战

青少年正处于道德认知的建设时期,对道德的认知因网络文化的渗透而不断发生变化。面对网络环境中形形色色的思想观念,青少年表现出较弱的辨识和抵御能力,传统的伦理体系在虚拟的环境下失去效力。调查数据显示,68%的青少年认为在网络环境下可以肆意表达观点和看法,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针对“您在新媒体阅读过程中是否接触到色情暴力、迷信等不良内容”这一问题,65%的青少年表示接触过相关内容,并且会不自觉地打开阅读;28%的表示接触过不良内容,但会理性地避开阅读;只有7%的青少年表示从未接触过类似内容。针对“青少年对新媒体平台传播的信息是否相信”这一问题,58.5%的青少年表示“对大部分内容持相信态度并影响自己对问题的看法”;26.8%的认为需要进行具体考证;14.7%的表示不相信。新媒体环境对青少年认知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三)导致青少年在现实环境中迷失自我

对于“新媒体阅读环境对青少年带来什么影响”这一开放性话题,很多教师表达出忧虑,他们发现青少年在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的转换中常常迷失自我。青少年在高度自由的网络环境下,其自我意识和个性得以充分发挥;然而回到现实生活时,道德观念的约束、人际关系的维系、人情冷暖的体验、主体意识的限制等让他们感觉无所适从,于是变得沉默寡言甚至冷漠,典型表现为拒绝与他人尤其是与家长进行交流。

三、发挥多维度职能优势,提升青少年新媒体阅读素养

媒体素养指人们面对媒体信息时的筛选能力、理解能力、辨别能力和反应能力。新媒体阅读环境下,青少年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受到网络传播内容的严重影响。因此,发挥家庭、学校、媒体、社会监督等多维度职能优势,提升青少年新媒体阅读素养势在必行。

(一)家庭培养:树立孩子正确的阅读习惯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与家长的日常行为息息相关,有阅读经典书籍习惯的父母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传统读物的喜爱,手机不离手的家长则会带给孩子负面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从自身做起,做好表率,养成陪孩子一起阅读的习惯。另外,要充分发挥当地图书馆的价值,定期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家长要以开明、宽容的心态对待孩子使用新媒体阅读的行为,了解新媒体阅读的优缺点,从培养孩子对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和认知能力着手,进行良好阅读习惯的引导。

(二)教育引导:发挥学校潜移默化作用

学校是青少年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青少年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养成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应传承阅读经典的教育理念,教育青少年阅读经典不是为了单纯地获取知识,还要掌握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标准。基于此,学校要充分利用专家讲座、主题班会等多样的教育形式积极调动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学生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筛选和识别;创新新媒体阅读思维模式,改变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习惯,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此外,学校要逐渐实现由教育者为主导向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主动给学生推荐一些内容优秀、传递正确思想观念、符合主流审美的微信公众号或微博帐号,根据学生自身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阅读习惯等进行个性化教育和引导,以适应新媒体阅读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

(三)媒体担当:净化青少年阅读环境

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冲击感官的刺激性画面充斥着新媒体阅读环境,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作为信息的生产者、发送者,媒体工作者应该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感,对有害信息进行及时拦截和屏蔽,防止不良信息和低俗内容在网络平台传播。在技术层面和制度方面,逐步实现全网实名制和信息分级制度,以减少不实信息的传播,控制青少年获得信息的渠道。媒体行业应重视网络阵地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努力打造既符合青少年阅读需求、阅读心理又能起到正确导向作用的青少年专属网站或栏目,使青少年在徜徉于新媒体阅读环境带来快感的同时,获取拓展知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四)社会监管:完善监督体系,强化制度管控

政府在推进全民阅读的进程中,应该关注青少年的阅读环境,特别是新媒体阅读环境的建设工作。应完善相关制度体系,规范制度管理,对媒体行业进行有效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升对青少年数字化阅读的服务和引导力度,为青少年营造绿色阅读空间。

四、结语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青少年成长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新媒体阅读是促进青少年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与传统阅读方式相辅相成。正确看待新媒体阅读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不可回避性,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媒体、社会对青少年的正面引导作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深远意义。

猜你喜欢

习惯青少年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青少年发明家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主要内容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