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新载体的构建
2019-03-22杨文玲
杨文玲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广东湛江 524094)
高校的宣传思想阵地是对青年学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育人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承担着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引领校园主流思想舆论的使命。最终通过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形成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因此,高校需重视宣传思想阵地的建设,并认识到在“微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1 微时代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联系
“微时代”指以微博微信等微资讯的生产和消费为传播特征、以手机为传播载体的时代。其特点是内容生产“微创作”,内容体验“微阅读”。“微时代”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媒体文本先前的“宏大叙事”与“意义承载”,媒体内容生产短小化、碎片化,阅读体验有即时性、快捷性。在这样的传播潮流面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微媒体, 使其宣教的内容能够快速地、最大范围地传播给学生。
首先,现今的青年学生喜欢使用微媒体。有报告显示[1],移动端每年的整体流量同比增长显著,大事件流量带动效应明显。受网民获取资讯习惯的迁移,手机已成为用户第一设备,占据用户90%以上时间,充分占据用户碎片化场景。 其次,微媒体具有多媒体特征,能包容其他媒体内容,可以是图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类型的相加相融, 符合青年学生吸取资讯的习惯偏好。 再者,现今的青年学生热衷于资讯的分享转发,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97%的大学生会通过微博微信获取资讯并通过转发分享表达自己的思考和志趣。高校想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了解当今青年学生的资讯获取习惯和爱好, 并通过针对性地做好自身的微平台,吸引学生自发使用平台、转发平台内容,达到层级传播的效果。由此可见,微媒体平台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密切相关, 高校可以通过这些宣传新载体的打造, 促使其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断得到优化。
2 微时代如何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
2.1 以“用户”理念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新阵地
微媒体时代,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理念一定要转变,不能再把学生当作“受众”,而要以互联网思维,把学生理解为“用户”,宣传的第一步,就是赢得用户的注意力。 微时代是短视频的时代、读图的时代、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同样要以“微”为抓手:一是贴近“用户”的习惯与爱好,改变以往思想政治宣传教育以宏大的叙事为主的方式手段,让宏大的主题“落地”,以短而精练的、通俗易懂的、多媒体相加相融的微形式进行内容生产和传播; 二是重视互动的手段使用,讲究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在这里是指用户在使用宣传平台或使用资讯的过程中得到的一种主观感受。从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这个方面来说,就是宣传的内容应以师生为本,以服务为王,在贴近师生生活、贴近师生需求、贴近师生实际上下功夫。 要关心师生所关心的热点难点, 能及时回应师生的关切和问询,及时地回复与评论,和师生在宣传思想平台上形成良好的互动,使师生得到良好的“用户体验”。三是要做“看不见的宣传”。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8月19日讲话中指出要做“看不见的宣传”,还提出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这个要求同样适用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 甚至可以说是消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中话语方式老旧、 内容同质化严重和内容碎片化叠加现象的法宝。 以“用户”理念来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新阵地,就要考虑青年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他们活跃而求新的个性, 从而改变我们陈旧的宣传思想话语体系,把硬宣传改为柔性引导,才能达到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2 用好微媒体,构建“全媒体”宣传思想阵地
当前,高校传统的宣传思想阵地如宣传橱窗、横幅标语、校报校刊等的影响力已日渐式微,传播效果明显下降,但也仍有着微博微信等微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如能在用好微媒体的同时,构建起“全媒体”的宣传思想阵地格局,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就会进一步焕发生机。 按目前我国高校的校园宣传思想阵地建设情况,包含以下类型的平台:宣传橱窗与横幅、校报校刊、海报展板、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 高校如能对这些平台分别进行准确定位,并对每类平台自身的特点优势加以强化,使各平台间既各自发挥优势又能联动运转, 形成平台间的互补联动,互相推介引流,将产生强大的平台聚合效应,最大限度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宣教效果。 在人力资源有限的高校, 全媒体平台的打造还利于微时代所讲求的“一次采集、全媒发布”,可以避免不同平台间宣教内容的同质化, 使高校可以根据学生接受信息的条件而选择不同的平台去发布同一主题不同形式的资讯内容,还可以不同平台选择不同的发布时机,以吸引不同性情和资讯获取习惯各异的学生可以形成对同一主题的共识。这种联动传播的“全媒体”机制,能帮助高校营造主流价值观舆论强势,形成宣教合力和矩阵效应,从而达到价值引领、舆论引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2.3 破解人才瓶颈,培养适应微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形势的队伍
要做好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 人才是关键。全球范围内,资讯传播格局和手段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微时代的到来就是这种传播态势变化的结果之一。在这种变革下,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就对宣传思想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人员在熟悉传统宣教手段的同时,还要有适应新兴媒体和微时代微传播的素质和能力,从过去的专职专干,变成了需要一专多能,同时掌握多种媒体形式的运用。要打造这样一支队伍,首先需要观念的转变。 要充分认识到宣传思想工作人员不同于一般的行政人员, 在人才引进的时候就要考虑其具有从事新闻传播的专业技能。 一方面是要选拔有“全媒体意识”和“微传播能力”的管理者,除了有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外,还要懂得全媒体建设规律及不同媒介的特点,能对全媒体建设进行统筹管理和策划协调; 另一方面是要吸收有全媒体技能的人员加入宣传思想队伍,能熟练掌握各类媒介的操作、运作,生产出多样的宣传思想产品用于不同的媒介平台,以发挥不同平台的优势。还有就是要在队伍建设中继续优化,通过组织培训、同行交流、网络学习等多种形式,鼓励宣传思想队伍人员不断增强全媒体意识和“微传播”能力,以提升多种宣传思想平台的综合利用能力, 达到高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 做好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意义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 肩负着立德树人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 其意识形态可以说是高校教育环境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因此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坚持好正确的舆论导向,抢占“话语权”。在各种思潮激荡、内外办学环境严峻的当前,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 关乎着培育好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价值准则的认同, 关乎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宣传导向,大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师生形成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 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二是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牢牢掌握宣传教育的主导权。 互联网打破了传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已经成为青年学子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做好青年学子的教育,就要牢牢掌握好网络阵地, 在网络上尤其在青年学子使用最多的微媒体上,牢牢把握好宣教工作主动权,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提高网上舆论引导水平和宣传教育水平,使主流的价值观通过更广阔而灵活的微媒体平台, 快速传达给学生。 三是搭建起学校、师生沟通的桥梁,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 微媒体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其互动性。 青年学生群体思维活跃, 但面对微时代的海量信息,容易浮光掠影、不加思辨,加上网络资讯中不乏情绪化的渲染,容易让青年学生产生认识偏差。建好微媒体平台,使之成为青年学生喜爱和信任的载体,就可以在平台上与学生互动,对其进行引导,引领其进行理性的深度思考,更好地服务青年学生的成长。
综上所述,在微时代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应搭建起联动运转的“全媒体平台”,打造一支适应微时代微传播形势并具有相应素质和能力的宣传思想队伍,以“用户理念”建设运营这些新载体,以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