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5后”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心理探析与对策
——以高校班主任视角

2019-03-22邱其霖张辉华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4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毕业生大学生

邱其霖,张辉华

(1.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 333403;2.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江西景德镇 33340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 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2018年11月3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9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并对做好2019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了详细部署。 随后,各省、市也出台相关鼓励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各企业事业用人单位亦是求贤若渴。 据统计,我国2019 届高校毕业生预计860 万人,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形势。 然而, 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实情况来看,“95 后”毕业生求职紧迫度降低,“慢就业”现象突出,抱有“慢就业”心态的人数比重逐渐增大,遭遇了“急校招”面对“慢就业”的尴尬局面。

1 “95 后”高校毕业生及“慢就业”内涵的认识

1.1 “95 后”群体的认识

“95 后”指的是1995—1999年期间出生的中国公民,由于受到家庭成长环境和时代背景的影响,他们与“90”后相比,思想更开放,思维更加活跃,行为更加独立。同时,他们更加以自我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受挫能力较弱,功利性强,团队协作意识较弱。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中“95 后”占绝大部分,并且近两三年里“95后”开始陆续走上毕业求职、创业的道路,成为就业创业队伍的生力军。

1.2 “慢就业”含义的认识

“慢就业” 指的是在当前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毕业后并不急于寻找就业或者继续深造,而是在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选择暂时兼职、待业、游学、社会实践或者创业考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慢就业”群体规模日益庞大,作为受过高等教育、具有高素质、高学历的群体长时间不就业,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到整个国家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良性发展。

2 “95 后”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成因

“慢就业” 现象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正成为年轻人中的一种趋势。 它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日趋成熟、理性的就业择业观,又折射出他们对未来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就业能力欠缺的现实。

2.1 时代背景因素

随着经济发展, 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95 后”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和择业心理也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 如今的毕业生不仅满足于一份稳定的、能够解决温饱的工作,他们考虑更多的是这份工作是否自己感兴趣、是否有前途、工作是否体面、轻松,还有工资待遇、压力大小、地位高低等,否则,他们宁愿去等待,选择“慢就业”。

2.2 家庭环境因素

“95 后”高校毕业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作为家庭成员之一,毕业生就业择业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1)家庭经济条件改善和提高,助长了毕业生“慢就业”心理。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经近40年的发展,国家、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普通民众的家庭经济条件日益富裕。 富足的家庭经济条件让”95 后”毕业生不必过分地担忧因“慢就业”而承担的待业成本;(2)父母择业观念对毕业生“慢就业”产生影响。 “95 后”毕业生的父母绝大部分属于“70后”,普遍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文化教育, 并日渐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和成长关注急切、呵护过度,他们宁愿让子女“慢就业”也不太愿意让子女从事一般、底层、艰苦的一线工作或工种。

2.3 高校教育因素

大学四年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择业观形成和养成的关键时期,高校教育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等方面也对毕业生“慢就业”带来影响。(1)过度关注专业教育而忽视对学生的人生指导,高校课程中专业教育的内容和课时比重较大, 许多高校教师只关注课程教学,只重“教学”,不重“育人”。(2)开设的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类课程不受重视,理论性强,实践性不足。再加上师资队伍有限,很多都是应付完成教学任务,导致教学开展难度大,开设效果不明显。

2.4 毕业生自身因素

“95 后”个性鲜明,自我独立,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他们在择业时宁愿让自己闲置一段时间,也不愿意委身于不感兴趣的工作中。 (1)毕业生缺乏明确、理性的职业规划和方向。 绝大部分人在择业时面临众多的选择举棋不定,而导致持续观望,处于“慢就业”状态;(2)自身能力欠缺导致自信心不足。 “95 后”深处在网络、智能时代,许多人沉迷于网络,沉浸于自我世界里,对外交流较少, 对父母依赖性很强, 受不了委屈和挫折,这些很难让他们在择业竞争中处于优势。

3 “95 后”毕业生“慢就业”困境治理的思考

“慢就业” 现象的出现是多方因素导致的结果,一方面可以说明毕业生择业时变得更加理性、成熟,不将就、不甘于平庸;另一方也反映出毕业生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因此,需要辩证地看待“慢就业”。

3.1 引导大学生做好明确的人生规划

明确的人生规划可以让大学生过得更加充实。(1)尽早确定方向、目标。 大学生自入校以后,就应该让他们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并给予他们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大学生毕业的主要方向包括:就业、考研、考公、出国、创业等,作为班主任有必要给予他们在这些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了解相关政策和资讯,尽快让他们确定好自己将来的方向,做好大学学习计划;(2)经常性地鼓励、督促。 人都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在一些需要长时间付出努力、 常受到挫折的事情, 时间长了很容易放弃。 因此,需要教师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时常与他们沟通,给他们鼓励,保持足够的积极性。

3.2 家庭父母尽早引导大学生独立

“95 后”大学生总有一天也要独立走上人生道路,在就业择业时父母可以以自身的经历和经验给予子女一些好的建议和引导, 但绝非简单地代为决定或者过度呵护。 (1)思想上独立。 家长应该要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子女,不要把家长个人意志强加于子女;(2)行为上独立。 毕业生应该都有自己独立判断的能力,家长不要过多干涉他们的行为和抉择, 锻炼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进而有助于他们将来独立选择就业。

3.3 高校完善育人机制助推大学生成长成才

应对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治理,不仅是班主任、辅导员的责任,也需要专业教师、各就业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将专业教育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有机结合,把“教书”与“育人”相融合。(1)专业教育与职业规划相结合。作为专业教师不仅仅要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还需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指导以及未来职业规划指导, 甚至是教授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方法。 (2)强化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师资队伍建设。 (3)引导学生尽早接触就业、创业实践。 加强实训环节,丰富课程内容,增加实践活动,如提前参加校园招聘、模拟招聘、创新创业比赛等,增强他们的紧迫感。

4 结语

高校毕业生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 关乎国家、高校、家庭和个人切实利益。 “95 后”毕业生群体中的“慢就业”现象是国家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产物,我们应该理性客观看待,科学应对,从各个层面来帮助和引导“慢就业”群体实现就业,尽快让他们投身于各个需求的行业和领域中,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求。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毕业生大学生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改革研究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