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缺失问题研究

2019-03-22夏珑祯周建鹏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4期
关键词:道德责任传统

夏珑祯,周建鹏

(1.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7;2.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经济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17)

全球化日益扩大的背景下, 多元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 大学生道德摩擦剧烈和面临的道德选择越来越多。大学生开始出现道德责任缺失的问题,从而导致不适当的道德行为的出现, 他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道德困境。

1 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缺失的现状

1.1 个人意识强烈,社会意识淡薄

近几年来,年轻人在公交车上不主动让座的新闻层出不穷,各方都在批评大学生素质低,缺少尊老爱幼的品质、 社会意识淡薄。 少部分大学生只在乎最后结果,不在乎过程和手段,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甚至采用不良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无视本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缺少社会责任感,更不会提社会贡献。

1.2 功利主义偏重,理想信念模糊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中国青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部分大学生挥霍自己的生活费,只顾购物、玩乐,享受当下;更甚的是一些女大学生为了购买名牌服饰和化妆品, 陷入网络借贷,甚至是“裸贷”的窘境。当代大学生应重视学习,踊跃参加实践活动,要有自己美好的理想信念并为之奋斗,而不是崇尚功利主义,只顾享乐。

1.3 注重个人奋斗,价值取向扭曲

部分大学生崇尚个人主义, 强调通过个人奋斗取得物质或金钱价值, 缺乏应有的道德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一些大学生认为,想要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就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将实现自身利益作为唯一目标而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 有的大学生在设想将来的过程中, 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和目标的实现,而不愿意为他人和社会提供帮助和服务。

1.4 社会道德淡漠,诚信意识缺失

当大学生专注于自己的利益, 社会回馈就少之又少。 有大学生素质较差,在公开场合大声喧闹;随便丢弃垃圾,毁坏公共设施,破坏宿舍环境。不努力学习,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校测试中携带手机或小纸条、与同学交头接耳, 考试舞弊行为在大学校园里层出不穷,导致校园内诚实守信的风气被极大破坏。

2 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缺失的原因

2.1 经济转型的冲击

大学生思维活跃, 容易遭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造成大学校园弥漫着唯利是图的恶劣风气。我国社会经济处在转型期间,社会道德处于重构阶段,一些大学生错误地认为新时代的到来,观念也应该改变了,而抛弃传统的道德观念,不讲社会贡献、为他人和社会提供帮助。

2.2 传统文化的断层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值得大学生继续传承和弘扬。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传统的道德系统开始震荡,但新的道德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呈现出断层的特点。在这个断层时期,一些人曲解了传统观念所要表达的深沉内涵, 并且通过网络媒体大肆宣扬金钱主义、 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 他们以为这是当今鼓吹的“正确”观念,社会道德观念更加被削弱。

2.3 西方文化的渗透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现今的大学生强调自由、强调文化的多样化。 传统道德的断层时期,西方文化的不断渗入,使得处于三观形成期的大学生逐渐迷茫。 面对社会责任和个人利益、艰苦奋斗和享乐生活间的冲突,大学生往往会选择个人利益优先和享乐生活,失去信念,迷失自我。

2.4 道德教育的缺失

由于学校专注于加强应试教育, 疏忽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是形式僵化、缺少针对性、内容枯燥,且存在教育力度不足、教育手段单一、缺乏师资力量的现象。 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仅停留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而无法进行深层次的实践教育。

3 培养大学生道德责任的途径

3.1 强化主流道德意识

为了加强大环境对大学生人生观形成的影响,应突出主流道德文化以下几方面内容。

3.1.1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部分,是对每一个中国国民的个人素质的基本要求。大学生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无论从国家、社会,还是个人的层面都有积极建设意义。国家倡导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裕自己的精神世界, 增强精神力量。大学生虽然还只是在校的学生,也要有丰厚的专业知识,培养社会责任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身的行为。

3.1.2 培育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八荣八耻”为重点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的产物, 也是社会价值观念的正确导向,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有重要意义;所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行为规范。因此,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应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入大学生思政课程中进行学习,使大学生分清是非对错、明辨善恶,使大学生感受到自己与祖国、民族是紧密联系的。

3.2 重建传统美德系统

3.2.1 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是大学生接触最密切的环境, 而现在的大学校园高校应当开展多样的传统美德活动, 能使绝大部分学生参与进来。 学校可以通过支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社团, 提高学生参与学习传统道德文化的积极性,使弘扬传统美德的活动成为“全民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3.2.2 优化社会公共道德环境

社会环境是扩大化了的校园环境, 增强社会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形成讲礼貌、讲诚信、守秩序、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和谐社会环境。充分利用现代的大众媒体,树立高尚的道德榜样来营造主流的社会道德环境, 传播社会上互帮互助、救死扶伤等正能量的人物和事件,以建立良好的道德风气,全面提高人民的素质,更好地使大学生培养优良的道德习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作为社会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环境的影响力日趋增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创造和谐的网络环境和氛围,要求每个人具备良好的网络道德。大学生身处在网络环境中要管好自己的思想和活动, 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3.3 抵御西方价值观念

3.3.1 健全文化教育机制

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要利用电视、互联网、报纸、杂志等媒体宣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们不光要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还要使之不断结合时代要求,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教育是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崇主流文化的重要方式。因此,要将二者贯彻到教育过程中,与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结合, 有目的地向大学生讲授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使大学生更好地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能够自觉地传播正能量文化。

3.3.2 开展社会实践,体验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可利用现有的地域文化资源,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大学生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强盛, 使大学生深刻感受到我国历史、文化、习俗的丰富性;鼓励大学生通过走访、调查等形式,学习本土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习俗,直接接触到我国的传统文化。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我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体会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含义,转变为其自身品质,从而就会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生活态度和道德行为。

3.4 增强道德责任教育

3.4.1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当代大学生,肩负着重担,要有坚毅的抱负决心,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科学知识作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当今,部分大学生只突出个人努力奋斗,崇尚金钱主义,没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和自己奋斗的结果,不在乎实现过程是否正当、是否有意义。 所以,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是势在必行,这不管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3.4.2 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大学生要学习规范自己的言行, 要在社会实践中学会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否得当, 不断磨炼并且不断增强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勇于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大学生要学会“自省”。 自省,就是反思自己的思想和作为, 掌握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对自己的缺点及时地改正,日臻完善。

4 结语

大学阶段是学子逐步走向社会的过程, 高校作为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阵地, 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式,增强大学生的判断能力以及做出正确选择,实现其自身德行的提升并勇于去担当相应的社会责任,推进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和谐文明社会的发展。

猜你喜欢

道德责任传统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