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双创人才培育模式研究

2019-03-22张文玉肖奎谢忠祥朱科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4期
关键词:产教双创协同

张文玉,肖奎,谢忠祥,朱科

(湖南工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

1 课题研究现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利用期刊网,对与“产教协同”主题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共发现900 多篇相关研究文献,并且能够将这些文献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以产教协同为切入点,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代表性的文献有:《以“产教融合”为内涵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程晓农等);《推进产教融合, 服务产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育模式转型的战略思考》(刘海明等)。

第二类:将产教协同中的校企协同作为研究重点,主要是对该模式下如何有效发挥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的协同效用进行探讨, 代表性的文献有:《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对大学协同育人管理机制的研究》(陈维霞);《校企合作机制在高校中的应用实践》(孙杰等)。

第三类: 这一类主要是针对具体的某一所学校在产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例如:《产教协同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杨会等)。

可以看到, 当前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步攀升,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没有一种能够让校企双方都满意的产教协同模式, 并且基于产教协同视角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研究文献也略显欠缺。 这也是该文将如何发挥产教协同在高校培养双创人才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

2 研究背景

2.1 产教协同培育高校双创人才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我们知道,创新驱动的实现是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有力方法。 而从本质上来讲,创新驱动就意味着人才驱动,只有人才竞争有了优势,才能提升综合国力的整体竞争力。在推动创新驱动的过程中, 为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热情,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大战略决策,为有想法、 敢作为的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对于高校而言,也面临着培养双创人才的新使命和新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产教协同培育双创人才应运而生。 这种模式旨在让企业和高校之间进行交流合作, 这样企业就能够将相关的行业先进知识、 技术等内容融入高校人才培养课程当中,使得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也能够锻炼高校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更能让人才开阔视野,获得在学校中较难获得的专业能力,成为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2.2 新时代产教协同的新要求

2.2.1 产教协同的经济环境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世界经济的深度调整,中国的经济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发展,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模式,抑或是发展模式,取得的成就都令世界叹为观止。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样面临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比如:“用工荒”与“就业难”作为一对矛盾体同时出现,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产教协同没有充分有效利用, 所以导致了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失衡的现象发生。我们知道,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 高校在输送人才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创新产教协同模式,优化发展结构、提升发展速度、激发发展动力,将人才、资本、技术、政策等要素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产教协同模式新常态。

2.2.2 产教协同的政策环境

自2014年开始,中共中央、教育部等就十分重视以产教协同为基础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工作,先后印发了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等文件, 对新环境下加强产教协同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并对开展校企联合培养试点、构建产教协同、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做出强调,继续深化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由此就可以看出产教协同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者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也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与产教协同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将进一步得到完善, 措施将更加系统和全面,成效也会进一步凸显。

2.2.3 产教协同的内涵要求

职教专家潘家俊曾经对“产教协同”的内涵进行过阐释。 在他看来,“产教协同”具有几个重要特性,具体来讲:一是社会性,产教协同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以某个企业的标准进行,而是建立在将产业、行业、团体包含在内的社会标准基础上的;二是生产的教育功能,在产教协同的教学环境中,并不是单纯地灌输书本知识,而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去实践, 将实践的成果和效益作为衡量学业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是参与主体的多元性, 产教协同要求以高校的院系和专业教学活动基础上,将相关的行业、产业的概念、内容、活动引入进来,丰富教学育人形式和内容。

2.3 产教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原则

2.3.1 坚持全面育人的原则

对于高校而言, 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中, 应当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下功夫,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始终把握我国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坚持全面育人的原则,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锤炼,使其具备成为社会主义人才的基本素质;此外,也要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培养能够为社会主义事业自觉奉献的合格接班人。

2.3.2 坚持人才需求导向的原则

高校培养人才,一方面是为了让人才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必须把握对人才需求的社会导向,结合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让人才的自我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培养质量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

3 产教协同下的高校双创人才培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对于高校而言,产教协同培育双创人才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3.1 尚未健全相关机制

由于在政府、企业、高校彼此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平台,而各自的目标也未达成统一,所以导致了协同育人的主体不明、定位不清等问题产生。也就是说,由于政府没有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行业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企业对高校的培育人才机制尚未适应,使得产教协同的效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3.2 企业在与高校合作过程中参与感不强

对于企业而言, 与高校合作最为直接的目的就是能够为其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 而没有对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合作引起足够的重视。

3.3 组织管理力度不够

对于企业而言, 每年对人才的需求量和提供的岗位数量、所需要的专业技能都是不固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和技能班产生了阻力。由于没有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 很容易出现人才短缺或人才过剩的现象。

3.4 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构建完善

通过产教协同推动高校培育双创人才这一模式仅仅只有6年左右的发展历程, 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法律和政策体系, 这无疑给高校和企业带了一定的风险,使得产教协同创新难以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3.5 教育理念相对落后

在高校和企业开展合作的过程中, 较多地看重过去那种学校内部进行改革的较为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使得教育模式与当下的教育目标不相匹配,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4 产教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策略

4.1 有效融合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

对于高校而言,应当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和需要,保证专业设置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以便更好地发挥产教协同的作用。 具体而言: 要以产业结构为切入点,对专业结构的设施设置作为重点,使高校设置的专业结构能够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向相匹配, 从而保证专业更有针对性和实操性。举例来讲,从与高校进行合作的企业的产业需求出发,设置对口的相关专业,这样既能够实现育人的目标,也可以为企业输送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减少企业进行岗前培训的时间成本和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也要不断又换专业结构, 根据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不断对设置的专业进行优化和调整, 使得人才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市场环境。

4.2 优化与职业标准相适应的课程内容

作为一种规范和准则, 职业标准是以职业分类为前提的, 是用来规范工作人员的活动内容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指标。 高校在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时,应当充分结合职业标准,更加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具体来讲,高校要创新产教协同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任务与职业标准的统一性, 不断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满足职业标准需求,规范所承担的教学工作任务的针对性和实操性,更好地实现育人的目标。 例如:以与高校合作的企业的不同部门承担的不同职能为依据,对专业课程进行分类别的规划, 使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就能源源不断地汲取将来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所必备的基本技能, 这也是优化课程内容的最终目的所在。

4.3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推动产教协同方式多元化

一是要积极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为高校利用产教协同培育双创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行之有效的支持,引导高校不断完善教育制度和政策,使得高校和企业自己在产教协同领域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做好产教协同宣传工作,提升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适当的政策激励校企形成和谐融洽的合作关系。 二是要积极搭建方便高校和企业进行交流沟通的平台, 使产教协同观念在学校和企业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为人才、技术、岗位三者的有机融合提供更为有效的客观支撑。

4.4 深度挖掘人才培养集约化优势

第一,在创新产教协同方式的过程中,高校应重点对相关的专业进行有效的设置。因此,要在保证高校与企业强强合作的基础之上, 聚焦当地中小企业的产业需求和优势,进行探索性合作,这样既可以扩大合作范围,丰富学校专业内容,也可以为企业发展带来高素质人才,进一步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从学校特定的专业群视角出发,高校应当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尝试与当地的多家企业进行合作,统一合作目标,共同发力构建合作平台, 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第三,要健全完善跨专业、跨行业交流的产教协同模式,进一步探究以区域为主导的产业链,吸引更多的产业链上的市场主体参与平台合作, 形成产业集成优势,使人才培养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4.5 打造专业的“一课双师”师资队伍

要以提升专业骨干教师的实践能力为目标, 有计划地组织一批相关的教师队伍前往企业进行实践交流,对企业所掌握的先进科技进行学习,条件运行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参与到企业的项目研发中来, 为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企业可以与高校达成合作协议,选派优秀的企业专业人才定期到校内进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使他们实践中更好地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吸收。 总之,作为相互合作的主体,学校和企业之间应当经常性地互派人员进行学习, 不断充实双师型队伍力量,共同为培养“双创型”人才贡献力量。

4.6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高校的学生生活中, 校园文化活动占有很大的比例,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正确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会在这些文化活动中得到锤炼。 当下倡导的创新产教协同推动高校双创人才培育工作, 实际上就是在对高校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进行培养。因此,校园文化活动对高校培养双创人才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高校而言,应当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经常性地开展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创新创造思维、 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活动, 比如: 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创业活动,将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由他们自主制定规范的组织原则,对组织架构进行合理化设置,开展相关运营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意识,将他们培养成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创型人才。

综上所述, 在我国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高校和企业都应当充分发挥优势,把握机遇,加强深度合作。 要进一步深化高校的教学改革,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方法,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当地经济架构和发展需求为切入点, 合理设置和优化调整高校专业结构,使产教协同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进而更好地推动高校双创人才培育工作。

5 结语

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高校也相应地承担了培养双创人才的职责。 从创新产教协同方式的角度出发,推动高校双创人才培育工作,并非高校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也就是说,要对高校的教学资源与社会的其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深化校企合作,让高校培育双创人才工作不断朝着科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使得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不断提升、创新创造能力不断提高, 成为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高素质精尖人才, 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产教双创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