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航空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19-03-22郑雁玲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4期
关键词:胜任航空物流

郑雁玲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管理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随着我国物流产业和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 航空物流产业迅猛发展。 同时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进行,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促使物流的商业模式不断发生质的变化,对航空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 作为应用型学科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必需要相应变革以适应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然而,现有高校的航空物流专业教育并没有配合行业变化而相应调整, 许多课程与实际发展脱节,从专业到教师再到学生,都在偏重理论、陈旧而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中循环。近年来,高等院校培养了大批物流专业毕业生,因为社会需求大,物流专业学生就业率较高; 但同时也存在物流企业实际招聘了大量的非物流专业毕业生, 而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非本专业对的工作,或虽然从事物流工作,但往往在短期内转行、离职率高的现象,反映出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对接上存在深层次矛盾。 为此亟须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 在快速变化的当下,要转变教育理念,预见未来趋势变化; 要加大对培养内容与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开发, 重视适应市场需求的航空物流人才的培养建设。

1 航空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发展现状

航空物流是在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 为满足客户需求, 以航空运输为主要运输形式,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功能系统、有机地结合的过程。航空物流不仅涉及空中运输环节, 还包括所有与空中运输相配套的地面物流业务。对于航空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合作培养模式。何法江(2016)从动力机制、激励与保障机制、领导协调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物流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机制,认为校企合作模式是有效提升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李均敏(2008)提出了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订单式”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认为该模式有利于利用双方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李於洪、曹玉华(2008)等以国际合作联合培养的模式为背景, 对物流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探索。 二是人才培养理念。 姚增福、 刘欣(2016)基于“整合思维”和“单向度的人”视角,阐释了两种理念在物流方向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张莉梅(2009)通过对物流市场和人才链的分析,提出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的必要性和培养体系框架;三是综合素质提升。 王厦(2016)通过对物流企业用人需求进行调查, 提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航空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吴文良(2008)针对物流人才综合素质提升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完善培养计划,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要狠抓实践与创新性教学,着力培养学生持续创新能力的观点;邢邦圣(2006)从培养目标、岗位能力、课程综合化、整体优化、时效性和超前性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人才培养计划的开发。

目前对于航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设置普遍采用平台加模块的形式。在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增加航空物流专业方向课,包括航空货物运输、航空法、航空物流装备等,主要侧重于知识体系的完善与传授, 很少针对市场实际需求进行分析, 未能解决高校物流教育与现实人才需求的差距问题。

通过对航空物流链上多家有代表性的企业管理人员的调研,普遍认为高校物流教育不能满足行业需求。除了专业知识, 在招聘和人才测评的环节被认为同等重要或更重要的还有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 职业技能和人际能力, 这些都是目前高校航空物流人才培养的薄弱之处, 也是多数企业在人才选拔环节宁可舍弃航空物流方向的毕业生而选择其他人员的主要原因。

2 基于胜任力模型改革航空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胜任力(competency)的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David Mclelland 在70年代提出,认为传统的以智力测验为代表的人才测评方式不能有效地选拔卓越的员工, 应关注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的要素组合, 即组织中绩效优异的员工所具备的胜任其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技能和特质等。Spencer(1993)将胜任力划分为五个维度:知识(knowledge)指个体对事物的认知成果,包括理论、信息、事实、数据等;技能(skill)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应用知识完成工作的能力;动机(motives)指个体为达到目标的内在动力;特质(traits)是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体系,表现为对外部环境与信息的反应方式与倾向;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个体对自身的评价与看法,表现为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等,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 在此基础上Spencer 等人提出胜任力的冰山模型、洋葱模型等理论, 认为职业成就取决于一系列外显和内隐的能力素质, 冰山的水上部分或洋葱圈的最外层可见部分是知识与技能, 是从业者胜任工作的基本素质要求(Threshold Competence), 也是比较容易直接观察的部分,但它并不能将优异者从非优异者中区分出来。冰山的水下部分或洋葱圈的内层是内隐胜任力, 也称为区分性胜任力,包括社会角色、态度、价值观以及特质、个性、动机等因素。这些在特定职位上表现优异者的特征组合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 是区分普通员工和优秀员工的关键所在。 虽然这些个人素质是潜在、内隐的,不易直接观察,但可以采用理性、标准的方法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开发的胜任力模型不仅可用于辨识岗位所需的胜任力特征集合,还可作为人才招聘、选拔、人力资源评估等管理活动的基准。

Spencer(1993)开发的通用胜任力编码辞典,将大多数行业组织优秀的管理人员通用的20 项可量化的胜任力要素归纳为六大核心能力特征群。

(1)成就特征群:成就导向、工作主动性、关心工作质量与秩序。

(2)帮助/服务他人特征群:人际洞察力、客户服务导向。

(3)影响力特征群:影响他人、建立人际关系。

(4)管理能力特征群:团队领导力、团队合作、知人善任、果断决策。

(5)认知特征群:专业技术知识、信息搜集、分析能力、推理判断能力。

(6)个人效能特征群:自信、自控能力、灵活性、诚实正直、组织忠诚。

胜任力模型明确胜任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素质,其测量结果可以为人员选拔提供客观依据,目前广泛应用于企业人才测评,在入职招聘、员工培训、考核、职业发展等各个环节都是必备的管理工具。 许多航空物流企业在Spencer 通用胜任力要素的基础上,从组织战略的需要出发,通过直接观察法、问卷法、焦点访谈法、 专家小组讨论法或借鉴行业领先企业已有模型等方法,针对不同类别、层级的各职位建立起自己的胜任特征模型, 并实际应用于人员选拔环节。 在招聘工作中,针对不同岗位层级要求的胜任力特征集合,设置有效问题,系统地开发结构化面试题库,应用于行为事件面试法、小组讨论等结构化面试环节,在面试过程中通过考察应聘者是否具备某个岗位胜任力所要求的关键行为特征,作为甄选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判断其是否有潜力成长为优秀员工的依据。 实践证明胜任力模型在人才选拔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招聘的成功率, 为企业的发展找到人岗匹配的人才。

高校毕业生想要得到市场的认可, 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其他核心胜任能力方面的表现直接影响其被认可的程度。 而当前高校的物流教育仍囿于传统的知识传授,重“教书”而轻“育人”,特别在企业所看重的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较为薄弱。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航空物流人才的需求, 高校教育不仅要传道授业, 还应注重培养职业素养, 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工作态度等内隐的非技术性素质。

鉴于胜任力模型已是许多企业人才测评体系的选拔标准,对于高校的航空物流人才培养,首先需基于胜任力模型,聚焦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差距,形成系统性、标准化的课程体系。如影响能力对应的课程有组织行为学、管理沟通;团队领导对应的课程有全面质量管理、决策理论、人力资源规划、绩效管理等。其次通过理论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学习形式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些核心技能如何直接影响工作绩效, 以及在面临该类情境时,为什么优秀员工可以脱颖而出,而一般人员无所作为。最后在课程学习完成后,以行为量表的方式让学生评价反馈学习前后的能力变化, 以此为依据动态调整培养方案。

猜你喜欢

胜任航空物流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