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民创业的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2019-03-22符登霞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4期
关键词:精准农民

符登霞

(中共湘西州委党校,湖南吉首 416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于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 随之,2015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明确做出了“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注重扶贫先扶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具体工作要求。国内外的扶贫实践经验证明, 精准扶贫要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增强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 精确扶贫战略部署的精髓在于授人以渔。

1 创业扶贫是现行精准扶贫实践探索的新模式

从中国的扶贫战略部署情况可知,早在1980年前后我国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此项工作, 最初仅限于国家资金扶持,授人以鱼,没有从根本上着手,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改革,将授人以渔的布局方式应用到扶贫体系中,实现“鱼”和“渔”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得到了国外许多国家的认可和借鉴,扶贫的重中之重在于提高贫困地区、 人口的自身发展能力,禀赋其相应的职能作用,促使其积极投入生产建设中,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

此处以农民创业为研讨对象,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数量高达一亿三千万,其中约有五百万自愿选择回乡,自寻出路,自主创业,这些农民工数量占此类人数的四个百分点左右, 他们创办的各种个体户、 中小型公司数量更是占所有民办企业的两成左右。目前,全国各地政府部门都加大了农民创业的帮扶力度,涌现了许多代表性的新兴农村,如江苏省的华西村等,不仅在我国家喻户晓,在世界范围内也享有不小的知名度, 是我国农民自主创业所带来的显著成果。它们的优势在于部分先富农民,合理利用当地各种资源,为全村农民提供技术支持、资金帮助,促使全村农民共同致富, 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的贫困问题,值得全国各地借鉴学习。

在当前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情况下, 要想提高全国各地的经济水平,使其摆脱贫困的枷锁,大力扶持农民创业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对于提高当地人力、物力资源利用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是我国现阶段整体脱贫的重要手段,是我国贫困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紧跟时代步伐的重要体现。

2 基于农民创业的精准扶贫对策建议

2.1 完善扶贫开发政策,创造良好的创业机制

2.1.1 建立健全农民创业的相关政策,保障农民创业的规范发展

只有完善的法律条文适时约束、支撑,才能保证农民创业的有序进行, 才能杜绝整个行业领域范畴内的徇私枉法,为农民自主创业保驾护航。各地政府在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帮扶机制、激励机制时应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各项法律条文, 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控,合理把控农民创业和精准扶贫之间的关系,保证两者稳步、协调、共同发展。也就是说,农业创业进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应具备相应的政策对其合理约束, 保证申请、审批、政府扶持等各个环节都能做到合理、合法、公平、公正,尽量使自主创业的农民能够有效规避风险。

2.1.2 加大农民创业的资金支持,破解农民创业融资瓶颈

农民要想自主创业, 资金是首当其冲的问题。 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在提供资金扶持时,还应建立完善的管控体系,保证资金确实用到自主创业中,防止徇私枉法现象的出现。目前,我国对农民创业提供资金扶持一般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第一种,各地政府在财政开支项目中,有明确的此类费用预算,如果遇到合适的创业项目,可以直接从政府财政上划拨;第二种,社会各界成功人士提供的资金援助,建立相应的基金会,由政府掌管,合理划拨;第三种,成立各种资金信贷机构,政府作为其中的担保者,为农民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些机构对借贷抵押品给予衡量, 保证贷款的合理性、公正性,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也能起到降低信贷风险的目的。 这类方式在全国各地实施的都较为普遍,是当前农民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方式。

2.1.3 提高农民创业的创新水平,保证其稳步前行

农民创业过程中的创新重中之重在于科技领域,是企业兴起、规模扩大、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因子。 目前,这个领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当地政府根据国家政策和区域差别,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让各民营企业家和有自主创业倾向的农民主动学习深造,保证他们思想上认识到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性, 提高其理论水平, 为以后的发展创新奠定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角度加强科研探索,使自主创业的农民在所属行业领域内, 都能保证科技水平处于时代前沿, 同时保证企业的整个运营体系中都引用相关的科技设备、科学手段,保证整体运营不落后于人,实现生产与科研协调发展的结构模式,提高自主创业范畴内所有企业的创新水平。

2.1.4 开展农民创业经验交流,营造农民创业的社会支持环境

要想更多的农民投身于自主创业领域中, 就需要做好宣传层面的工作,使农民感受到市场环境的需求,以此来提高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增加该行业的规模。一般通过三种途径实现此类任务,一是各级机关将农民创业的现实意义、利弊关系等基础理论知识做好推广宣传,使全国农民都能知晓自主创业的基本内容;并将此项领域内所取得的各类显著成果公示于众, 为农民群众提供借鉴平台,以此提高农民的积极能动性。二是国家每年都评选各地区的此类优秀人物,并以其为榜样,树立先进典型,向农民群众大肆宣传,使其认识到此行业领域内能够取得夺目的成绩,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从而主动进行自主创业。三是应当充分发挥国家机关、政府机构、社会团体等部门的专属职能作用,并对其完美融合,上下一心,共同帮助农民自主创业,使他们感受到和谐、进步的氛围,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前景规划。

2.2 提升农民创业能力,优化良好的创业环境

2.2.1 合理划分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分布情况,促进该类农民自主创业的能动性

精准扶贫的重点在于精准二字, 也就是说明确划分全国范围内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 根据地区不同制定相应的扶贫机制, 保证每个贫困户都能公平公正地享受到扶贫政策,并对其宣传各种帮扶政策,鼓励他们主动投身于自主创业的浪潮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精准扶贫机制的顺利实施,提升农民的能动性。 比如,各级机关根据当地情况开设免费培训机构,将种植业、畜牧业等各类知识列入培训大纲, 使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随意选择自主创业类型, 为农民创业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提高农户的自信心,从而积极投身于此项业务领域中,实现个人、家庭的创收,为当地经济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2.2 注重农民创业的能动性,增强自身能力素质

每位农民由于受自身文化水平、经济基础、人身阅历等方面的制约, 他们对自主创业的能动性也存在着显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认知程度、接受能力、实施方案等领域。 而怎样提高能动性是当前相关学者研讨的主要课题,截至目前,已经有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归类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主创业的农民应当将基础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对自己不断充电,才能保证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二是加强自我宣传,将取得的成绩向社会公布,以此来吸引更多的资本家对其投资,扩大其融资能力,保证企业发展进程中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2.2.3 发挥农民创业示范作用,引导创业者践行精准扶贫的社会责任

农民创业要想发展壮大, 离不开领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首先,各级政府应当对所属地区著名创业农民做好宣传, 使当地农民都能认识到自主创业所取得的可喜成绩,以此树立群众基础;其次,取得一定成绩的自主创业者应当反哺社会,主动出资、出人、出力,为当地农民提供技术指导, 保证该地所有农民都能实现共同富裕。这种行为模式在许多农村做了试点,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如江苏省华西村的全民富裕,其他地区的各种产业特色等。由此可见,大力加强优秀农民企业家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全国农民自主创业的技术支撑,效能非常显著。

2.2.4 推广成果经验,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每位取得成功的农民企业家,其创业进程、发家过程都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是成绩的真实体现。 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当认清此类文化底蕴的重要性,通过各种媒体机构和广播电视等对其大力宣传,保证全国各地农民都能了解每个成功企业家的成功史,为其他有愿望自主创业的农民提供经验,保证各地区农民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精准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精准扶贫连着我和你
饸饹面“贷”富农民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贯彻精准扶贫要求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农民丰收歌
促进农民增收 粮食部门责无旁贷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