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育理念下的独立院校理工科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融合发展探索

2019-03-22王志宏范磊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4期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融合

王志宏,范磊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甘肃兰州 730101)

教育部在2010年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必须要融入专业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置身于日新月异的创新浪潮中,理工科独立院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一支新生力量,挑战和机遇并存。 为此,承担新时代人才培养重任的理工科独立院校应紧紧围绕特色发展和战略发展需要,在深入理解和领悟创新教育重要意义的前提下,认真分析并积极应对创新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 针对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如何有机融合发展这一命题做探索与实践。

1 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创新型人才教育。 其创新型人才的素质主要体现在“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三个方面[1]。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是当代高等教育的目标和导向。

在科技水平和经济创新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能否拥有一大批勇于进取、善于创新的人才,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进而决定其进退兴衰[2]! 理工科独立院校主要培养掌握实用技术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历来比较重视专业教育,现如今为推进创新教育的全面发展,为全面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必须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 质量为本的具备创新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所以,这些高等院校当务之急是转变教育思想,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先导,在深化创新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上下功夫。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 理工科独立院校创新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

2.1 新时代创新教育理念没有引起管理层的充分重视

高校管理层在整个教育活动和教育环节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主导位置,是各教育环节的重要连接点。置身于独立院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转型攻坚阶段, 理工科独立院校管理层的更多关注点和主要精力依旧是放在沿袭母体院校的教育理念、 教育模式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尤其重视专业教育的发展及改革,而对于创新教育理念和机制的探索上并不重视并且缺乏自身特色, 大部分理工科独立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机制方面与母体高校趋同现象严重,特色不明显,更谈不上将创新教育放到足够重视的位置上。

2.2 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比较普遍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抽样调研发现, 目前理工科独立院校创新教育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种是完全照搬母体学校或国办普通本科院校; 第二种是在借力发展的基础上尽力而为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 第三种是充分放权给具体负责部门的自力更生和自我摸索。以上三种模式其发展现状大体主要为两类:一类是将学生参加专业类和创新类竞赛作为创新教育目标, 轻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 重强调竞赛成果和成绩; 另一类是围绕如何系统推进创新教育作了一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包括创新学分的设置、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激励和保障机制等一些方面。这些创新教育的探索基本都是仅仅就创新教育而进行教育,没有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 两种教育没有相辅相成,“两张皮”现象较为严重。在当今创新教育理念下,我们必须认识到:创新教育模式不论是哪种发展模式,处于哪种发展阶段,将创新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是理工科独立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教育需要尽快补齐体制、模式和机制上的短板。

2.3 办学经费的紧张让创新教育的推进显得举步维艰

独立院校运转资金来源单一, 办学经费主要依靠学生学费,日常的开支除了教职工工资、任课教师课时费、基本教学运转费和后勤保障费外,还要偿还银行贷款等。 因此,吃紧的运转经费,一方面导致教科研实验室建设滞后,严重制约教科研质量和水平的稳步提升;另一方面,先进的管理理念因受制于经费而无法保障和实施,各种创新教育的奖励制度更难发挥出有效的激励作用;第三,师资结构尚需优化,专业教师的培养机制和经费投入尚且欠缺,更谈不上对创新教育专业教师的培养及经费投入,再加上理工科独立院校自身的学科特点,经费投入偏向传统的专业教育方面,这导致用于创新教育发展的专项经费投入非常有限。

3 理工科独立院校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管理层转变教育思想,注重创新教育特色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中明确提出“学校校长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作用,要率先转变教育观念,把领导教职工创造性的实施素质教育作为重要职责。”[3]面对高科技、高竞争、高压力的21 世纪,“创新”是全面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工科独立院校以校长为核心的管理层应积极学习与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 高度重视创新教育在特色办学中的突出地位,为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指明方向、提供动力和引导驱动,充分运用创新思维,提高办学质量,形成创新特色。

3.2 明确和落实“归口管理、院系联动、分级实施”的指导思想

专业教育是理工科独立院校立足之根本, 只有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创新教育才会有自己的独特气质,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创新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指导思想是“归口管理、院系联动、分级实施”。

实行归口管理, 便于整合创新资源, 制定创新政策,搭建创新平台,监督管理创新效果,可将其管理归口于教学管理口或学生管理口,如教务处、学生处或科技处;归口管理部门要站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以培养与创新时代接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创新方案和计划,配置学分,开设创新通识课程和专业弹性课程,建立和实行统一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实施创新教育,在方式上应采用院系联动,学院要注重创新教育思想的引导和政策的保障, 系部要注重创新土壤和环境的培育及创新政策的落实。 在实施上实行分级实施, 新时代创新教育在实施层面是指在整个专业教育过程中进行“创新意识”的熏陶,创新能力的培养,学院、系部和任课老师一方面要本着培育、扶植萌芽的“创新意识”,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活动,通过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创新教育直接充分地在实施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有效融合; 同时需搭建如创新实践中心、创新科技园等创新平台,配备高规格的软硬件和师资,打造创新品牌,推进创新成果转化。

3.3 施行“三导向、两配套、一宣传” 创新教育模式

创新教育培养模式要以学生的兴趣为重点, 理工科独立院校大部分学生的创新兴趣处于被唤醒的状态,因此要以结合专业的“竞赛、专利、项目”为导向,做好课程设置和指导老师配置, 定期将创新教育成果展示作为主要的宣传形式。 在具体的创新意识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地优化创新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机制,采用学术和科技讲座,校校和校企联合帮扶,师师、师生和生生传帮带等多种方式具体落实创新教育模式。 创新教育的成功与否,创新教育模式施行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在于指导老师团队的质量,因此要选拔创新人才,聘请院内外专业优秀教师,利用好网络课程资源,进行形式多样的培训和辅导。同时,要注重创新教育成果的宣传,营造浓厚的创新教育氛围,为创新教育成果层次的提升打基础。

3.4 建立健全创新教育的政策保障

科学有效的创新教育政策, 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统一创新教育思想,明确创新教育目的;推进学分管理改革,整合创新教育资源;要有专人专职负责,并有量化的岗位责任制;提供适当的培训和进修机会,推动创新教育落地开花。 基本的创新教育保障政策应包括创新教育管理办法、创新教育评估和奖励制度、指导老师聘任和管理规定等。

4 结语

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动力,是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创新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各个层面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全新的发展整体[4]。 基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国家战略的实施,实施创新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真正践行专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 创新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实践和深化,是理工科独立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理工科院校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