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昌吉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例

2019-03-22都红梅袁春丁璐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4期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专业

都红梅,袁春,丁璐

(昌吉学院体育系,新疆昌吉 83110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1]。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紧密地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地得到了巩固, 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 从而加深了对所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

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基本情况

昌吉学院体育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全部学生共126 名,男生110 名;女生16 名。 大一学生39 名;大二学生29 名;大三学生29 名;大四学生29 名。学生所选专项主要集中在篮球、排球、足球、田径、武术、健美操、跆拳道、羽毛球等项目。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据调查得知:参与过社会实践的同学占68%,32%的同学没有社会实践的经历; 对于社会实践活动基本情况非常了解的占53%,了解占41%,有6%学生的还不太了解社会实践; 在调查过程中愿意参与社会实践占的63%,剩下21%的同学持无所谓态度,其中有16%的同学不愿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调查可看到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动机依次是开拓视野、提高综合能力、补贴生活、能够学以致用、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平;其中有53%的学生认为参与社会实践非常有必要, 有47%的学生为一般态度。基本情况的数据表明,学生对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非常认可的, 其中有32%的同学没有社会实践的经历,但都表示愿意参与其中,都能够意识到社会实践对自己专业的重要性和指导性。

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形式与途径

2.1 结合实际,多种形式社会实践活动

服务型:通过调查得知:87%的学生参与服务实践活动,内容不同、形式多样,有在敬老院、幼儿园做义工;在商场、超市做导购;进社区帮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和组织各种活动; 参加体育协会组织的各类表演和比赛活动等。 教育型:主要是以篮球、足球、跆拳道、武术、健美操等项目,每个项目的形式与内容各不相同。有偿实践为主的形式是:各地跆拳道馆、武馆和篮球、足球、健身俱乐部的实践地点,授课为主的时间一般较为固定,每周1~2 次课,每次1~1.5 小时,主要担任主讲教师和助教两种工作。管理为主的以按天计算、按小时计算的不同形式。无偿实践为主的形式是:不同项目的表演、比赛、推广项目及志愿者活动的实践形式,时间不固定, 主要根据活动的情况和专项类别来调整自己的时间。

2.2 寻找平台、转换角色

通过调查得知:(1)校外参与社会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参与中、小学体育课、大课间、第二课堂、运动会等活动的指导教师、裁判员、推广员等;各大健身俱乐部团操、私教教练员;各类大、小型体育表演和比赛的参与者、推广者。(2)校内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学校组织的运动会及各类文艺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员;学院体育社团的管理者和指导教师;各系院体育项目的比赛教练员、裁判员。

3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非常满意占16%,满意占24%,一般占23%,不满意占37%。 从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中了解到,社会实践虽然时间不长,但是通过参加每一次实践活动进一步树立了远大理想,培养了创新精神和能力, 也在实际工作中总结了很多经验和工作方法,他们在理论上、思想上、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通过总结主要是以下几方面收获较大:专业技术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责任感、随机应变能力,收获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了自信。通过社会实践深入社会, 对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社会环境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对自身专业技能现状的了解,从中受到了教育,为今后的学习道路指明了方向。社会实践使很多人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 现今大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是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紧密地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 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 从而加深了对所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

实践单位对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评价非常满意占45%,满意占55%。 通过调查得知: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主动承担工作的意识较强,积极性较高,但也表现出协调能力和处理紧急事情的能力较弱, 缺乏创新能力。

4 存在问题

4.1 缺乏社会实践平台

通过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得知,缺少合适的平台和实践机会占37%。针对体育专业学院组织的集体性的社会实践主要是各种比赛、 表演类的志愿者活动,但是这类的活动较少,对于学生的能力锻炼方面效果不显著。

4.2 缺乏认识,对社会实践定位不准确

通过调查了解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分为有偿和无偿。 无偿主要是公益形式的学雷锋好人好事,地点是敬老院、幼儿园、小学、社区街道的打扫卫生、慰问演出等帮扶活动,这一类的活动主要由班级、系院统一组织,难度不大,由主要负责人分配任务。 缺点是学生比较被动,没有持续性,学生参与度不高。有偿形式比较多样性,一般是一些社会短期的促销及短工实践活动, 这类实践与自己的专业没有太大关系,并没有考验和锻炼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只是积攒社会经验和开拓社会视野, 了解社会的一种单纯的体验活动。主动性较强的主要与专业方向、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实践活动。

4.3 缺乏自信,不感兴趣

通过调查得知:不感兴趣的占37%,了解到主要是因为在专业技能方面比较薄弱, 导致不够自信也不敢走出校园。 因为不感兴趣而导致在社会实践方面缺乏认知,没有对社会实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的机会,社会是复杂多变的,走出校园,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接受社会的检验,在各种不同的实践活动和复杂的环境下,对锻炼学生处理问题和应对紧急事情的处理能力, 更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勇于担当,接受挑战,健康成长。

4.4 缺乏组织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相关社会实践制度, 促进学生组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规范化,形成系统的组织管理。可以提高社会实践的总体效果, 更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团队意识,能够更好地改善实践合作能力。 通过调查得知:大多数学生都是以个人形式进行的社会实践, 部分学生具有独立自主性, 喜欢根据专业特点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寻找社会实践的机会,所以导致系统化程度不够,一般也是一站一次的实践,没有持续性。这种实践活动只是单纯的体验式,并没有对个人能力有所提高和改变。

4.5 缺乏多元化的实践形式

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接触社会的必经之路,也是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体验活动与感悟生活的平台。 除了目前较多的自给自足型, 还有就是学校组织的志愿者形式和校内的一些社团与系院的运动会等专业指导员的形式。 通过访谈得知:目前,昌吉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有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创新创业训练、健身俱乐部、体育类的培训机构、社区志愿服务等。

5 结语

综上所述,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改变观念、拓展思路。依托学院的帮助与支持,为学生创造适合自己专业的机会, 并且能够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 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及认识。 能够有一部分经费方面的投入和政策上的支持,更加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项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 可以通过所学专业服务社会、学以致用。

猜你喜欢

大学生体育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之歌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