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探析

2019-03-22万绍芳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4期
关键词:节奏人文变化

万绍芳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

音乐作为一种常见并且通用的艺术形式, 可较好地抒发人们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艺术的效果。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美学表达,是拓宽学生感知美学的重要途径。大学音乐教育对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年级的学生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 音乐教育也正在逐步被重视起来。

1 大学音乐中的人文素养

大学音乐对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 音乐教育不仅仅关系到学生审美素质的提升, 还关系着学生的人文精神理解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 音乐作为人类音乐发展的重要产物,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音乐被赋予了太多的情感和内容。大学生学习音乐可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健全自身的人格,同时形成对浮躁社会的抵抗力。笔者认为大学音乐教学之中, 教师需要充分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情感性、体验到音乐教育的魅力,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愉悦体验才能称之为有效的人文素养课堂。

1.1 情感性

教学需要教师富有饱满的情感, 音乐教育更是如此。 教师只有利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和心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和合作才能实现高效课堂。艺术是不能被强加和填压灌输的。 采用情感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学生进行音乐情感的交流,唤起学生的情感表达。如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旋律时,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神圣、严肃的感情。 在听到《调皮的杜鹃》旋律时,学生会感受到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这就是歌曲所带来的情感性。 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情感性, 才能进一步开展相关人文素质培养策略。

1.2 体验性

大学音乐教育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课程之中,必须要一丝不苟地进行。 音乐的人文素养教育并不可以远程教育,并不可通过转述进行教育。这是一种特定的教育,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需要学生融入大环境,大氛围之中。音乐学习就是一种需要凭借“耳听、脑想、嘴唱、眼赏、手动”,才能真正感悟到音乐的魅力。 这种情感教育需要学生充分调动他的身体器官, 真正地融入音乐课堂之中,让学生能够产生更深层次的感悟,并从中获得最为直接的经验感受, 加深对音乐知识技能掌握。

1.3 愉悦性

愉悦身心,实现美感, 它能给人以愉悦、以享受,当学生在这种愉悦状态下时, 可以使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学习也更有积极性,变被动的灌输为主动学习,增强有效教学的效果。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故事情境、戏剧表演情境等,进入到歌曲的情景中,更好的理解歌曲中的内容,掌握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情感表达。

2 大学音乐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的策略

2.1 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音乐情感

为提高大学学生的综合素养, 促进大学音乐教学的发展, 就有必要在音乐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 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欣赏音乐的过程是一种培养学生音乐情感和提升学生审美的过程。音乐本身具有一种独特的力量,可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置身于音乐的世界里。 如教师在对“雪绒花”一课进行教学时,就可以结合音乐优美抒情的特点, 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雪绒花优美的画面, 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雪绒花”是一种抒情歌曲,歌声优美动人,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欣赏音乐的时间, 能够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 不仅如此,一堂课的开始往往尤为重要,教师可以脱离课本限制,播放课外音乐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本课堂的积极性,进行高效化的教学。

引导学生在听音乐时, 要引导学生对音乐情感的分析,从音乐多角度进行感悟,如记住音乐的歌词和旋律,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分析歌词的内涵,了解音乐旋律变化的原因,让学生更好地对音乐进行感悟和理解,在体验中对音乐情感进行把握。 记住歌曲的主要节奏和主要旋律,听完老师提问,介绍这节课的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发生练习,如连音练习: mi ma mi; 顿音练习:mi mi mi ma ma ma,并且训练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掌握能力, 从而在课前打开学生的嗓音,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该节课内容。

2.2 从音乐技巧中体验音乐的内涵

任何一首音乐其内涵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技巧来呈现,有的音乐通过搭配舞蹈的方式,让观赏者在听音乐的同时直观地看到舞蹈内容, 通过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包括节奏变化等情况,让观察室体验到音乐的内容变化,进而培养观赏者的音乐素养,有的音乐通过器乐来展示内涵,通过器乐的变化,如打击乐的节奏变化让人感受到音乐者的节奏变化、情感变化,让观察者更好地融入具体的音乐情感当中。

大学音乐同样如此, 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人文素养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情感的变化,帮助学生融入具体的音乐情感当中, 跟随着音乐人情绪的变化而产生情感变化,或悲或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了解音乐人文素养的真正含义, 而不是只会对着歌词找情感, 无病而呻吟。 如《大海啊,故乡》是一首极具内在情感的歌曲,合理地应用音乐技巧能够更好地进行歌唱表演。 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综合器乐、舞蹈等内容,实现对音乐技巧的把握,让学生从声乐、器乐和舞蹈等多方面共同理解和感悟音乐的技巧的变化, 在技巧变化中了解音乐人情感的变化, 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2.2.1 提高学生对节奏的把握

学生的节奏的把握与学生感悟音乐内容, 感受音乐情感,是呈正相关性的,节奏对于一首音乐是相当重要的,每个节奏变化点都是音乐情感变化的起始点,所以教师需要结合一些音乐教学工具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帮助学生掌握音乐节奏的内容,根据音乐节奏进行学习。 比如说简单的一些乐器, 一些舞蹈的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切身体会一些乐谱、舞蹈和乐器是如何与音乐配合,是如何展现音乐情感变化的,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情感变化与节奏变化的关系, 自然容易让学生把握音乐情感的内容,提升学生对音乐人文素养的理解。

如舞蹈会给人一种韵律美, 让学生在肢体动作之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进一步加深学生的音乐素养。一些狂野的舞曲被应用于斗牛舞之中, 给人一种澎湃并且富有激情的感受, 这就是音乐结合舞蹈所带来的魅力也体现了音乐欢快的情感。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掌握舞蹈伴奏,掌握和了解音乐节奏的内容,从舞蹈中把握音乐的节奏,进一步加深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2.2.2 理解音乐作品的整体情感

每一首音乐作品都具有其内在的情感, 这种情感会渗透到整个音乐当中, 但也会因章节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整体情感,不会被某一章节情感的变化而产生情感偏离。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和音乐情感产生共鸣,在把握整体情感基础上,融入音乐作品当中,让学生在具体音乐氛围中感受作品的情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 ”这就需要教师解放思想,对课本上的音乐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因为并不是每一首歌曲都适合学生的, 需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情况酌情考虑。大学生平时课程学习任务繁忙,如果还是选择一些难以理解的歌曲, 难免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热情。所以,在音乐作品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生活化、正能量的情感作品。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感知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内容,如《大海啊、故乡》就是一首适合学生的理解的作品,光从歌名上学生就可以了解到这是一首抒情、思乡歌曲,学生理解了作品的情感,自然能够更好地学习这首作品情感。

3 结语

综上所述, 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到充满人文素养教学的音乐课堂特性,在课堂之中采纳科学的教学方案、教学手段, 才能帮助学生在音乐课堂之中更好的学习相关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猜你喜欢

节奏人文变化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从9到3的变化
这五年的变化
YOUNG·节奏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鸟的变化系列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