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研教改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2019-03-22刘桂林李武初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4期
关键词:教研校企院校

刘桂林,李武初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05)

1 高职院校教研教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教育教学目标的偏差

随着国家教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教育文化的不断进步, 教育部所颁发的文件中有指出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高级实用人才、高等技能性人才等各种名称。 在民间也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技术人才等名称, 但从字面的意思到职称再到其内涵仍然处于较模糊和不准确的阶段。 在高职院校的实际教研教改中,因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 在人才培养的定位方面往往是高级技术人才无法培养,一线技术人才又缺少足够的实践性。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国家在不断地推动教育改革,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仍然难以从简化版的本科中摆脱出来, 多数高职院校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出发,从而导致高职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明显。

1.2 教学基础设施较薄弱

近年来, 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虽然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仍存在很多院校的教育多头管理,相关政策与措施过于简单,从基础建设与教学硬件长时间滞后,从而令得具有较高特色的教学文件建设、教材建设、双师型建设,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校企结合机制的构建等推进缓慢,并造成了更多不稳定的风险因素。 例如,计算机教室的硬件更新缓慢,学生的学习过于简化和基础,无法跟上市场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或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最终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造成了影响。

1.3 实践性与实际性的不足

由于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方面过于模糊, 很多高职院校仍然采用简化后的本学科教学体系, 虽然加入了更多实践的部分, 但因为根本性的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很多专业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理论部分占整体课程的比重过。 一方面造成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教学实际价值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对教研教改产生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限制了教研教改的开展与落实。 其次,很多高职院校无论是实际的教学或教研教材, 虽然包含了很多实践性的技能操作, 但存在与社会发展不同步的情况, 很多学生所掌握的一线生产技能仍然落后于市场上的平均值。

2 高职院校教研教改的重要性

2.1 保障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教研是教育教学领域团结发展的产物。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或实验课题,都是其他人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也只有将个人的研究经验不断推广和交流, 才可最终令实际的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教学研究可分为:实验型合作学习研究、讨论型合作学习研究等。 利用示范课、观摩教学、赛教等方式可强化对该类研究的全面性与深入性, 从而使更多的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教学的结构,之后再通过日常的评课、探讨、交流等方式,进一步完善相关教研。 数据的改变已经令多数教师从感性认识提高到了理性认识, 从各个角度去发现并了解教研教改在校方和自身教学中的重要影响。

2.2 有利于培养更优秀的适应型人才

知识—技能—能力—实践, 是现代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研究项目。近几年,我国教育领域专家强调要把“知识型”的教育模式向“能力型”和“实践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转变, 但这一过程无法被一个人所独立完成,而需要贯彻到高职教育的各个角落。教研教改的前提是市场与社会的需求, 市场与社会的需求源自发展的需求, 因此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应与外界发展的趋势相符合。在此前提下,教研教改的内容不单只是针对教学内容中的理论与技能, 还包括了学生对自身所学知识的具体的应用方式, 这是高职学生未来投入工作和职业发展所需的重中之重。

3 现代高职院校教研教改的有效策略

3.1 提高院校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首先,教研教改需要综合素养较高的师资队伍。创建一支高素养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是提高教研教改效果的基础,也是办好高职院校的重要保障。 在建设师资队伍的规划方面可以包括: 第一该专业领域或行业人才、企业人员;第二优秀的高校毕业生;第三拥有“双师”素质的回国留学生。 其次应建立高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完善高职院校自身内部的教师技术职称评审机制;创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信息库;改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体系;强化奖励机制的影响力。

3.2 增强教研教改内容的实用性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主要以实际的“应用”为主,以学生投入工作的能力为培养人才为核心, 不强调理论知识的全面性与系统性。 因此,教研教改的大方向要以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为导向, 面向社会和市场上的岗位需求。

其次,教改应强化专业素养与职业素质方面的教育,这是学生未来就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研方面则要保障产学研的统一,以工学结合为途径,最终实现强化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与人性化的目标, 从而真正赋予学生足够的实践内容。 最后,教改应更加注重学生考评的技术应用型,保证毕业生的多证证明。以此为高职教育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素质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3.3 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考核基本是以各课程的考试为主要依据,并且多为闭卷考试。 此类考试对于重实践、轻理论的高职院校而言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在教改方面应采用更加多元而灵活化的考试、考查方式,例如,开卷与闭卷结合考试、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考核、成绩与日常表现的综合评价或改变统一答案等形式。主要目的在于,第一,保障理论知识的考验。 第二,因为不同学生的实践能力或某一技术的操作流程存在一定的不同, 在此考核下更加可以突出不同学生的综合能力。 改变考试与考核的方法不是教改的最终目标,改变传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满足现代高职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是根本所在。

在教研教改中需要注意,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以实践与就业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教学与培养的同时, 不能忽略或轻视高等教育中“德、智、体、美”等高素养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要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落实以人为本, 改变院校以教学任务与自身利益为目标的情况,从而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心态,这是未来教研教改的必然方向。

3.4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首先,校企合作主要可分给三个类型:(1)基础型。基础型是以某项任务为纽带关系的处于较初级的校企合作方式。双方合作的内容相对简单,合作深度不高,同时时迁性大,功能效果处于基础阶段。(2)协约型。协约型是一种以合同、 协议为关系纽带所建立起来的相对较稳定的校企合作方式。 此种校企合作较则更加紧密,并且灵活性较高,适应性强,可以基本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也是目前高职院校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有效方式。(3)实体型。实体型是指校企双方按特定的组织组成实体,在此种合作模式下则具有独立性强、组织性高的特点, 更加有利于校企双方长期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良性循环,对学生而言,在这种合作模式下, 则可实现利用实践操作验证理论知识,以理论知识作为实践的支柱,这也是校企合作一体化的必然发展趋势。

为令校企合作关系更加灵活, 并进一步增强双方对彼此的影响,还可开展两种合作方式,即:科研技术开发型和合作生产型。 前者专为高职院校和相关产业开展研究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或需要的技术问题。 后者则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双方利用自身的优势, 组建联营机制,创建中试基地。

其次,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合作培养专项人才或定单式的人才培养,成立院校、行业、企业、政府相关部门人员所组成的委员会,负责校企合作的内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各项审定。高职院校应与所在地的行业、企业之间形成人才与信息相互使用、互为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校内的各教师、行业和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互为兼职授课,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的实际价值。

最后,从国内市场的发展趋势上来看,创建科学的产学研联合体最为高效。一方面,校企双方可以自身的共同目标为核心,将各自的优势集中在一起,形成统一的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职学生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实现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发展生产等全面合作,令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效益最优化。

4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更加的多元化, 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势必要更加的专业、科学和具有高度的针对性,而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教研教改的目标与方向。

猜你喜欢

教研校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