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师范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2019-03-22姜永志金荣
姜永志,金荣
(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个教师节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强调,新一代教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和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 “四有”教师的培育基础在于师范教育,而师范教育的基础又在心理教育, 公共心理学作为师范类高校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教师培养对公共心理学教育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在民族地区, 师范高校在教师培育上与其他地区存在一些差异, 如民族地区师范高校学生的构成成分具有多民族和跨文化特点, 这些学生成长为教师后所教授的学生一般也是少数民族学生, 那么作为师范高校一门专业必修的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 也应基于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民族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特点, 采取差异化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基于此,文章基于民族地区师范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价值, 拟对民族地区师范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民族地区师范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1 民族地区师范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价值
师范教育的基础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公共心理学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1]。尤其是, 少数民族地区师范高校还承担着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提供师资队伍的重任。 如何提高师范生的师德师风、专业技能和教师素养,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整体的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因而,开展民族地区师范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民族地区师范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促进民族地区教师队伍专业化的需要。 民族地区师范高校教师教育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来源,承担着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优秀人才培养的基础, 而公共心理学在教师队伍专业化方面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公共心理学在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方面的主要价值体现在: 一是公共心理学能使教师掌握各个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能根据学生不同身心发展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是公共心理学能基于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 传授给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的实践技能。此外,民族地区师范高校公共心理学还会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讲授方法等方面采取相应的针对性策略, 这对民族地区师范生教育培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民族地区师范高校公共心理学中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对促进民族地区教师队伍专业化具有重要价值。
第二, 民族地区师范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改革是现代心理科学发展的要求。 随着我国心理学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心理学科发展迅速,在很多基础领域和前沿领域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尤其是教育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研究, 根据中国社会现实和学生身心特点出发, 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理论框架和教育教育理念。 但目前公共心理学课程结构和内容并没有基于当前心理科学发展而做出适时调整, 仍保留多年前的陈旧性知识, 这限制了公共心理学教学对心理科学发展最新研究成果的吸纳和借鉴, 前沿的教学理念不能及时地转化为教学实践。因此,新时期师范高校公共心理学与心理科学最新研究开展对话, 吸收心理科学最新研究成果中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有益的成分, 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分享心理科学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科知识, 有助于民族地区师范高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和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素养。
2 民族地区师范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民族地区师范高校的生源基本分布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一般相对集中,如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主要以蒙古族为主,新疆师范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主要以维吾尔族为主。那么这些民族地区师范高校在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中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2.1 公共心理学课程教材的民汉双语问题
由于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民族地区师范高校多数专业设置都设有民族语言授课专业。内蒙古民族大学作为一所综合类民族高校,民族师范教育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如物理学开设蒙授物理学、化学开设蒙授化学、学前教育开设蒙授学校教育,这种以双语教育为主的专业在开设公共心理学的时候,究竟是采用一般汉授普通教材还是蒙授自编教材,而不同的教材在课程体系上的差异是否也会影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这就决定民族地区师范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民汉双语教材的统合问题。
2.2 公共心理学课程和教学内容设置缺乏统一性
现有国内公共心理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包括普通心理学教学体系、教育心理学教学体系、发展心理学教学体系和各相关学科综合教学体系几种, 而且国内多数高校开设的公共心理学在教材选取上并没有统一标准, 这就导致各个学校开设的公共心理学存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体系,教学的侧重点也均存在差异。作为民族地区师范高校这种问题也同样存在,尽管不同语言文字的公共心理学教材相对较少, 但不同民族地区师范高校所编制的民族语言教材必然也不能完全统一, 如蒙语授课地区的蒙编教材与维吾尔语授课地区的维编教材必然也存在差异。此外,由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材的编写是基于汉语授课教材基础上修改完成, 那么一些专业术语在翻译过程也可能存在语意表达不够准确或者无法翻译的情况, 这也可能会影响公共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讲授。
2.3 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
作为师范类高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心理学课程基本上都是大班额授课形式, 这很难使授课教师开展新的教学方法。在讲授上仍分章节,以概念和原理的讲授为主,侧重理论讲知识的传授,轻实践教学的应用,使学生了解了教育教学中相关的心理学原理, 但很难予以实际应用。 现有公共心理学课程还存在过分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的特点,概念和理论讲授过多,大大削弱了心理学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应用价值[3]。在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对于很多少数民族学生而言, 大班额授课和教学方式单一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吸引力削弱,加之不同语言版本教材的内容差异、民族语言教材在内容转译上的差异、 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的差异等问题, 均使教学方法单一的公共心理学教学很难达到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目的。
2.4 考核和评价方式缺乏多样性
公共心理学与其他注重基础理论的课程不同,它即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 同时还要求学生将这些知识应用由于教学实践中, 以心理学知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因而,公共心理学的考核和评价方式既应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考核, 也应兼具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现有高校开设的公共心理学考核和评价方式基本仍以试卷命题形式,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仍是传统考核形式,评价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 这有悖于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倡导的过程性评价。 现有考核和评价方式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价学生对心理学原理的掌握程度, 而不能考核学生对心理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必然导致师范类高校公共心理学的教学又回归到单纯的理论学习。 民族地区师范高校限于教材的差异, 在考核和评价上也同样采取结果性评价的方式, 如内蒙古民族大学蒙语授课学生开设的蒙授公共心理学课程, 主要采取了结果性的试卷考核, 这使很多蒙语授课学生学习完公共心理学后很快就将所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遗忘, 更谈不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3 民族地区师范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3.1 统筹民汉双语教材,加强多省区统编教材编写与使用
目前国内无论是汉授公共心理学还是民族语言授课公共心理学,都存在教材使用较为混乱的问题。在民族地区还存在汉语授课内部教材不统一, 以及民汉授课教材不统一的问题。 如何解决民族地区师范高校公共心理学教材使用问题, 这关系到学生能否对公共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和应用。基于上述问题,文章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予以解决, 一是民族语言授课公共心理学与汉授公共心理学采取不同语言授课,这能体现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授课的特色优势; 二是统一汉授公共心理学教材; 三是少数民族授课公共心理学教材基于汉授公共心理学教材编写。基于上述,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统一少数民族语言授课与汉语授课公共心理学在教材上的差异, 还能统一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公共心理学教材, 这使不同语言授课教师讲授内容与学生学习内容进行了同一。
3.2 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兼顾理论与实践
现有公共心理学在课程结构基本上, 大多是照搬了普通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构架; 在课程体系上,大多强调理论知识讲授而忽视其实践教学。 因而,现有公共心理学课程结构的建设, 应既要体现适用性原则,在公共心理学课程结构上采取模块化结构,内容可包括: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知识、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教育教学应用知识。具体内容还应覆盖适用于教育教学的基本课程,如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课程。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可以通过“双主线贯穿、模块整合、问题聚焦、案例分析、实验验证”的逻辑形式呈现,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以用理论分析教学实践,以教学实践验证基本理论,使学生愿学、乐学,学以致用,也使教师愿教、会教、教会,教有所获[4]。 通过上述构建的课程结构与课程体系, 既可适用于一般师范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讲授,也可适用于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公共心理学。
3.3 改进课程载体与教学手段,兼顾传统方法与新兴媒体技术结合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慕课”“微课” 等新型课程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满堂灌的教育教学方式,能使新媒体技术与课程内容相互融合, 提高教师课程教授的生动性。因此,融合新兴媒体技术的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可以促进师范高校公共心理学教学手段的优化。此外,公共心理学与新兴媒体技术融合手段对教学手段优化的基础上,仍需兼顾传统的教学手段,并结合“混合式”的其他教学手段,强调公共心理学课程学习的“案例化”“情景化”“视图化”和“网络化”,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5]。 通过上述提出的课程教学手段优化策略,能使师范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更加生动活泼,也使枯燥的心理学理论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同时这些教学手段同样既适用于一般师范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讲授,也可适用于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公共心理学。
3.4 改变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兼顾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
师范高校既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能力,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那么,现有公共心理学单一的课程评价模式,则很难满足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 因此,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教学评价的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 构建和实践一种双重评价模式, 将公共心理学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 通过过程性评价重点考核学生技能的掌握程度, 通过结果性评价重点考核学生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公共心理学课程评价中,兼顾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则实现了课程的理论目标评价与实践目标评价, 而这种课程评价模式同样既适用于一般师范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讲授, 也可适用于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公共心理学。
综上所述, 为适应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需要, 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师资队伍, 民族地区师范高校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要秉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要通过统筹民汉双语教材, 加强多省区统编教材编写与使用, 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改进课程载体与教学手段和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 努力解决当前师范高校特别是民族地区师范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师范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师范性、应用性与时代性,更好地为基础教育人才的输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