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探究
2019-03-22刘红祥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贺冰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刘红祥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贺冰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网络时代,信息供应量大幅增加,信息爆炸使得人们通过网络就可以获取大量信息。作为信息资源主要提供方的各类图书馆,面临着服务功能弱化甚至被替代的境遇。然而,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民众鉴别信息资源的能力也较弱。图书馆信息服务与文化教育功能必须要存在,特别是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高职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文献资源服务等功能。然而,由于地区差异、基础薄弱等原因。高职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在发挥各自服务功能时均存在着不足,共建共享或许是解决各自问题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共建共享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各地区在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共建共享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高职馆与公共馆共建共享包括场馆、人员、经费、文献资源等各方面,本文拟就高职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模式进行探究。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现状
由于体制原因,相对于国外图书馆共建共享,国内在图书馆共建共享起步较晚,存在的困难也更多。既有高职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各自的不足,也存在共建共享方面的诸多障碍。
(一)图书馆共建共享事业缺乏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源于自然科学及工程设计领域的一种理念,它针对某一特定的对象运用系统的理论自上而下地提出总体战略构思及实施方式着重强调其分析的准确性结构的优化资源的整合目标的递进执行有力控制即时和反馈及时等。”由于体制机制的问题,高职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隶属于不同的上级管理部门,缺乏顶层设计。虽然两类图书馆身处一地,却是相互独立的,从人员安排、场馆与文献资源建设经费,其来源都不同。这导致地区的整个图书馆的事业都没有一个完整的建设与利用规划。体现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表现为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一方面采购经费有限,另一方面重复建设问题较严重。如同一种图书,可能几个馆同时采购了十几册复本,而这十几册复本图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借阅和利用。随之而来,是地区各类型图书馆没有将有限的建设经费发挥到最大效用。
(二)两类图书馆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近几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加大投入,高职院校建设经费逐年增长,高职图书馆因此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在文献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另一方面,受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各市、县等基层图书馆也都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包括场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然而,由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各地区高职及公共图书馆在发展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共有16 个地市、100 余个县区图书馆,据初步调查统计,这100 余所基层图书馆资源分配很不均衡。省会包括经济文化水平较高的市、县图书馆,如省会、皖南个别城市,从场馆到文献资源服务能力等大幅领先于落后地区图书馆。具体到高职院校图书馆,安徽生活上有70 余所高职图书馆,整体发展水平相对于沿海和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同时,由于各高职院校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导致图书馆差距也很大。发展较好的高职图书馆,年文献资源采购经费在300 万元左右;较差的高职图书馆,年采购经费也就10 多万元。除文献资源建设,各高职馆在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
(三)经费短缺,导致技术力量不足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教育和文化事业的投入,受益于此,各类型图书馆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如前所述,一是部分地区由于经济水平欠发达,导致对教育文化事业投入不足;二是部分高职与公共图书馆原有基础过于薄弱,历史欠账较多,没有计算机管理系统,更谈不上信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建设及服务。
如果说,十年前读者如要享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必须要本人到馆。时至今日,则不需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先进技术逐步应用到图书馆读者服务功能中,读者可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图书馆各种各样的精准服务。据笔者调查统计,目前部分高校及公共图书馆已经或正在进行智慧图书馆建设,智慧图书馆读者服务云平台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可以将各图书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进行共享;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的向读者进行主动推送,让读者随时随地的,快捷方便的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及其它服务,达到共享。根据当前情况来看,高职图书馆与基层公共图书馆想要利用这类技术为读者提供文献资源服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缺乏主动联合的精神
当前,高校图书馆之间、公共图书馆之间各自的联合与合作发展的较好。如高校图书馆之间,成立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高职高专院校分委会;公共图书馆则成立联盟,如安徽省公共图书馆联盟。这些联合与联盟对于各图书馆开展共建共享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也会定期组织成员馆开展相关活动与信息服务,包括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如安徽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就是一个所有高校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然而,两种类型图书馆之间合作较少。由于各自经费来源、人员安排、服务对象等方面的不一致。两类图书馆之间除了极少的业务交流,基本没有文献资源方面的共建共享合作。目前国内高职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真正实现共建共享,并且运行较好的,只在极少地区。一方面是各自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能力不足,满足不了各自读者群的需求;另一方面又不愿放下身段,加强合作与联合,提升各自服务能力。此种困境,亟需破解。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与对策
近年来,国内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共建共享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有些取得了成功,既提高了两类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避免了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同时,也提升了各自的服务能力,有效地满足了所在高校师生和当地人民群从对于文献资源的服务需求。然而,更多的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没有获得成功,绝大部分地区仍然没有打破条块分割,进行共建共享的尝试与探索。在对共建共享理论进行梳理后,本文就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提出几点对策。
(一)打破条块分割,强化顶层设计
作为公益事业的教育及文化机构,其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基服务对象都是人民群众,这就为打破条块分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共建共享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文件,加强宏观调控,进行政策引导。
当前,对于地级市来说,进行高职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共建共享,条件更加成熟。因为当地高职院校和图书馆均为市政府领导,场馆建设、人员配备、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等均由政府统筹。只需政府出面引导,在场馆选址、馆舍建设、人员配备、经费划拨等方面,充分征求高职院校与市图书馆意见和建议,进行共建共享。笔者曾经调研的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亦称宁波北仑区图书馆)就是由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仑区进行共建共享。完成共建后,共建馆经过几年的运行,服务效果良好,既很好地助宁波职院教学科研及师生读者素质的提升,也极大地满足了当地群众对于图书馆文献资源与文化服务的需求。
(二)两类图书馆应主动出击,加强联合
进行共建共享,需要强化顶层设计与引导,更需要当事双方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走出去,进行结对共建。特别对于一些有较多高职院校的城市,可按属地原则,进行就近共建共享。一方面,就高职院校来说,《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倡议,有条件的图书馆可向社区开放,服务居民。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发挥主动性,主动融入当地社区,提出共建共享倡议,一是扩大服务对象,避免本校图书馆所采购的文献资源利用率足而造成的浪费;二是可争取更多的经费,补齐文献资源建设中的短板。另一方面,各区县公共图书馆也得积极行动,联系当地高职院校,提出共建共享的想法和思路,摸索共建共享行之有效的办法和对策。
(三)探索共建共享新机制,强化共建共享效果
“理事会,为协商、征求意见或讨论问题而设立的组织,经选举或任命构成或咨询机构或拥有一定权利的组织。”无论是政府出面引导,还是图书馆主动出击,共建共享图书馆如何能有效的建设和运行,一直是困扰理论界的一个难题。采用理事会这样一个机制,不妨可以作为共建共享的一个有益尝试。弱化行政分割,强化理事权力,共建双方各自派人参加理事会。由理事会负责制定共建共享馆的建设计划、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年度经费安排等事宜,并进行定期不定期考核,强化服务效果。
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公共图书馆联盟、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图书馆联盟这样一种共建共享方式,在高校和公共图书馆界已经采用多年,有一套成熟的运行机制,且运行效果良好。高职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可尝试借鉴“图书馆联盟”这样一种方式,在文献资源建设、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探索。
(四)搭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提升服务效果
当今,信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对于图书馆工作来说,这是巨大的进步。读者可利用这些技术,足不出户即可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和信息服务。近两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智慧图书馆建设成为图书馆学术界热词,并且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笔者所在单位近两年进行了智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初步建成了智慧图书馆读者服务云平台。平台具有大数据分析与追踪功能,可同时服务数万名读者,并记录读者文献资源使用痕迹,进行精准主动推送。
随着读者文献资源使用习惯的改变,人们更加习惯于电子阅读和利用网络获得文献资源。得益于当今信息与网络技术的进步,图书馆完全可实现在线服务。对于暂时不具备合作共建图书馆馆舍的高职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来说,可将有限的建设经费用于文献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将两方的读者服务群体纳入服务平台中,进行统一服务。
三、结束语
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是高职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一种有益尝试。对于提升二者的服务能力有着较好的推动作用。如果能够不断地探索共建共享新模式下,不断总结共建共享经验,从而推动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提升,发挥共建共享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共建共享对于我国整体图书馆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