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学习宣传活动研究

2019-03-22张吉舜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矛盾论实践论马克思主义

张吉舜

(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488)

1937年7月和8月,毛泽东为从理论上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揭露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创作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著作(以下简称“两论”),并以这两篇著作的观点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讲演。“两论”是毛泽东对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长期斗争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里程碑著作,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两篇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两论”学习宣传活动,对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新中国成立后“两论”的重新发表

1949年,随着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由中共中央正式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的工作提上日程。在开国大典前,毛泽东已看完选稿清样的三分之一。后来,毛泽东出访苏联和朝鲜战争的爆发,使《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工作受到推迟。[1]1391950年,经斯大林派遣来华的苏联理论家尤金在看过毛泽东的著作后,颇为称赞,把《实践论》的俄译文发给斯大林,并建议在刊物上发表。斯大林同意了尤金的意见,《实践论》竟先于中国发表在苏联的《布尔什维克》杂志。同年12月18日,苏联《真理报》发表编辑部文章《论毛泽东的著作〈实践论〉》,对《实践论》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毛泽东同志在其著作中简洁和明晰地概述了唯物论的认识论——反映论。在他的著作中,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辩证唯物论的认识的基本原理、关于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的基本原理、关于革命理论在实际革命斗争中的意义的基本原理。”[2]1951年1月,苏联还出版了《实践论》的俄文单行本,一次印行5万册。

由于《实践论》已先在苏联发表,于是毛泽东决定在国内发表《实践论》。1950年12月28日,毛泽东在阅过《实践论》和苏联《真理报》的编辑部文章后,致信胡乔木说:“此两文已看过,可以发表。第一天发表《实践论》。第二天发表《真理报》的评论。分两天登报。可先在《人民日报》发表,然后新华社再用文字广播。”[3]26812月29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发表了《实践论》,次日又转载了《真理报》的编辑部文章。1951年10月,由中 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在全国发行,该卷收录了毛泽东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实践论》被收录其中。

1951年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的胜利,朝鲜战局大体稳定下来,使毛泽东终于可以抽出时间继续编辑《毛泽东选集》。于是,毛泽东向中央请假,3月初来到河北省石家庄西郊住了近两个月,修改审定了《毛泽东选集》的大部分选稿。在这期间,毛泽东对《矛盾论》作了部分的补充、删除和修改。1951年3月8日,毛泽东致信陈伯达、田家英说:“《矛盾论》作了一次修改,请即重排清样两份,一份交伯达看,一份送我再看。论形式逻辑的后面几段,词意不畅,还须修改。其他有些部分也还须作小的修改。此件在重看之后,觉得以不加入此次选集为宜,因为太象哲学教科书,放入选集将妨碍《实践论》这篇论文的效力,不知你们感觉如何?此点待将来再决定。”[4]1553月15日,毛泽东就校对《矛盾论》给田家英写信说:“《矛盾论》的原稿请即送来。凡校对,都须将原稿连同清样一起送来。”[4]1654月1日,毛泽东又给田家英写信说:“《矛盾论》,请不要送去翻译,校对后再送我看。”[4]214

1952年4月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重新发表《矛盾论》。同1937年的初稿相比,修改稿删去约7000字,增写约6000字,体现了作者的一些新思想和新观点,其中对党内教条主义的抨击多达七处。[5]95由于毛泽东在对《矛盾论》修改时曾一度考虑是否将其收入选集,故而该文未能按创作时间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952年4月,《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在全国发行,收录了《矛盾论》,该卷还就此作了一个说明:“本卷所载《矛盾论》一文,按著作时间排列,应收入第一卷,现暂刊于此,拟待再版时,移入第一卷。”1952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重排本出版,《矛盾论》移入第一卷。在“两论”重新发表不久,人民出版社还发行了“两论”的单行本,方便广大群众阅读学习。

二、理论界对“两论”的学习与宣传

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重新发表后,首先在理论界特别是哲学界产生巨大反响,涌现出一批学习、阐释和宣传的理论成果,包括李达的《〈实践论〉解说》《〈矛盾论〉解说》、沈志远的《〈实践论〉解释》《〈矛盾论〉解说》、顾前的《实践论的学习和运用》《学习〈矛盾论〉》等著作及大量的报刊文章。这些通俗哲学读物的出版和理论学习文章的发表,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和毛泽东思想起到了很大作用。

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习“两论”的热潮,《人民日报》先后发表多篇重要文章。1951年1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号召“政治和经济任何工作部门的干部,学术界(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必须认真研究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用《实践论》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从而正确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避免可以避免的错误。”[6]2月11日,《人民日报》又发文要求“出版界,特别是期刊界,应该努力组织对这一文件的深入的学习,并联系各方面工作,根据刊物性质和读者对象,写出深入的或通俗的阐扬的文章。”[7]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实践论〉开辟了我们学术革命的思想道路》,再次号召学术界:“应该认真地讨论《实践论》,而把自己工作的检讨和这个讨论联系起来,采取有秩序的恰当的态度,而不是采取粗暴的态度,从而改进自己的工作”,“按照唯物论的道路去从事学术革命的工作”。[8]1952年毛泽东的《矛盾论》重新发表不久,《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宣部副部长陈伯达的阐释文章《毛泽东同志论革命的辩证法》,要求广大革命干部和知识分子必须熟读《矛盾论》,抛弃教条主义者“从来不用脑筋具体地分析任何事物”的作风,“开动自己的脑筋,在思想战线上和学术上认真地有所作为,以符合我们党和我们人民的希望。”[9]这一时期,《人民日报》还发表了艾思奇的《毛泽东同志发展了真理论》《学习〈矛盾论〉学习具体分析事物的科学方法》、胡绳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学习〈矛盾论〉笔记》等文章,对引导社会各界学习“两论”、理解“两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阐释《实践论》和《矛盾论》的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的《〈实践论〉解说》和《〈矛盾论〉解说》。在这两本书中,李达对《实践论》和《矛盾论》进行了逐字逐句的解说,丰富了原著的内容,发挥了原著的若干重要观点。在写作《实践论》解说时,李达曾把第二部分打印稿寄给毛泽东审阅。毛泽东对李达的解说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认为“这个《解说》极好,对于用通俗的言语宣传唯物论有很大的作用。”毛泽东还对解说中论帝国主义和教条主义经验主义部分做了一点修改,并建议李达在文稿全部写完发表后,出版单行本,以广流传。[4]195李达的这种大家著“小书”的治学精神,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工作树立了榜样。

当时,其他一些报刊亦发表了大量的学习宣传文章。如综合性学术杂志《新建设》发表了李达的《〈实践论〉解说》、冯友兰的《〈实践论〉——马列主义的发展与中国哲学传统问题的解决》、侯外庐的《〈实践论〉——中国思想史(知行关系)的科学总结》、郭大力的《〈实践论〉——政治经济学的道路》、华岗的《〈实践论〉的基本精神》等文章。然而,在报刊发表的个别文章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1951年2月5日重庆《大公报》刊载的《学习〈实践论〉的提要》一文所列举的学习题目有欠妥当,如“学习《实践论》时怎样去联系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论?”显然没有认清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跟“思想方法论”不是并列关系。《人民日报》对此进行了批评。不过,《人民日报》在批评文章中所写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难道是两个东西么?”[10]把辩证唯物论等同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也是不够准确的。事实上,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二者虽同属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范畴,但内涵不同,所对应的哲学范畴不同,方法论要求不同。从这里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学习宣传“两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三、党政机关和高等学校等开展“两论”学习活动

随着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的通知》和《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卷的出版发行,在国家机关、文教机构、工矿企业及广大群众中形成了加强理论学习和学习《毛泽东选集》的热潮,普遍把学习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作为最主要的学习材料之一。

(一)党政机关的学习活动

《毛泽东选集》出版后,中共中央东北局召开《毛泽东选集》学习会,决定将学习毛泽东著作成为经常制度,深入讨论《实践论》和《矛盾论》。[11]东北局全体委员组成了《矛盾论》学习小组,东北局一级各部委和多数省市委也组织了《矛盾论》学习小组,定期进行讨论。[12]黑龙江省委在《矛盾论》学习中,对学习情况进行了十余次通报,介绍各单位学习情况,督促学习交流经验,还要求在学习结束后撰写学习论文,以检查学习效果。[13]华北大区党政军及人民团体的党与非党干部在大规模学习中共党史运动中,计划先以一个月或两个月的时间,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以初步改造广大干部的思想方法。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参加学习的干部约有15万名。[14]华东局谭震林在华东区一级机关高级干部会上号召学习《毛泽东选集》,提出高级干部要首先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总结建国三年来的工作经验,以迎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华东局直属机关党委规定各单位在1952年内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华东军政委员会直属机关和上海市级各机关决定于当年10月中旬和11月初全面展开学习。[15]其他大区和各省市党政机关也都开展了“两论”学习活动。

(二)高等学校的学习活动

1953年4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下达《关于高等学校教师学习〈实践论〉〈矛盾论〉给京津各高等学校的通知》,要求京津各高等学校的教师在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前,先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以了解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思想基础。[16]126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在中共北京市高等学校委员会的领导下,从1953年4月上旬到7月中旬学习了《实践论》和《矛盾论》,参加学习的有高等学校的教师和部分职员共6500多人。经过这次学习,高校教师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找到了学习苏联改革教学工作的门径,批判了过去教学内容中的形而上学思想。同时,高校教师增强了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为今后进行长期、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过去,很多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认识是极为模糊的,以为马克思主义只不过是一门“学问”,而在学习后知道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革命斗争的指南,是提高思想指导实际工作的有力武器。[17]

(三)其他领域的学习活动

毛泽东的《实践论》重新发表后,引起了文艺界的重视与学习。《文艺报》发表社论《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论述了学习《实践论》对进一步推动文艺创作与文艺理论批评的重大意义。《人民文学》发表了何其芳的论文《〈实践论〉与文艺创作》,对实践与文艺创作的关系以及文艺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各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18]此后,全国文联组织文艺界有系统地开展了《实践论》的学习。吕荧、李广田、陈企霞、许杰、郭绍虞、马铁丁等根据《实践论》的精神发表文章,批判文学艺术创作中公式主义、自然主义的错误,指出文艺工作者只有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斗争,才能深入地正确地认识现实、表现现实。[19]此外,工矿企业和广大群众也通过单位组织学习和自我学习的方式进行了“两论”学习活动。

四、“两论”学习宣传活动的历史意义

1950年底至1953年间,随着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的重新发表而开展的“两论”学习宣传活动,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一次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参与的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思想改造活动。

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宣传了毛泽东思想并普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两论”是毛泽东的重要哲学著作,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实事求是精髓。《实践论》关于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矛盾论》关于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两论”抓住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最重要的两个议题,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方式进行科学论述和系统阐释,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两论”的学习宣传,使广大革命干部和群众直接地了解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为进一步全面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打下理论基础。

二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进一步深化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一些没有接受过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旧知识分子在学习“两论”后,纷纷表示要放弃资产阶级唯心主义世界观,逐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自觉地、深入地批判资产阶级思想。许多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承认对立统一规律,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教学改革和社会实践,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三是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对“两论”的学习宣传,使广大群众掌握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提升了思想觉悟,改进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劳动效率。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20]15事实证明,无产阶级一旦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有力的精神武器,就能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极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改造世界与改造自我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不断创造辉煌和奇迹。

猜你喜欢

矛盾论实践论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从李达到陶德麟的《实践论》解读之路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实践论(节选)
《实践论》的时代价值刍议——学习毛泽东实践观的感悟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矛盾论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实践论》《矛盾论》所彰显的哲学魅力
建国以来《实践论》学习和宣传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