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战略目标、现实基础与约束条件
2019-03-22卞靖懿邹安祺
卞靖懿,邹安祺
(1.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2.长春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内在要求。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出更高要求,即进一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与祖国的未来希望,大学生是公民政治参与主体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序政治参与是宪法赋予其当家作主的基本权利,是其认知和担负社会责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明确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战略目标,分析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现实基础与约束条件,扩大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已经成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发展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战略目标
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是指作为普通公民的大学生在基本认知国家政治社会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合法、规范、适当的方式或渠道,理性地参加政治生活,影响政府决策或政治体系运行的行为。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是个体行为与社会行为的统一,其内在地规定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在个体层面、高校层面与国家层面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
(一)个体层面:实现大学生自然人格向政治社会人格的有效过渡
马克思认为,人具有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决定人的本质的是其社会性。“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2]人的社会本质又集中体现在其政治性上。人的自然人格与政治社会人格是其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在人格方面的具体体现,而政治社会人格是人的人格发展的高级形态。培育政治社会人格、塑造合格公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在个体层面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与定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其自然人格向政治社会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有序政治参与为大学生人格的政治社会化提供基本实现途径。大学生渴望通过有序政治参与,获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适应和统一的政治认知、政治体验与政治经验,形成自身对党和国家历史与现实政治发展的本能、情感和理智上的政治认同;实现主体选择性与社会政治生活的互动,在融入社会政治生活、认知政治文化观念、了解政治体系运行、熟悉政治活动运作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倾向。大学生在有序政治参与中形成的政治认同、政治态度与政治行为倾向,共同构成其相对稳定的政治价值心理结构与政治行为特征,即政治社会人格。同时,有序政治参与在本质上是大学生政治社会人格的外在表现。由此,从个体发展层面来讲,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能够有效推动其自然人格向政治社会人格过渡,成长为具有成熟的政治观念和参与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二)高校层面:依法保障大学生正确行使政治权利和履行政治义务
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的统一。作为公民政治权利,政治参与是主权在民、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是公民自觉自愿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途径;作为公民政治义务,政治参与体现社会有效治理的社会资本需求及公民对国家发展的基本责任。高校作为培育现代人才的神圣殿堂,是大学生行使政治权利与履行政治义务的训练场和实践场。高校保障大学生正确行使政治权利和履行政治义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赋予其的重要使命,亦成为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以高校政治教育、学生会及党团组织、民主管理实践活动为实现条件,必然反向要求高校提升政治教育针对性、学生会及党团组织纪律性、民主管理实践活动实效性。大学生政治参与以高校规章制度、政治参与机制、政治动员模式推进其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化发展,也必然会内在地促使高校完善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动员、意愿表达、监督、信访、申诉和举报等机制,拓宽民主渠道,满足和服务大学生政治参与需求。蒲岛郁夫曾言:“民主的政治参与可以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稳妥地矫正政府的行动与公民的意愿和选择之间的矛盾。”[3]高校搭建的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政治需求与国家政策供给相协调的纽带。在一定意义上说,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是个人行为与高校行为的统一,充分反映和展现高校发展的价值取向和育人使命,其目标指向推进高校政治教育、党团组织、实践平台与规章制度的纵深创新和完善,促使高校更好地引导和保障大学生正确行使政治权利和履行政治义务,为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创造条件。
(三)国家层面:在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实践活动
美国社会学者丹尼尔·勒纳曾说:“传统社会是不参与的,而现代社会是参与的。”[4]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前提,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在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任务,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引擎。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5]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是在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广度拓展与纵深挖掘。大学生以较强的政治文化素质、前瞻性的政治文化思想及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判断力在公民政治参与群体中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激发家庭成员、同辈群体等的政治参与兴趣和热情,增强其政治效能感和政治信任感,引导其广泛而普遍地投身社会政治生活。
实现在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实践活动,根本在于培育具有政治文化素养和参与政治能力的公民。没有充足合格公民做支撑,在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便是无源之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则难以真正实现。大学生是社会各层次各领域人才的重要补充与后备力量,有序政治参与活动培育大学生法制观念、民主意识、服务意识等,塑造具有较高政治文化素养和参政能力的合格公民,为将来服务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拓展有序政治参与的覆盖范围和领域奠定基础。
二、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现实基础
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是依法参与和有序参与的高度统一,具体表现为秩序稳定、理性自觉、自主适度。政治体制改革、高校政治教育、党团组织活动以及新兴大众传媒发展为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及其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基本支撑和现实基础。
(一)以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逐步实现
“任何政治参与活动都是以一定的政治体制为对象并在一定的政治体制中进行的,因而对政治参与的发展来说,政治体制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6]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推动我国政治体制由高度集权的运行模式向民主开放的运行模式转变。这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先决条件,也为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提供基本保障。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始终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这赋予大学生进行政治参与的基本资格和权利。国家方针政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窗口,充分反映其发展方向。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党的十六大提出“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党的十七大、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党的十九大报告则提出:“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7],在国家宏观政策层面充分确认和推进了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引导其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政治体制改革体现在政治参与机制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以民意代表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包括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以及信访、举报等社会监督制度在内的制度体系,这为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基本制度保障。同时,这些制度在高校层面具体表现为校园选举与入党制度、信访与举报制度、政治结社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以及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制度等,为大学生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维护自身民主权利提供了渠道和具体制度支撑。大学生思想活跃、崇尚民主,政治参与需求强烈,政治规则意识偏弱,政治体制改革促使关于“公民政治参与”的国家方针政策与政治制度更加完善,运行机制更加合理,政治关系更加顺畅,为其提供法制、稳定、民主的社会环境,引导其行为规范化、程序化与合理化,保障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稳定有序运行。
(二)以高校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理性自觉
实践是主观见之客观的活动,人的主观意识和思想观念决定自身的行为实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大学生政治意识、政治人格与政治行为具有重要的塑造与引导功能,是提高其政治参与有序性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对有序政治参与的理论认知不足、程序把握不准、实践锻炼不够、效能感不强,是影响其政治参与理性自觉的重要原因。高校政治教育有效弥补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不足,并推进其有序政治参与。高校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行为进行塑造和引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以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形成正确政治认知与政治认同的基础上,坚定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理顺历史与现实、理想与现实、责任与未来、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强化其崇高理想信念与政治使命感,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政治参与;开展基本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政治参与基本常识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推进的过程,明确大学生政治参与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关系,培养其法制观念与依法参政意识,帮助其掌握政治参与的基本方式、运行程序、途径渠道等,使其理性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法制化、有序化创造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辅助,将大学生融入高校民主管理活动,使其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和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参与学校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自觉认知与遵守校规校纪和法律规范,逐步提升其主体意识与法治意识,养成理性自觉地参与政治生活的习惯。
(三)以高校党团组织矫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无序盲目
党团组织是高校教育管理组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的重要基层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鲜明的政治优势、管理优势与组织优势,为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提供重要资源和平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与后备军,二者都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符合大学生积极追求进步、实现自身政治价值的需要。高校党团组织发挥其政治优势,满足大学生对先进党团基本理论的学习需求、对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共青团的组织需求,对其定期进行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培训,提高大学生基本政治素质,净化大学生入党入团动机,减少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盲目性与功利性。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中10%的大学生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98%的大学生是共青团员,其中党员在大学生提高自身政治素养与自我约束能力、规范自身政治参与行为中发挥重要的模范带头作用。高校党团组织是高校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管理制度与组织机构健全,具有严格的组织性与纪律性。高校党团组织发挥管理优势,对其成员进行规范管理,要求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严格遵守党团的章程、考核制度等,规范自己言行,避免非制度性、随意性、功利性政治参与行为,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注入理性、规范、适度、有序因子。同时,高校党团组织是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为大学生广泛而强烈的政治参与需求提供规范、有序的参与平台。高校党团组织发挥其组织优势,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将大学生所汇聚的复杂无序、盲目从众或个性独特的政治思想、政治意愿与政治行为等力量有效分流、贯通,在无形之中将规范、有序政治参与观念融入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心理。
(四)以新兴大众传媒拓展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渠道
伴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大学生政治意识、权利意识与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需求与日俱增。大学生政治参与需求与现实政治参与渠道逐渐形成某种张力关系,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微博、微信、E-mail、BBS论坛为主要代表的新兴大众传媒有效缓解现实政治参与“制度赤字”引起的“渠道紧张”状态,为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一种新范式。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在《人的延伸——媒介通论》一书中预言:“随着信息运动的增加,政治变化的趋向是逐渐偏离选民代表政治,走向全民立即卷入中央决策行为的政治。”[8]新兴大众传媒以其信息即时性、地位平等性、形式虚拟性、交流互动性等独特优势,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广阔平台和便捷渠道。从大学生层面来说,新兴大众传媒使大学生能够快速检索和获取国内外社会热点新闻或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政治信息,并就其自主表达政治见解与评论,便捷投票选举与加入政治团体,组织和参加多种政治志愿服务活动。从政府与学校层面来说,新兴传播媒体推动“电子政府”“电子学校”的诞生,通过“电子政务”向大学生公开政府与学校的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通过政治教育专栏,向大学生介绍政府与学校机关部门的基本职能、政治参与具体程序与办法;通过政府论坛、学校论坛、电子邮箱等,实现与大学生的互动交流与信息反馈;通过政府、学校网络评论员或咨询专家,疏导和回应大学生政治激进思想和政治极端行为。虽然新兴大众传媒存在制度规范不健全、知识信息筛选不严格等问题,但其能够有效、合理地释放大学生政治参与热情,丰富和拓展大学生政治教育、政治训练与政治实践形式,增强大学生政治效能感与政治责任感,使其在现实与虚拟政治参与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政治参与观与理性有序的政治参与行为,成长为成熟的“政治社会人”。
三、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约束条件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且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参与渠道不断丰富,参与行为的制度化、理性化、组织化、自主化程度不断提升,但总体水平仍然还比较低,制约其发展的因素错综复杂。深入探究并有效规避其制约条件,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
(一)市场经济功利观念挤压大学生政治参与责任意识
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参与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其发展程度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正如塞缪尔·亨廷顿所说:“高水平的政治参与总是与更高水平的发展相伴随,而且社会和经济更发达的社会,也趋向于赋予政治参与更高的价值。”[9]当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助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公民文化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创造一定的物质基础,促使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热情不断高涨,内容不断深化,形式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初具现代性政治参与特征。然而国外发展经验表明,“市场经济要求国家、公共权力服从和服务于人们直接创造个人价值、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要求个体和社会的权力、利益先于、高于国家和公共权力。”[10]为了捍卫和获取更多的现实利益,人们必然会寻求进入规则和程序的制定过程中去,要求国家、公共权力与他人关照自身利益。虽然我国市场经济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表现出独特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但是大学生政治参与仍然存在受市场经济共通性影响的可能。部分大学生易受到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其是否参与政治生活及行为的有序性取决于参与成本、参与收益以及获得收益的概率。如大学生面临巨大就业竞争与择业困难压力,使其政治参与呈现工具性、盲目性或冷漠性、非理性等特征。市场经济的功利观念造成个人与社会、政治参与权利与义务的失调,误导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利益与政治参与权利,严重挤压个人的政治参与责任意识,甚至使国家和公共权力成为潜在或现实的受害者。只有加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净化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抵制市场经济带来的消极观念影响,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大学生崇高理想信念与政治参与责任意识,才能够维护和保障其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理性化、有序性发展。
(二)政治参与机制供给暂未满足大学生政治参与需求
政治参与机制是政治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保障。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公式”(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不稳定)表明政治参与需求与政治参与机制供给保持动态协调平衡,能够真正实现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立了一系列保障和推进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具体政治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但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与机制建设还处在探索建构阶段,暂时未能全面满足日益提高的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需求,也未能满足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战略要求。从功能上划分,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机制主要包括鼓励机制、约束机制与保障机制等。大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高校政治教育和政治实践锻炼,是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较强的公民群体,由于缺乏足够的可以调节政治参与主体积极性的鼓励机制支撑,其很难深层次、实质性地接触政治生活,如政治监督、政治问责、政治对话以及政治建言献策等形式感强于效能感,无法集中迅速地反映大学生的呼声,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效能感和信任感受到挫伤。大学生是政治思想活跃、与社会接触较少却具有较强政治敏感性与社会关怀力的特殊群体,保障和规范有序政治参与活动的约束机制不健全和渠道不畅通容易造成大学生非理性、无序政治参与行为以及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事件,扰乱甚至威胁社会秩序。大学生是具有政治参与理想主义倾向、民主期望值很高的群体,满足政治参与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保障机制不完善严重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规范性和有序性。如部分地方政府网站信息交互平台维护周期长,大学生问政、咨询信息不能得到及时回复。政治参与机制的供给程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政治参与需求的实现程度,也关系到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有序规范程度。只有实现政治参与机制供给与大学生政治参与需求的协调发展,才能为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提供有效机制保障。
(三)同辈群体多元价值观阻碍大学生政治参与自主性
“同辈群体又称同龄群体,是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初级群体。”[11]同辈群体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具有平等性、自发性、复杂性特点,成员之间就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热点问题以及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进行相互交流,并形成以价值观念、语言风格、交往方式等为基本内容的亚文化,对大学生情感交流、兴趣发展、积累生活经验和获取社会信息具有积极影响。但同辈群体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导致大学生逆向、消极发展,大学生政治参与就是其中之一。美国社会学者贝雷尔森、拉扎斯菲尔德和麦克菲指出,某个初级群体——家庭和朋友们——成员在看法上同一性越大,个人对某一特定的政治候选人的信赖程度也就越大……人们如果陷于其初级群体成员间的看法上纷争不已,他们在行为上就容易变得很勉强和具有不确定性。[12]同辈群体成员因家庭背景、文化环境等条件不同,政治价值观念与政治利益诉求存在明显差别。在同辈群体“交叉压力”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思想观念与行为选择在注重理想追求与注重现实价值、注重精神需求与注重物质需求、注重权利和义务统一与注重权利多于义务、注重索取和奉献统一与注重索取多于奉献、注重主动型政治参与和注重动员型政治参与、注重以政治情感为主的政治参与和注重功利性政治参与之间徘徊与摇摆。同辈群体多元政治价值观促使大学生政治参与价值追求与行为选择呈现双重标准,趋同性与不确定性并存,严重影响其自主、理性、适度、有序政治参与。因此,以大学生政治文化教育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政治心理素质和研判能力,塑造其独立的政治参与人格,引导其正确对待朋辈群体的观点意见,理性辨识复杂多元的思想导向,能稳步推进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自主化进程。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7]。这标志着我国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有序政治参与是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理想状态,大学生依据政治参与的现实基础,规避政治参与的约束条件,正确行使政治参与权利,履行政治参与义务,能培育自身完美的“政治社会人格”,成为担当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效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