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创新探索

2019-03-22高鹏龙秦桂秀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高校学生党组织

高鹏龙,秦桂秀

(1.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2.广西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30022)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高校范围内各种思潮交融交锋。这种新形势对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我党在高校最基层的党组织,与大学生联系最为密切,影响也最为直接。它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是党联系青年大学生的桥梁纽带,更是党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在高校中最基层的贯彻者、实施者。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基层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其在青年学生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引领作用,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义

(一)党实现对高校有效领导的重要举措

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对象是广大青年学生,他们思维活跃,自我意识较强,思想特点呈敏感性、矛盾性、多变性、多样性等特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广大青年学生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高校党组织要结合新时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学生党员进行培养、教育和管理,健全制度,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学生群体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特别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1]这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对大学生党支部提出的要求和期望。通过各种形式,激发高校学生党支部活力,创新党支部活动内容、载体,提升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是基层党组织抓好高校基础党建工作、夯实我党执政基础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保证支部活动对青年学生的 吸引力,才能正确引领高校青年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从而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战斗力,带动整个青年学生群体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面临的挑战

(一)部分党员思想懈怠,理想信念模糊,组织生活吸引力不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各种社会思潮交融交锋,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西方的众多社会思潮已经渗透到部分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领域。一些学生党员强调自我发展,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滋生和蔓延。极少数学生党员甚至排斥“奉献”“付出”等学生党员应具备的素养,思想上松懈,行动上落后,组织生活流于形式。因此,新形势下的学生党支部必须认清形势,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加强党的理论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新时期党员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新手段,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同时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树立党的威信。

(二)部分党员缺乏奉献意识,不能很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学生党员队伍中存在着少数政治觉悟低的成员,他们在考察期间虽然能积极参与党组织的活动,重视入党表格的填写和相关资料的收集,但是成为党员之后便仿佛松了一口气,不愿意过组织生活,也很少响应组织的号召,缺少主动为社会、为同学服务的想法。所以,必须通过制定规章制度,使学生党员的职责任务具体化,使他们的个人目标和党支部的目标在最大程度上契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调动党员的积极性。

三、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创新党支部建设

(一)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体系的育人作用

把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好,不但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育人作用,还要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虽分属不同领域,但都有“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共同使命。专业课、思政课从来不曾割裂,每一门课都应该求真、触情,并传递价值,不仅要帮助学生“专业成才”,更要促进其“精神成人”。探索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圈,“中国系列”课程、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多层次互补的“课程思政”育人圈层效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位、各个层面。在课程设置上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坚持把“育人”作为教育的生命,把“立德”作为教育的灵魂。引用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灵活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使大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管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先锋引领作用,把正确价值引领、共同理想信念塑造作为社会主义大学课堂的鲜亮底色,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2]

(二)注重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党员的锻炼作用

把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好,就要注重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党员的锻炼作用。加强社会实践,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党建理论,引导学生党员从被动接受教育到自主学习、自主提高以完善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的综合能力,完善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种类和形式。[3]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努力使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努力构建学生党支部参与社会实践模式,带领团支部、志愿者队伍、积极分子等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的参与社会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同时,以各志愿者团体、各班团支部为参与主体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完善大学生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种类和形式,增强大学生参与社会的热情,增强社会交往能力,使党支部活动的方式表现出创新性、多样性。[4]

(三)将传统意义教学学分制的思想融入积极分子、党员教育培养及考察工作

为进一步促进高校党支部党员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应探索党员日常管理的有效方法,将党员先进性要求具体化,促使党员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高校党组织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在学生党支部推行党员学分制考核试点,将理论学习、自学、研讨、三会一课、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信息报道、红色教育、警示教育等作为考察党员学习的主要内容,并进行量化考核。每参加一次党课培训、座谈会、收看电教片、上交心得体会文章以及自主学习等,都可得到一定分值。党支部在年终根据党员参与学习活动情况所得学分,组织党员开展自评、互评和群众测评,从而全面、客观地反映党员的学习效果。

(四)利用“互联网+”模式,创新学生党建工作载体

当前,“互联网+”模式已嵌入高校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学习越来越多,党建工作亦不例外。因此,利用“互联网+”模式开展高校网络基层党建工作,对促进高校党支部建设以及提高党员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学生党支部可以创建智慧型党建平台,如党员之家微信公众号、党员微信交流群、党员微博等,建立线上党员信息库,通过“互联网+计算机+手机终端”的方式,将每名党员连接在一起。党员可以随时根据自身需求获得针对性信息和资源,实现党员的互动交流和支部电子台帐的精准化管理。

“互联网+”党建模式将传统的集中统一学习变为移动端屏幕碎片化学习,通过新媒体公众平台促进学生党员间、学生党员与教师间的交流,缩短彼此的心里距离,有利于及时、快速掌握学生党员的思想、生活动态,使党员管理服务更加高效。

四、结语

大学生党员是青年中积极向上并且最有活力的群体。加强高校学生基层党支部建设,努力提高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是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党员带头模范作用的迫切要求,也是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推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提高认识,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通过引入党员学分制模式,并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完善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把学生党员培养成专业素养高、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强、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新时代先锋模范学生党员。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高校学生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