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日语翻译行业现状的日语翻译教学改革

2019-03-22吴淑招

传播与版权 2019年6期
关键词:实务日语人才

吴淑招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2)

当前,中日两国在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其他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和频繁,社会对既具有扎实的中日双语功底,又具有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的高水平翻译人才的需求呈日益增长的趋势。而我国本科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教学较为薄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形式等的改革无疑面临着新的挑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必须与社会紧密结合,建立符合企业需求的教学体系。

一、新时代需要复合型日语翻译人才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越来越多的日语翻译人才。而日语翻译人才不能仅满足于中日跨文化交流,还需要成为独当一面的复合型人才,这是由企业走出去的现实需要所决定的。企业走出去不仅需要文化层面的交流,更需要合作层面的翻译,包括日语合同翻译、日语科技翻译、日语财经翻译等。当然,日语翻译人才还应当掌握企业管理知识,以帮助企业降低海外经营风险。这就要求高校按照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借鉴英语、法语以及西班牙语等语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经验,开展具有日语特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复合型日语翻译人才应当精通某一方向的翻译,如日语旅游方向、日语商务方向、日语制造业方向、日语生物医学方向等。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应当完善顶层设计,各高校日语专业按照顶层设计合理分工,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不同方向的日语翻译人才[1]。各高校可以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按照日语企业和跨国企业的要求,培养本地区紧缺的行业人才。

二、当前日语翻译行业发展的现状

通过对翻译企业的调查发现,日语翻译量正在逐年增加,当前日语翻译分布的领域靠前的是制造业、IT业、文学影视文化作品业、化工能源业、旅游业等。日语翻译业务增长最快的领域是制造业、化工能源业、IT业。日语翻译人才缺口最大的领域是生物医学、IT、化学能源。市场上的日语翻译人才数量多但翻译质量有待提高,92%的翻译企业采用翻译辅助软件。日语翻译缺乏一套日语专用的质量评估和审校标准。此外,55%翻译企业认为日语翻译质量严重受限于译者的中文水平[2]。面对日语翻译行业的这些现状,日语翻译教学应当进行相应改革,以为新时代培养急需的日语翻译人才。

三、高校日语翻译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以项目教学法为依托,夯实学生日语翻译的知识基础

针对当前部分日语翻译人才基本功不扎实的情况,高校日语专业翻译教学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夯实学生的日语知识基础。高校日语翻译教学要密切结合日语单词教学、语法教学、篇章教学,加大阅读教学和翻译教学力度,引导学生扩大知识储备。同时,高校日语翻译教学应采用项目教学法,依托项目翻译让学生接触真实的日语翻译实务。通过翻译实务感受前沿日语翻译需求以及自身知识的短板,进行查漏补缺和针对性学习。对于学生的项目翻译结果,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点评,指出翻译的优点和不足,诸如文化翻译的不可译之处的处理、科技新词翻译的不当之处等。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感悟[3]。依托项目翻译,引导学生合作和互助,对重点翻译内容开展相互讨论,提出最优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实现准确翻译。

(二)拓宽日语翻译领域教学,培养社会急需日语翻译人才

根据日语翻译市场调查结果可知,日语翻译人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IT业、文学影视文化作品业、化工能源业、旅游业和生物医学领域,高校的日语翻译教学应当优先考虑这些行业或专业,积极拓展这些行业的阅读和翻译训练。高校日语翻译教学可以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精编有关教材,供学生研读。需要指出的是,日语翻译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日语知识,更要理解行业或专业基础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准确翻译。如在进行文学影视文化作品翻译时,日语翻译人才应当掌握日本文化、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文化流派、文化负载词、文化格言、文化谚语等,以便在不同的文化翻译间准确切换,使翻译更加准确。对于制造业、生物医学等行业翻译,高校可聘请一线企业翻译人员到学校开设选修课,或者专题讲座,帮助学生理解行业前沿翻译技巧和实务[4]。

(三)加强日语翻译人才中国文化和语文教育

随着中日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加强,日语翻译需求增加。翻译的过程既是语言沟通,更是文化交流,日语翻译人才在实现日语跨文化交际的同时,要将我国文化准确地传播给日语使用者。因此,高校日语翻译教学要特别重视中国文化和语文教育,帮助学生拓展中国文化知识,形成正确的文化观。中国文化教学要分两步进行:首先是进行中国文化通识教育,开设中国文化教育公共必修课。这类课程要将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到当代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让学生对中国文化有全局认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中国文化观,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加强中日文化交流。其次,加强中国文化的翻译强化训练,开设中国文化翻译课程。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进行准确理解和翻译,才能更准确使用日语进行翻译。在进行文化教学时,要继续加强对学生大学语文的考评。加强日译汉训练,对学生语言组织进行考评,指出语言表达的不妥之处,让其在课后多写作,以提升语文功底和文字驾驭能力。

(四)加强翻译企业合作实践教学,提升日语翻译国际化水平

提升学生日语翻译水平必须将学生送到日语翻译最前线,让学生感受日语翻译市场的需求、翻译实务、翻译流程等。高校日语翻译专业应当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深入推进校企融合,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方案和培养目标,联系国内外一线的日语翻译企业、政府机构、中日友好交流协会等作为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接触一线翻译,对学生进行Trados等翻译辅助软件培训,提升学生的翻译辅助软件实际操作能力。企业等机构应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一对一的指导教师,以便学生不懂就问,及时获得解答。高校日语翻译教学应加强订单式培养,以企业急需的人才为基础进行招生,企业应时刻跟踪人才教育并提供教学建议,引导高校及时进行课程优化,帮助高校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日语人才。

(五)深入开展网络自主学习,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当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响应和支持,我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进行国际合作和文化交流。在此背景下,中日经贸合作和交流将日益增强。而且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新信息技术通信、高端制造业、生物医药、国际旅游业等方面的日语翻译需求将逐年增加。世界范围内,企业日语翻译需求也将增加。在课堂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教学并不能实现完全覆盖,需要进行课堂教学延伸,加强慕课教学,并积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学习更多的日语翻译知识。对此,高校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及时提供日语网络学习资源和行业最紧缺的日语翻译人才学习资源。注意甄别学习资源质量,帮助学生快速提升学习效果。为避免学生懒惰、不学习,教师要加强监督,开展学习测试,并计入期末学习成绩,以起到警示作用。

(六)大力引进和培养日语双师型教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提升日语翻译教学质量,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但部分日语教师的翻译能力并不高,尤其是不具备一线日语翻译实务知识,并不能给学生及时输送前沿日语翻译实务知识,教师对专业日语的翻译教学也显得捉襟见肘。对此,高校应当大力引进和培养日语双师型教师。可考虑引进精通生物医学、IT行业、制造业、化工能源等知识的日语复合型人才,有日语作为母语院校留学背景的优先。亦可以考虑活跃在日语翻译一线的出版社、翻译公司、日本在华跨国企业集团的代表等,作为专兼职教师到在学校授课。高校自身要积极进行日语教师的培训,将其安排到一线机构进行挂职锻炼,学习专业知识,学习翻译辅助软件实际操作,提升翻译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实务日语人才
人才云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ODI实务
F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