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繁荣建筑文化,以图书记录中国建筑师

2019-03-22

传播与版权 2019年6期
关键词:建筑师图书建筑

赵 荣

(机械工业出版社建筑分社,北京 100037)

建筑承载着一个时代丰富的文化信息。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40年,城市发生巨变。中国建筑业也因此快速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建成了一批世界顶尖水准的建筑。当代建筑师和媒体人都有幸亲历了这场城镇化变革和建筑业大发展。图书出版肩负着传播优秀文化、展现国家形象的社会责任,建筑图书出版者服务于国家,服务于行业,应聚焦这一热点,以图书为载体,展现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与风貌,探索中国建筑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建筑立传,为中国建筑师立言,为建筑创作立论。

2019年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张钦楠在他的新书《建筑三观》中提到:“实践论的哲学告诉我们,建筑是人创造的,在其创造者的队伍中,建筑师起了关键的作用。但遗憾的是我国长期存在见物不见人的缺陷,轻视或抹杀建筑师的作用,需要纠正和补课。”

张钦楠先生的观点对我们建筑图书出版者是一个有益的提醒。建筑研究始终不能摆脱对建筑师的研究。在中国历史上,中国建筑师曾经是一个被模糊的概念和被社会忽视的群体。中国有大量或恢弘或精美的古建筑,历史文献也记载了很多建筑,但却不记录其设计者的名字。

直至民国时期我国才开始有“建筑师”的职业称号。1918—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杨廷宝,童寯等20位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学成归国后他们在中国各地设计建造了超过600个建筑,并建立了中国自己的建筑教育体系,培养后人,成为中国现代第一代建筑师。朱启钤、梁思成创办中国营造学社开启了中国现代建筑的观念。也正是从营造学社编纂《哲匠录》开始,中国建筑人物的名字开始系统地出现在图书中。

一、《哲匠录》开创了系统梳理中国古代建筑人物传记的先河

20世纪30年代,营造学社创始人朱启钤先生立志弘扬中国传统营造技艺,编纂《哲匠录》,按时代顺序,梳理中国自唐虞夏周至明清历代在建筑、水利、桥梁、叠山、军事、造像等工程方面的重要人物,开创了系统梳理中国古代建筑人物传记的先河,对中国建筑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新文化不可能在一片荒地上产生,中国现代建筑思想虽借鉴西方,却牢牢地根植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上。张钦楠先生在《建筑三观》中提到,中国三大建筑传统“皇家建筑传统”“民间建筑传统”“文人建筑传统”都有其缔造者,用现代标准来看他们就是事实上的“建筑师”。对中国古代建筑师的追寻与正名,使得中国现代建筑师不再是无源之水,更使得现代建筑创作能够更好地从我国优秀建筑思想与传统中,汲取营养和灵感。

二、《中国四代建筑师》及《近代哲匠录》对中国近现代建筑师的解读

在对中国近现代建筑师的记录方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原副总编辑杨永生先生为建筑图书出版者做出榜样。他创办《建筑师》杂志,撰写或主持编写了《中国四代建筑师》《建筑百家言》《建筑史解码人》《中国建筑名师丛书》等三十多部著作,为繁荣建筑理论做出杰出贡献。2002年杨永生先生出版《中国四代建筑师》,根据几代建筑师成长的社会历史背景、教育背景及年龄段划分代别,对中国建筑师进行解读。

杨永生先生在《中国四代建筑师》一书将中国现代建筑师划为四代:第一代,清末到辛亥革命(1911)年间出生,全部是留学外国学建筑学的;第二代,20世纪10~20年代出生,新中国成立前大学毕业;第三代,20世纪30~40年代出生,新中国成立后大学毕业,其成长年代正是抗战、解放战争及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60年代;第四代,生于新中国成立后,上大学恰逢改革开放时期。

《中国四代建筑师》一书为之后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国建筑师群体树立了坐标。杨永生先生对中国建筑师群体的记录,无论对建筑界和整个社会的意义都积极而深远,值得我们建筑图书出版者学习。

21世纪初,也是在杨永生先生的动议下,以旅美学者赖德霖为代表的诸多学者收集整理了20世纪上半叶活跃在中国建筑舞台的建筑师资料。2006年赖德霖先生的《近代哲匠录》一书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有关中国近代建筑师生平及事务所概况的工具书。赖德霖先生经十余年不懈努力,并在国内外众多图书馆、档案馆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完成,汇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文字及图片资料编写。该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书中收录了250位中国近代建筑师和11所建筑事务所,并辅以建筑师和事务所的经历或简史,及其相关资料和作品,较完整地介绍了中国近代建筑师和建筑事务所的情况,展示了中国近代建筑事业的发展情况和成就。

三、当今建筑图书出版如何记录中国建筑师的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界就十分关注国外著名建筑师的设计作品、设计思想以及相关建筑理论,有很多相关图书出版。而本土的国内建筑师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直至近几年才渐渐被媒体所关注。中国建筑业迅猛发展,新建筑不断涌现,建筑师迅速成长。行业发展为建筑图书策划出版提供了良好的时机,此时以图书记录和解读中国建筑师,容易引起更广泛的影响和更多业内外读者的关注。便于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建筑背后的故事,理解建筑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对中国建筑师的解读也有助于构筑大众与建筑专业群体沟通的平台,提升大众建筑审美能力。

但同时,此类图书出版也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实际困难。首先,在建筑师忙于日常工作运转无暇写作的现状下,建筑事件、作品、人物、思想由谁记录,就是建筑图书出版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其次,新的传播方式对纸质出版物造成冲击,而当代读者的阅读喜好也在改变,从而迫使建筑图书出版必须认真思考,如何优化传统图书的模式,以更受读者喜爱的方式记录建筑师,以贴合读者需求。

在社会高效运转、效率尤为重要的今天,记录建筑师的工作如果靠单一作者的力量将存在较大困难。建筑图书出版者要拓宽思路,争取借助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才更容易运作出精品图书。

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当前建筑媒体尤其是新媒体,陆续以访谈的形式对建筑师进行记录。访谈可视为口述史的形式,口述史料作为一种史学方法被普遍运用于各个学科。被访谈建筑师或许谈论的是个体话题,但当多位建筑师的话语被累积起来并以文字的形式集体呈现,就会成为一代建筑人的群体记录。该类图书可看作是建筑新媒体与建筑图书出版的互补式合作。

2015年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建筑师在做什么》,源于建筑新媒体有方对中国建筑界活跃的中青年建筑师的访谈。有方空间是一家致力于传播建筑文化的机构,定位为“研究型建筑新媒体”。有方自2014年推出系列采访,关注建筑师的工作,关注他们的工作过程和状况。该书呈现了78位建筑师的访问,以同题问答的方式,从整体上呈现一个鲜活的中国当代建筑生态的现场。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可以看到各类形色的设计师,日常与思考,建筑师的烦恼与建筑师眼中的甲方,从而得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建筑与建筑师。

2014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建筑师访谈录》,作者黄元炤为中国近当代建筑研究与观察者,书中采访的13名建筑师均为活跃在当代中国建筑界的“50后”及“60后”知名建筑师。结合他们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建筑作品进行解读。强调中国当代建筑师在成长过程和从业过程中的变化与反思。

再如2016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跨越的一代 中国当代80后青年建筑师访谈实录》,则对中国青年建筑时进行了记录。是一位工作了22年的资深建筑师,通过网络发送问卷136份,筛选出22份与80后建筑师温暖而真情的对话。

以上图书对活跃在当今中国建筑界的中青年建筑师群体进行了记录,中青年建筑群体代表着当前及未来的建筑力量,也因此获得建筑媒体更多的关注。而本文想重点提及的,则是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及40年代的老一代建筑师。

20世纪30年代及40年代的老一代建筑师,历经了多变的时代,在中国建筑发展中做出了承前启后的特殊贡献。如吴良镛、马国馨、张锦秋、何镜堂、程泰宁、彭一刚、张钦楠等多位老先生,他们具有学院派教育的扎实功底,跨越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年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完整历程,了解中国国情,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建筑文化使命感,而他们对中国建筑的观察和思考从未停歇。他们对中国建筑的理解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对中国建筑的观点能够启示年轻建筑师和中国未来建筑的发展。当前,这代建筑家年事渐高,对他们的记录尤为迫切,其意义更是不可低估。

2019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三观》,是作者张钦楠半个多世纪在建筑工程界学习和工作的总结性体会。张钦楠出生于1931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长期从事建筑设计管理和建筑学术研究。本书包括建筑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在理论方面,他体会建筑理论是建筑师创作和公众阅读建筑的理论综合,提出了“三层次,三传统,一核心”的主张;在实践方面,他支持学界对中国长期以来对建筑“见物不见人”偏差的批评,主张为众多中国古代建筑师“正名”,并为众多中国现代建筑师营造一个健康的职业环境。本书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了十个观点,对当前建筑界具有启示意义,此书出版后也受到建筑界的广泛关注。

由于快速的工作节奏,也由于投入产出的效益追求,当前对建筑师的记录,尤其是对老一代建筑师的记录工作,无论是从时间成本,还是从经济效益,都存在较大难度。在此情况下,更需要出版社努力探索选题策划和组稿方式,一方面把握好选题的视角和方向,另一方面有效集结各方力量,如学术团体资源、公益阅读资源等,形成合力,才有可能更高效地及时记录这个时代中国建筑师的思想。

用图书记录当代中国建筑师是建筑图书出版者的社会责任,唯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第一代建筑家欲以营造而发扬国粹,见物、见史、又见人的愿望。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建筑文化的良性发展,并通过建筑更好地反映时代思想。

猜你喜欢

建筑师图书建筑
胖胖的“建筑师”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图书推荐
建筑的“芯”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当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