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

2019-03-22马贺宝

成功 2019年3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时代

马贺宝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四川眉山 620860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正面心理特征

(一)新媒体时代增加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广阔而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了多种可能。瞬息万变、纷繁复杂的21世纪,大学生主要通过新媒体获取时间上跨越古今、空间上涵盖国内外的认知资源。在信息丰富时代,大学生的视野得到了很大开阔,学生的了解信息增加便捷和高校。在对社会了解程度加深的基础上,进行能力的培养与创造性的发挥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大学生提升自身素质,迎接新挑战提视野高度。

(二)新媒体时代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变得更加多元化

大学生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很深,难以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而新媒体时代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空间,大学生可以在这里自由地交流、讨论,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并在沟通的过程里培养出自由开放的思维理念。当他们真正走入社会开始参与建设时,就会发挥出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的新社会。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负面心理特征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爆炸的负面影响首先表现在,大学生无法正确在海量的资源中提取信息。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大学生非常容易迷失理性,沉溺在数据的海洋中。虚拟的空间给了大学生释放现实生活中压力的空间,不需要真实的身份信息带来的自由令很多大学生在网络中发表放肆言论攻击他人,这让大学生的心理迈向了不健康甚至扭曲的道路;同时更加加剧了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落差,当真实与虚幻开始混淆时,大学生的性格走向了两个极端,一方面在网络世界肆无忌惮,另一方面又在现实生活中封闭畏缩。长此以往,心理上的不平衡令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的世界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抗拒排斥现实生活中的交流与活动,甚至产生抑郁情绪,令学习与生活都不能有序进行。较以往更加重视自由与个性的新时代大学生,往往认为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获得理解,因此更加依赖网络,而现实的沟通与信任却在逐渐减少。然而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对整个社会来说意义重大,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必须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在思想、行为等方面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应对策略

(一)要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力度

在极为开放的信息空间中,太多的负面信息难以避免被大学生接触到,为保证新媒体环境的纯洁,信息源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时代,法律的管辖范畴也应该相应扩大到虚拟领域,适当增加相关法规以约束不良信息的传播。另外,还可以成立新媒体行业协会,利用行业自律进行管理,这样可以在政府与媒体行业间架构起沟通的良好纽带,减少监管成本的同时提高效率。

(二)要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分析

文化上,新媒体时代吸收国外多元文化,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与融和中大学生形成了独特的心理特征,对这些心理特征的总结与分析是进一步研究有效措施的基础。在不同的观念与时代中,具体分析问题并加以引导,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等工具进行准确有效的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采取适当的方法。

(三)要给予大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大学生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发展。人格的树立时期,要坚持关怀与教育并进。不同大学生的家庭、经历状况都不同,也存在很多方面的不平衡,甚至在认知上也有很大差异。为了缩小这些来自经济、观念等方面造成的差距,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心理上的关怀。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平等温馨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并慢慢在关怀中汲取力量,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自主调试心理问题,形成良好心态。

(四)要培养大学生的别能力

大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在新形势下亟待提升。高校要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甄别和筛选出有效信息,过滤掉虚假,可以有效地为整体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创造出积极有序的和谐环境。最后,要加强人际疏导意识。在同学之间可以开展互助式心理沟通活动,教师数量不足以一一对学生产生具体影响,大学生对朋友容易倾诉真心,也能让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双方都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互相激励,分担痛苦的同时分享了快乐,新媒体时代的负面影响也能大大减轻。此外,父母的以身作则与悉心关注会对子女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的溺爱现象会令大学生独自处理问题时产生恐慌与畏惧心理。因此,父母要培养子女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鼓励大学生在深思熟虑后勇敢尝试,并且有承担后果的责任意识。经济上不应过分攀比,要让大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及时发现并沟通解决,才能令大学生在步入社会时能够经受住挫折的考验,成为真正的合格大学生。

新媒体时代下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不应该停留在理论与口号层面,更需要许多心理教育工作者践行,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总结方法,在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正确疏导,将大学生培养成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时代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