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北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的活态传承研究

2019-03-22唐小琳谢耀龙

关键词:婚礼仪式

唐小琳,谢耀龙

(1.广西师范大学 漓江学院,广西 桂林541006;2.百色学院 博物馆,广西 百色 533000)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传承性作为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越来越多地受到学界的关注。乌丙安曾在其著作中提出应当将传承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从民间文学的特征中解放出来,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1]。活态传承是民间文学传承的有效途径,它强调民间文学的生存环境对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认为传承和发展都不能脱离当地人民群众实际的生产与生活。它突出民间文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推崇融入社会生活才是真正的传承与创新。“从本质上看,活态传承自身的特性对于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维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有决定性的意义。 ”[2]

一、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及其传承现状

华江过山瑶聚居于风景秀美的广西兴安县华江瑶族乡,总人口4 800余人。华江瑶族乡成立于1985年9月,全乡辖千祥、升坪、同仁、锐炜、集义等9个村委,居住着汉、瑶、壮、苗、土家等民族。华江瑶族乡境内河流纵横,素有“九江四河”之称。这些河流皆发源于越城岭南麓,从不同方向汇聚,注入溶江。华江过山瑶长期生存于深山茂林之间,曾经有过频繁的迁徙,共享食尽它徙的历史记忆。生活在华江大地上的瑶民视山为最坚实的依靠和最安全的归属。当地过山瑶人格外重视诞生礼、婚礼以及葬礼等,尤其视婚礼为人生大礼进行操办。伴随人生仪礼的举行,过山瑶人集体创作了数量丰富且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学作品。婚礼彩话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笔者曾先后六次到华江瑶族乡的不同瑶寨进行田野调查,参与了四场不同规模的华江过山瑶婚礼仪式,记录了当地婚礼仪式上不同环节彩话的展演情境、讲唱对象和主要内容。按照华江过山瑶婚礼仪式的举办流程,可以将婚礼彩话划分为迎娶环节彩话、拜堂环节彩话和行酒礼环节彩话。迎娶环节彩话包含有“离娘彩话”“出亲彩话”以及“挡煞彩话”,迎书先生①和新娘新郎双方所请师公担任讲唱人。这一环节的彩话主要表现了趋吉避害的意向,寓意新娘能够平安顺利出嫁。拜堂环节彩话包含“进门彩话”和“接金彩话”,演唱人有迎亲媒人和婚礼司仪。“进门彩话”内容丰富,向众人讲述了盘古开天神话、伏羲女娲造人神话以及瑶人渡海神话等。喜庆吉利的“接金彩话”表达了对新人婚后幸福美满、儿孙满堂的祝愿。婚宴当场讲唱的行酒礼彩话是由新郎家所请酒礼师和女方新亲媒人用瑶话领唱,双方贺客根据三十六杯酒酒礼流程互相对唱,内容集中表现为主客双方的谦让、赞美和真挚祝福。

根植于华江过山瑶人生活的婚礼彩话,因为和婚礼仪式有着紧密联系并具备良好的群众基础,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仍然会呈现良好的传承态势。笔者对多位彩话传承人进行了访谈,他们表示随着生活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华江过山瑶人婚礼彩话的具体内容可能会发生不同于当代的变化,但婚礼仪式讲唱彩话这一习俗不会改变②。但也应看到,婚礼彩话的传承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随着社会转型,传统生活方式在被日益智能和快速的生活方式所代替,致使华江过山瑶人的生存空间发生了很大改变,生活节奏逐步加快,婚礼彩话传承依赖的生态土壤发生了质变。通婚范围的扩展、人际交往方式的变迁以及休闲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直接影响了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的传承与发展。面对这一传承困境,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依赖其特有的传承机制依旧在华江过山瑶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二、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的活态传承机制

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的传承虽然在当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但它凭借独特的传承机制依然在年轻一代的过山瑶人婚礼仪式上盛行,焕发着别样的生机与活力。经历了现代化变迁的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融合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建立在渲染仪式氛围、抒发人民群众情感和强化族源历史记忆的现实功用等基础之上,依赖于传承人的延传以及多元媒体的传播,为瑶族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创新提供了生动的实践范本。

(一)婚礼仪式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婚礼彩话在世代延传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内容、结构、语言和讲唱方式,成为华江过山瑶婚礼仪式上不可或缺的要素。黄涛曾指出,民间文学作品是具体情境中的表达活动,与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紧密相连,是“生活土壤中”的说话行为[3]。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根植于过山瑶人的社会生活,“不喊彩话不成样”,是当地人婚礼仪式上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婚都是讲闹热、图吉利,我们人婚礼上都是少不得彩话的,不管你这个婚礼办得好多桌,不喊彩话都不成样哦!只有喊了彩话你这个婚礼才算办得圆满、喜庆,也只有喊了彩话才能保证婚礼各方面顺顺利利……”③

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的传承离不开华江过山瑶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始终与当地人的婚礼习俗紧密相连,出现在华江过山瑶人婚礼仪式的现场。在田野调查中,笔者深刻感受到华江过山瑶人对婚礼彩话的热衷甚至依恋。借助婚礼仪式的时空路径,当地婚礼彩话实现了顺利、全面的传承。

(二)以现实功用为传承基础

作为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基本工具,语言在使用上都会被一定的经济原则所制约,比较容易出现“优胜劣汰”的情况。笔者认为,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之所以能够顺利传承,至今盛行于当地人民群众的婚礼仪式中,除了它本身具备的沿袭性与稳定性外,根本原因在于它在过山瑶人民群众的婚礼仪式中有现实功能,即在渲染婚礼喜庆氛围、抒情娱乐、强化族源历史记忆和满足人民群众趋吉避害心理需求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无论生存条件怎样艰难,华江过山瑶人对生活始终抱有不息的热情,当地人将一场仪式完备的婚礼当作完美人生的重要条件,婚礼彩话成为当地人婚礼仪式完备的有力象征。在繁复的婚礼程序中,各环节彩话的讲唱能够渲染婚礼仪式欢快喜庆、热烈祥和的氛围,满足婚礼现场人们抒发对新人的真挚祝福和对主家的赞美之情的需求。婚宴上行酒礼环节的彩话带有较强的娱乐功能。

此外,婚礼仪式上部分彩话内容的讲唱还起到了强化华江过山瑶人族源历史记忆、增进华江过山瑶人民群众民族认同的重要作用。如当地人民群众在迎接新人进门时所盛行的“进门彩话”,其中不仅有关于瑶族来源的内容,还有对瑶人十二姓的解释。其具体唱词如下:

“伏羲夫妻手拿油麻花生,撒在高山成瑶姓,撒在平地成客家,先有瑶来后有朝,瑶客一家共乾坤。”

“盘皇圣帝,所生六男六女,自称瑶子瑶孙,六男六女正好分成十二良瑶,男招女嫁,互为婚姻。”

除了有渲染喜庆氛围、抒情娱乐、强化族源记忆和民族认同的功能外,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还起到了满足过渡时期人民群众趋吉避凶的心理需求的作用。迎娶环节师公讲唱的“撑伞彩话”试图赋予一把伞以神力,使其能够保佑新娘在出嫁路上“平平稳稳、顺顺当当”。“挡煞彩话”尝试将新人身上的煞气集中在公鸡之顶冠,通过斩杀公鸡达成“雄鸡落地,凶煞远走他方”的理想。婚礼司仪吟唱的“接金彩话”希望新人在婚后恩爱富贵,使“人发千丁,粮发万担,禾米满仓,子孙满堂”的愿望成为现实。这一系列彩话满足了当地人民群众举办婚礼时渴望躲避凶险、求得平安顺利的心理需求。通过讲唱彩话,婚礼参与各方的心理得以安慰,更有信心面对变化了的环境与关系,氏族群体所依赖的社会空间得到净化,新人重新返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之中。

(三)以传承人为传承核心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他们以超人的才智、灵性,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类别的文化传统和精湛技艺,他们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接力赛’中处在当代起跑点上的‘执棒者’和代表人物。”[4]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婚礼彩话的说唱者往往以自学为主,绝少以拜师学习的方式习得彩话说唱技艺。传承人从小生活在彩话文化的语境中,受到身边亲戚、乡邻、朋友的影响自发学习彩话。他们学习的出发点就是受到过山瑶民间文化的熏陶,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笔者通过对多位彩话说唱者进行访谈得知,大多数传承人在20岁以前就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彩话创作、演唱、对唱技巧。在婚礼语境中,对一位本领高超的彩话说唱者从敬仰、钦佩到学习的过程成为常态。即使在这种常态下,彩话说唱的习得仍然以自发学习为主。

讲唱人在婚礼仪式现场的讲唱是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最自然、最生动的演绎形式,口述传承是婚礼彩话最主要的传承方式。在婚礼彩话的展演现场,包括新郎、新娘在内的所有华江过山瑶人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瑶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洗礼。在华江过山瑶传统文化氛围的熏染下,具备足够先天条件的年轻人便极有可能成为婚礼彩话的传承者。与华江过山瑶人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婚礼彩话,其传承人的选择颇具灵活性,唱本的内容也可以因时而新。如迎亲彩话、行酒礼彩话的主要负责人,迎亲媒人和酒礼师的传承并无明显的师徒传承方式,而是以亲朋好友之间的互相传习、感染为途径进行延传。不同瑶寨的酒礼师会在年节空闲时交流唱本。在婚礼仪式的人际交往中,一地的彩话讲唱人也能观摩其他地区的彩话展演。这为婚礼彩话内容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传承之物,经创新之否定而成新;创新之成果又成为传承之物,再经创新之否定而日新。”[5]华江过山瑶人民群众中的文化精英能主动参与婚礼彩话的延习和创新,是其得以顺利传承的决定性因素。值得重视的是,在积极培养年青一代婚礼彩话传承人的道路上,应该注意保护华江过山瑶族群的文化生态空间,进一步关注彩话讲唱人对华江过山瑶传统文化的知识经验积累。总之,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正是依赖于传承人这一传承核心要素的持续发展,其传承才得以顺利实现。

(四)以多元媒体为传承载体

传承不仅可以解释为民间文学在时间层面的纵向的上下承接延续,还可以理解为在包括时间和空间双向的传续和传播,本文取后者之义。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来加强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的活态传承具有时代意义。随着大众传媒的普及,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得以在全新平台上展示,有了多种传播途径。婚礼彩话以磁带、VCD等形式在华江过山瑶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流传。电视新闻、网络视频、QQ群以及微信公众号等也成为婚礼彩话的重要传播载体。这些载体促使过山瑶婚礼彩话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全息拍摄、数字摄影、运动捕捉等技术会对民间口头文学的传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6]。过山瑶婚礼彩话通过大众传媒传播可以使更多的人深入、全面地认识过山瑶婚礼彩话,热爱婚礼彩话,保护和传承婚礼彩话。

此外,新时期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还借助多种节庆活动进行有效传承,如盘王节节庆、华江瑶族乡建乡庆典以及民俗文化展演等。根据笔者的田野调查,自2012年以来,在千祥村委军田头、瓦窑面瑶寨连续举办的三届盘王节庆祝活动过程中都有过山瑶婚礼彩话的相关节目展演。在2015年11月举行的庆祝瑶族乡建乡30周年典礼上,专门安排有过山瑶行酒礼及酒礼彩话的表演。来自广西各县市的节庆参与者在现场观看了精彩的婚礼彩话节目。这是过山瑶婚礼彩话的直接传播。其次,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各地观众欣赏到了特色鲜明的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表演,促使过山瑶婚礼彩话的部分内容实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三、结语

“从人类历史发展和坚守文化多样性的立场来看,一个族群文化的消亡就是这个族群凝聚力的消散和自我个性的丧失。”[7]如何让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在当下,从实践中寻找传承、创新与发展的有效路径,从而增强各少数民族的族群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是当代民俗学研究绕不开的话题。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华江过山瑶人的生活方式和交际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婚礼彩话赖以生存的空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的传承非但没有出现断裂,反而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本文探究了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的活态传承机制。其传承建立在婚礼仪式的现实功用基础之上,依靠一代代传承人的延传和创新,保障了婚礼彩话在新时期以庆典活动和多元媒体为平台进行越来越广的传播。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的活态传承机制为协调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文化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生动的案例,也为增强我国少数民族的族群认同和民族自信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载体。

注释:

① 在华江过山瑶地区,新郎家需要在男女双方约定婚期之后专请“迎书先生”修鸾凤书以记载双方的生辰年庚,准备鸡、鱼、酒以及数个红包作为礼品送往女方商定婚礼事宜。

② 华江瑶族乡集义村委黑洞江村的李××于2016年3月18日举行了隆重婚礼。婚礼邀请了资源县中峰乡社岭村桐木江人罗××担任婚礼司仪,叔父李××担任避煞师公,本村赵××担任酒礼师。内容来源于笔者在李××家中对上述婚礼彩话讲唱人的访谈。

③ 被访谈人:赵××,瑶族,61岁,千祥村委军田头村人。访谈时间及地点:2016年3月19日于婚礼现场。

猜你喜欢

婚礼仪式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Country Driving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场婚礼
Talking strategies
竹幼婷:那些年我参加过的婚礼
开营仪式
多趣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