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B组链球菌感染所致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分析
2019-03-22杨晓岩张雁行
杨晓岩 张雁行 程 宪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儿童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2)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即新生儿在出生1个月内发生化脓菌感染,且表现出脑膜炎症状[1]。GBS是导致该病的主要菌种,新生儿由GBS致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时间较长,且容易引发多种后遗症,对患儿的日后生活质量具有严重影响。其在化脓性脑膜炎的总发病率中占比25%,且呈上升趋势。本文旨在分析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案,以提高其临床治愈率,详细如下。
表1 对比临床体征与症状改善时间d)
表1 对比临床体征与症状改善时间d)
分组 例数 体温下降 脑脊液恢复正常 颅高压消失 烦躁激惹消失A组 20 1.57±0.26 8.54±1.20 2.41±0.36 5.22±0.21 B组 20 3.11±0.35 10.97±1.34 3.68±0.53 7.92±0.61 t - 15.796 6.041 8.865 18.717 P - 0.000 0.000 0.000 0.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择本院于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40例GBS感染致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20例。A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0~27 d,平均(18.21±0.65)d;出生体质量为3.12~5.54 kg,平均(3.58±0.24)kg;住院时间为11~40 d,平均(22.24±2.51)d。B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2~29 d,平均(19.57±0.46)d;出生体质量为3.01~5.84 kg,平均(3.66±0.34)kg;住院时间为10~38 d,平均(21.20±2.24)d。对比以上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两组患儿均进行基础治疗,即静滴人血丙种免疫球蛋白(山东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013001),剂量为400~600 mg/kg,每日1次,连3 d;和镇静与吸氧等其他治疗。B组给予氨苄西林(北京悦康凯悦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1020470)单纯治疗,剂量为50 mg/kg,采用静脉滴注方式,每日4次。A组给予头孢曲松钠与氨苄西林联合治疗,氨苄西林疗法同B组,头孢曲松钠(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83036)的使用剂量为50 mg/kg,采用静脉滴注方式,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3周。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儿的体温下降时间、颅高压消失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和烦躁激惹消失时间;脑脊液生化指标包括糖浓度、WBC(白细胞计数)和蛋白浓度;常见并发症为脑积水和癫痫。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加以处理,体征与症状消失时间、脑脊液生化指标用表示,行t 检验,并发症情况用(%)表示,行χ2检验,若P <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临床体征与症状改善时间:A组的各项临床体征与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B组,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脑脊液生化指标:A组的脑脊液生化指标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脑脊液生化指标
表2 对比脑脊液生化指标
分组 例数 (m糖m浓o l度/L)(×W1B06C/L)蛋(白g/浓L)度A组 20 3.68±1.05 22.28±4.69 0.46±0.13 B组 20 2.36±0.72 34.22±6.20 0.69±0.26 t - 4.637 6.869 3.538 P - 0.000 0.000 0.001
2.3 对比并发症情况:A组中,出现1例轻微脑积水,并发症发生率为5.00%(1/20);B组中,出现3例脑积水,4例癫痫,并发症发生率为35.00%(7/20),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GBS属于产妇阴道内部的正常菌群,其感染途径为产道上行感染或是分娩期间感染,其通过定植于新生儿的鼻咽、口、肠道或皮肤等部位导致感染发生[2]。GBS能够引发新生儿早发性与晚发性感染,早发性感染发病于出生3 d内,晚发性感染发病于出生3 d后,包括败血症、肺炎或脑膜炎等,其中,脑膜炎的感染症状最严重,发病率、致残率与病死率均最高。GBS致脑膜炎主要经由血行播散到患儿的神经系统,而头颅血肿或神经管畸形可继发感染,进而直接导致GBS脑膜炎。其属于化脓性脑膜炎的最常见疾病类型,在早产儿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足月儿,约为3%。其病程偏长,患儿常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瘫痪、听力与视力障碍、癫痫和脑积水等[3]。所以,早预防、早诊断与早治疗是该病关键。
临床中常采用抗生素治疗该病,其药物选择应具有毒性低、血脑屏障穿透力强和敏感性高等特征。有研究发现:该病对克林霉素与红霉素具有极高的耐药性,GBS菌株对青霉素的敏感性在所有抗生素中最高。研究中两组均采用氨苄西林治疗,其能够利用胎盘转运和胎盘穿透率发挥药效,与青霉素G较为相似[4]。其能够对细菌细胞壁的有效合成产生与抑制作用,进而引发细菌破裂并溶解,其对脑膜炎具有较高透过率,对GBS具有较高敏感性,可改善患儿预后。但单纯用药的安全性较差,头孢曲松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其被显著用于GBS致化脓性脑炎等临床治疗中。其可有效治疗感染,且能发挥术前预防等作用。但需注意的是:该病患儿的预后性较差,应于24 h以内有效清除其脑脊液中含有的病原菌,且用药坚持足疗程、足量与早期治疗原则。二者联合能够在最快时间内缓解患儿症状,使其病情得到控制并开始好转,减少并发症[5]。
结果为:A组的各项临床体征与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B组;脑脊液生化指标均优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因此,联合疗法对该病的治疗效果较佳,能够显著缓解患儿的临床体征与相应症状,利于其脑脊液生化指标改善。但是,该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偏高,抗生素治疗仅能遏制病情,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且患儿处于病情早期时并无显著症状,发病具有隐匿性,不易被发现与诊断[6]。临床医师应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可在患儿早期发病时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诊断和治疗,以降低病死率。虽然研究中患儿的临床体征与症状显著改善,但所纳入的患儿数量较少,且不包括青霉素过敏者,因此无法分析出地区差异、不同药物耐药性等临床特征,缺乏对研究数据的广泛性流调和系统性评价[7]。所以,临床医学应继续致力于该病的临床研究,将样本量扩大,注重药物预防等层面,以实现该疗法的大面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