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台海参产业发展与品牌建设探讨

2019-03-22王文豪李秀梅王晓飞张宁于文松

中国水产 2019年3期
关键词:烟台市海参烟台

文/王文豪 李秀梅 王晓飞 张宁 于文松

海参(刺参)富含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海参粘性多糖、皂苷等多种活性物质,以它全面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药用价值位居海八珍之首。山东省海参产量占据全国的一半,烟台海参则占山东省的一半,海参原产地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海参品牌化将是今后行业发展的大趋势。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烟台海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宣告“烟台海参”进入品牌时代。

一、烟台海参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烟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参产业发展,紧紧围绕强化政策支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质量监管、品牌塑造、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工作,并且把培植壮大海参产业作为打造“海上粮仓”、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重要工作。

目前,烟台市海参产业从育苗、保苗到养殖,再从养殖到加工及流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2017年烟台市海参增养殖面积48.1万亩,鲜参产量2.7万吨,海参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占烟台市渔业总产值的近1/6,其中苗种14亿元,养殖53亿元,加工及流通83亿元。烟台市拥有省级以上刺参种质资源保护区4处、刺参原良种场3处,海参育保苗企业1000余家,年出苗量87.8亿头。海参产业已经成为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第一支柱产业。

(一)出台规划意见,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为贯彻落实省厅“海上粮仓”建设要求,依据烟台现代渔业发展的特点和前景,烟台市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烟台市现代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烟台市现代渔业发展规划(2014-2020)》《关于进一步扩大农(渔)业领域对外开放的意见》和《烟台市现代渔业种业发展规划(2014-2020)》等意见和发展规划,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确保烟台海参产业发展进入新的黄金期。

(二)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素质

为加快海参产业转型升级,烟台市成立了刺参创新团队综合试验站,配合山东省刺参创新团队开展“育、养、加”等方面的研究,搭建产学研的创新平台,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联合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首批国家星火计划龙头企业创新中心、首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国家海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继落户海参企业,进一步完善了科技推广体系,提升了科技服务能力。此外,通过制定修订完善海参标准提升产业素质,烟台东方海洋等企业积极参与制定海参育苗、养殖、加工行业和地方标准26项,推动了海参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

(三)加强源头治理,抓紧质量监管

全面做好海参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和加工企业之间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烟台市持续多年组织开展海参苗种和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投喂禁用鱼药、滥用添加剂等行为,质量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烟台市累计投资40余万元率先建起了市级水产品质量追溯平台,烟台东方海洋等16户企业海参产品成功上线,实现了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烟台市组织8户企业参加胶东刺参质量保障联盟,强化了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并成立烟台市海参产业协会,加强海参行业自律与信息交流,提高了海参产业化程度。

(四)实施品牌战略,塑造品牌形象

增加资金投入,开展品牌宣传推介活动。2010年以来累计投入800余万元用于烟台海参品牌宣传推介,主要完成了拍摄制作“烟台海参”宣传片、画册,组织开展“烟台海参”十大品牌评选、“烟台海参”logo形象暨广告语征集等活动,建成烟台海参线下体验店—烟台海产名品展示中心,开通了以宣传海参品牌为主要内容的烟台渔业微信公众号以及完成了在进出市区高速路布设跨桥广告、新机场候机大楼布设无线wifi、滨海路候车亭设置广告牌等工作,成效显著。2016年,烟台市委托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编制了《“烟台海参”品牌战略规划》,助力“烟台海参”产业转型升级和品牌建设。目前,烟台市海参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率达到70%以上,涌现出“东方海洋”“芝罘岛”“崆峒岛”等一批著名商标和品牌,并通过参加国家级农产品交易会获得金奖荣誉。

(五)创新商业模式,转变经营模式

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开展“十大电商渔企(合作社、渔村)”评选活动,支持鼓励渔业商业模式创新。加强企业与淘宝网、京东、中国水产商务网、水产购等电商平台合作,积极探索海参“互联网+”嫁接、改造。2016年网络销售水产品12亿元,其中海参近2亿元。指导总结莱州泽潭模式,构建“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经营模式,探索全产业链、可复制、可推广的经营模式,推动烟台市渔业专业合作社325家,其中海参专业合作社160余家,合作社覆盖率达到100%。

二、烟台海参品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管部门人员短缺,监管力度不足

中国海参养殖、加工、流通环节分别由渔业监管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负责监管,各部门相互独立,各司其职,但存在职能交叉,导致多头监管不到位。对于养殖环节的监管,大多养殖户分布较为分散,对养殖技术规范和标准认知度不高,渔业部门难以对分散的养殖户逐一监管;对于海参加工环节的监管,技术监督部门易于对大型加工企业进行不定期检测,却常常忽视对家庭小作坊的加工监管;对于海参流通环节监管,则多集中于经营、流通许可证等,难于实施精细化检查。

(二)养殖过程中技术、规范、标准应用普及不够

目前,国家和地方已制定的与海参育苗、养殖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在生产一线的普及和应用不理想,大多数养殖企业管理松散,不规范。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已制定的技术规范不了解,滥用抗生素和消毒药物,不仅破坏了养殖水体生态平衡和降低了海参的免疫、消化功能,还容易导致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出现。

(三)加工、流通环节存在质量安全问题

生产能力提升、产品销路扩大等诸多方面促使海参加工业迅速发展,同时也导致海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总体来讲,海参加工产品仍以淡干、盐干等初级加工品为主,标准落实不到位,加工水平亟待提高。少数粗加工企业设备简陋,甚至是“三无”企业、家庭式作坊,加工期间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药品或防腐剂,严重影响海参的食用安全性。此外,个别不法商贩还购进糖干海参等非本地海参产品恶意炒作、以次充好,靠打价格战争夺市场份额,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

(四)宣传力度不足致使品牌效应不明显

烟台市在品牌宣传推介方面做了不少突破工作,例如2014年举办的“烟台海参”十大品牌评选活动等,但在资金投入等方面与其他盛产海参地市相差甚远,效果大打折扣。以大连市、威海市为例,大连市2011年以来财政连续投入5000多万发展海参产业,吸引社会资金20.2亿元,已创立上百个知名品牌,威海市每年投入500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威海刺参推介和产业发展,仅用在中央电视台广告宣传就有500万元之多。

三、烟台海参品牌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科学整体布局,大力推进海参养殖业建设

做强海参苗种业,建设蓬莱(开发区)海参苗种和长岛海珍品产业集聚区,到2020年,海参育苗水体达到10万立方,年育苗量8亿头以上;做大做强海参高效养殖和生态增殖区,建设长山列岛、莱州芙蓉岛、崆峒岛、养马岛等10处海珍品底播生态养殖区,到2020年烟台市新增底播增殖面积25万亩,实现总面积达到75万亩,形成5个大型人工鱼礁带和2处海岛人工鱼礁群,海参育苗、养殖和加工流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0亿元。

(二)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养殖技术和深加工工艺

加强海参产业的产、学、研合作,围绕水质净化、良种繁育、生态养殖、病害防控、精深加工等组织海参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联合攻关,建设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海参科研成果应用示范基地。加快海参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和使用,鼓励引导企业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取海参营养成分,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海参多肽口服液、海参多糖颗粒等系列化深加工产品。

(三)加大监管力度,保证产品质量

强化属地监管和生产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健全统一权威监管和责任体系。严格按照养殖证、苗种生产许可证办理流程审批、发放证书,围绕生产记录、养殖用药、养殖饲料购置使用等重点环节,做好日常监管工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实施质量安全闭环监管,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督促企业落实标准规范,严防非法添加;同时推进水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将规模以上海参企业全部纳入追溯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将优质海参辨别方法等知识向市民群众进行传播,提高消费者辨假识劣能力,维护好消费者自身利益。

(四)强化品牌管理,提高品牌形象

落实《“烟台海参”品牌战略规划》,申请注册“烟台海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委托海参产业协会加强品牌商标管理,制定品牌管理使用办法,统一产品包装,规范使用logo形象标示;配合宣传部门做好城市综合形象营销,开展好“烟台海参”品牌媒体采风、专题宣传推介等工作;鼓励支持渔业协会、海参产业协会组织企业参加各类渔业博览会,搞好海参品牌宣传推介;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严厉打击恶意低价倾销,维护“烟台海参”品牌形象。

猜你喜欢

烟台市海参烟台
感谢海参
《盆兰图》
《灌木丛篁图》
烟台市苹果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烟台优利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古今八珍之葱烧海参
海参易变弯,掺了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