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师范院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探析

2019-03-21翟金德

现代交际 2019年2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党员

翟金德

摘要:新时代,师范院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面临新的挑战,需要探寻新的教育路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能够拓宽教育的内涵,提升学生党员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品位,使学生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师范院校 学生党员 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2-0178-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绵延数千年,历史渊源极为悠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和文化心理基础。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进而助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师范院校学生党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后备力量,这要求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意识,勇于拼搏,敢于创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师范院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有效结合,能够让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质量得以提升,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优化路径。

一、师范院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现状

当前,师范院校在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都在不断创新和拓展,绝大多数大学生党员能够坚定自己的信仰,拥护党的领导,在各方面能够起到模范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也有部分学生党员存在理想信念模糊的情况。

1.教育形式浮于表面

当前,部分师范院校面向学生党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仍然采取传统形式的教育模式,缺乏必要的创新,教育以理论宣讲为主,学生的自我教育较少;学生党支部以召开会议为主,内容过于单调,学生党员疲于应付,使得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目前 “90后”学生党员已占据绝对多数,他们个性鲜明、积极创新,传统的灌输讲解式的教育方式无法形成互动和共鸣,产生的直接影响是学生党员积极性不高,热情不够,进而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逐渐产生动摇。

2.教育过程的衔接缺乏连贯

师范院校在发展学生党员方面有一套完整的组织发展程序,并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和教育,学生从递交入党申请到发展成为党员,这期间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与考查,首先学习成绩要过关,各方面表现良好,并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经班级推荐并参加党校学习,同时还要定期进行思想汇报,所在支部进行考查,并进行组织谈话等,这些涉及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状况、学习生活等许多方面,可以说学生入党前的考查和教育是相当全面的。但是,学生入党后,对其理论知识素养、理想信念方面的继续教育就略显不足了,更多的停留在一些常规的通知以及学习会议上,入党前后教育过程缺乏连贯性,造成学生党员心理上的明显懈怠,忽视自己的党员身份,更多开始专注于对自身有利的事情,对周围同学以及周围事物缺乏关心,不能发挥应有的党员主体作用及模范作用。

3.实践教育开展不力

理想信念教育的开展过程是长时间的,更是一种艰辛的探索,其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需要用于指导实践,所以实践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师范院校在对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却往往还是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教育,学生党员缺乏社会实践的经历,对社会发展的相关问题缺少必要的关注,对问题缺乏理性思考,学生的认识始终难以达到所要求的水平,教育的实效性难以得到保证。

二、基于優秀传统文化的师范院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分析

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1]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代表,师范院校要主动占领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阵地,加强创新学生党员思想政治建设和教育工作,帮助他们站稳正确立场,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师范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之中,不断强化学生党员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引导学生党员增强综合素质,立志为党和国家奋斗终身。

1.创新理论学习形式和理想信念教育载体

师范院校学生党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可以对其理想信念的强化提供有益的指导。但长期以来,学生党员理论学习还是以课堂接受理论讲授为主,教育形式浮于表面。针对这种情况,师范院校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努力提高对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培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思广益,形式上进行必要的改进,比如党支部学习讨论会、先进人物事迹学习报告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学习会等,党支部可以不拘泥于传统的一人主讲、多人听讲的方式,可以在每次会议前确定主题,对学生党员进行分组,党员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围绕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基本常识和内容以及所传递的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人人思考,人人参与,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党员切实得到收获和提升。

当前,新媒体正经历着从传播方式到内容的双重变化,展现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对于民众生活、社会结构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2]师范院校应该重视网络新媒体在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所发挥的优势,网络新媒体已经占据了大学生生活的主要部分,师范院校应通过微博、微信、QQ等媒介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打造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使传播路径更加多元。将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图片、视频即时上传到新媒体中,通过声音、影像、故事传递下去,易于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理想信念教育的时效性也大大增强。

理想信念教育同样也离不开实践。优秀传统文化对很多大学生的思想产生积极影响,教会他们如何待人接物,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师范院校可以组织开展农村社会考查,带领学生深入农村基层,学生围绕实践主题进行走访、参观,亲身体验新时代农村的新发展,加深学生党员对当前国情民情的了解,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还能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绵延发展,强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坚定学生党员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理想信念。

2.树立“课程思政”理念,落实理想信念教育的长效机制

“课程思政”重视传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其他学科和课程的引领作用,推进教师教书与育人的统一。[3]师范院校要树立“课程思政”理念,促进包括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在内的各类课程与学生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的思想引领作用,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融入专业课的讲授中,主动作为,提高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精准挖掘专业课程知识点与思政教育目标的内容映射,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师范院校专任教师在教学中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师范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在正式讲授专业课程内容前,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及文化精神内涵的有效讲解和融合,让学生党员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道告诫学生以宽厚、包容的心态待人接物,促进学生党员充分理解和谐共生的思想,从而摒弃浮躁心理,更加全面地了解自身的思想动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端正态度,坚定理想信念。

3.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师范院校应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相结合,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立足实际,打造符合本校校情的文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与氛围。首先,可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比如通过茶文化课堂、茶艺展示等多种形式,将中华茶文化的由来、茶诗、茶种、茶具和茶礼等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党员,引导其了解茶知识、学习茶文化,提高文化素质,坚定文化自信。其次,与第二课堂教育相结合,学生党员在校期间有相当长的一部分时间是在学生公寓度过的,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公寓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举办宿舍文化节,以宿舍为载体,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诸如经典诵读、传统戏曲演唱、乐器演奏、传统舞蹈、书法比赛等,学生党员广泛参与,不仅可以在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增长文化知识,还能培养高雅情趣,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再次,还可以利用在学校网站主页开设专题版块,在校报、校园广播以及宣传橱窗开设专栏等形式,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和党的路线政策,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倡导主流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伍处文.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

[2]谭凌铃.浅谈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舆论引导[J].新闻研究导刊,2015(11).

[3]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党员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