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小学低年级儿童课堂注意力的现状、影响及对策
2019-03-21薛睿英
薛睿英
摘要:当下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心理、生理发育还未成熟,在注意力方面的发展特点经常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特别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以及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且经常是注意力的持续时间较短而且不稳定,有时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还会受到儿童情绪波动变化的影响。因此,小学低年级儿童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走神、做小动作、发呆、违反纪律等影响学习效果的行为。作为教师提高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引导小学低年级儿童注意力的发展从无意注意逐步向有意注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儿童 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 现状 影响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2-0156-02
当下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经常是无意注意占据主导地位,极易受外界环境条件及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且小学低年级儿童注意力的范围较狭窄,广度和深度较小,注意力的持续时间也比较短,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影响教学效果和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
一、小学低年级课堂上儿童注意力的现状
小学低年级儿童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走神、发呆、开小差等影响教学效果和降低课堂效率的行为。在教师教学的前5到10分钟,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最为集中,这时教学效果也最好。超过10分钟小学低年级儿童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和转移,部分儿童会出现乱动、发呆、打瞌睡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小学低年级儿童经常在课堂上做小动作,玩文具等。小学低年级儿童通常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经常是占被动地位,课堂上一点与学习无关的因素就会引起小学低年级儿童注意力的分散和转移,比如一件好看的文具、窗外飞过的一只小鸟等。小学低年级儿童极其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刺激,从而导致注意力的不集中。
小学低年级儿童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交头接耳、打闹说话等现象。由于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注意力的水平有一定的限度,往往会无意识地表现出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比如和同桌小声说话,与前后桌交头接耳,进而削弱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还受到儿童情绪波动发展变化的影响,良好的情绪会提高小学儿童的注意力发展,在课堂上儿童良好的情绪可以使儿童的注意力处于集中状态,对课堂学习的动机较强,有益于课堂的持续学习。相反儿童的不良情绪则会造成注意力的分散和转移,让儿童一直受不良因素感染源的影响,导致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
二、小学低年级儿童课堂注意力现状的影响
小学低年级儿童注意力的分散和转移,致使儿童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较差,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深入,经常出现老师多次讲过的知识内容不会或者多次出错,对知识点没有一个牢固的掌握,基础阶段的学习效果较差,将影响以后的更高层次内容的深入学习。
小学低年级儿童注意力的分散和转移,使小学低年级课堂上儿童出现走神、发呆、开小差以及违反课堂纪律、影响学习效果的现象较多,导致班内学习的氛围不浓厚,不利于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注意力的分散和转移会让儿童出现好动、坐不住、拖拉等不良行为习惯,不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小学低年级儿童注意力的分散和转移,往往会使儿童做事不认真,经常出错或者低效完成任务,往往花费较长的时间,较多的人力、物力还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利于帮助小学低年级儿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益于儿童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提高小学低年级儿童课堂注意力的对策
(一)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目的和任务
小学低年级儿童注意力的特点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的抽象、概括水平较低,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较差,特别容易受外界因素和条件的影响。
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注意力的发展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小学低年级儿童明确学习动机、目的和任务,在课堂教学的最开始,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任务以及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活动。其次作为老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学习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采用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多元化教学模式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水平有一定的限度,注意力的范围也比较狭窄,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在课堂上经常会被一些外界因素和条件所影响,教师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学媒介和方式,来激发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动机,吸引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多媒体教学的现代化应用与板书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结合起来,从动画、图片、音乐等方面来增强教学的效果,从而达到提高小学低年级儿童注意力的目的。
(三)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着眼于小学低年级儿童注意力发展特点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连续注意时间约为15分钟,作为教师应该着眼于小学低年级儿童注意力的发展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下设计好对整堂课的教学计划,对整堂课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最主要的是要合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上课的前5分钟要让学生快速融入教学情境当中,以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5到15分钟可以进行对本节课重点、难点内容的学习和讲解。20分钟后教师可以采取提问、小组游戏、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来提高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依据小学低年级儿童注意力的发展特点,在课堂结构上采用多元化、全方位、多角度的设计理念,来不断引导儿童将注意力放在学习内容上,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在30分钟后,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复习,可以布置学生做课后练习题,然后批改讲解,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把所学知识点牢固掌握,40分钟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提升,临近下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也会达到集中的顶峰,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总结,以小组汇报的方式,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查验,知其不足,补其之短。课堂教学结构科学化、程序化、多样化等能够有效促进小学低年级儿童注意力的良性发展,从无意注意逐步向有意注意发展,从直观形象水平逐步向抽象概括水平的发展。
(四)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
小学低年级儿童经常是无意注意占主导,有意注意经常处于被动状态,而且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抽象概括水平较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提高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根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意注意程度和兴趣,不断培养学生有意注意的学习品质,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恰当的表情、手势以及动作,增强讲授内容的情绪感染色彩和直观教学,教师还可以根据小学低年级儿童注意力的发展特点和接受水平,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把枯燥难懂的课本概念经过加工变成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小学低年级儿童良好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集中注意力的几种方法[J].山东教育,2000(34).
[2]陈梦璋.小学生心理与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3]陈惠芳.414岁儿童注意广度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89(1).
[4]刘翔平,刘雪梅.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与心理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
[5]龚晋昂.影响儿童注意力的七个因素[J].早期教育,1991.
[6]张灵聪.小学生注意稳定性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1996.
[7]赵勇.小学生注意力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考試(科研版),2007.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