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芜湖市博物馆馆藏民国《教孝》碑刻考

2019-03-21陈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2期

陈琳

摘 要:赭山是芜湖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山,古迹颇丰。赭山公园旧称芜湖公园,1934年由时任芜湖县长的王葆斋主持建设。《教孝》碑刻的发现印证了芜湖地方史料的相关记载,对于芜湖地方文化的研究具有较高价值。

关键词:许世英;王葆斋;赭山

芜湖市博物馆收藏有一方民国时期《教孝》碑刻。这方碑刻原位于芜湖市赭山公园内的大赭山山顶。赭山在历史上就因风景优美、山势较高成为市民登高游玩的首选之地,因此也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遗迹。芜湖市博物馆经过协调,将《教孝》碑刻等三方石刻及一件柱础移至芜湖市博物馆保管。

这方碑刻不同于我们常见的高大的长方形竖石状碑,呈低矮的石凳形,高仅40厘米,碑的上、下两面为边长为67厘米的正方形。整个碑刻由一整块白色砂岩雕琢而成,仅在碑刻的正、反两面刻有文字,余部虽经打磨但均为素面。碑刻总体保存较好,但碑体四周均有少量破损,可能为人为损坏。碑的正面自右向左书写“教孝”两个楷书大字,因风雨剥蚀“孝”字下部已无存。在碑文的左侧下方题有竖书的“许世英”三个楷书小字。碑的反面刻有一篇楷书文章,字迹隽永,虽因风化及石质破损导致部分字迹漫灭,但仍能释读出文章大意:

□□亭记

泾县王□

□制安徽划十区,区设专□。区领江南北八县,芜湖为□。□无□县事。民国二十二年霍邱王使君葆斋来任斯□,劳政安民,和以宁。而是年□,夫人何终于沪寓。使君哀□切,感动行路士庶。爱惧□解。先是使君以芜湖滨江□,辅□京师,户口亿万,商贾□,宾客冠盖之所。萃集原隰,树艺□殖,江河四通,锁钥□。方舆纪述,形势称胜。乃于此开公园,花木清阴,水石奇□。晖夕阴殊,态异景上□游矣。上下悦愉,佥议印?山□曰云在,用狄梁公语意。王使君孝思之感,哀慕之忱,民上下休戚与同之悟。上著?世襄俗薄,孝道中绌,□者无忧。上乱之所由起也。笃行交孚遐迩,用以为□。有可观者斯亭之立。民国二十三年十月。

碑正面所题的“教孝”意为教人以孝。教和孝都是儒家文化中的核心内容。教含有教化之意,是儒家理念中施政的重要手段。孝是儒家社会中维系社会稳定的理论基础之一。教民以孝、教化民众也被儒家认为是官员施政地方的一项重要工作。明太祖朱元璋颁布的《授职到任须知》就详细罗列了官员到地方任职的工作重点,并将兴学、养老、祭祀、表善、赈济等一系列事物都归入官员教化的范围。根据地方史料记载,王葆斋就任芜湖县长后,曾为在白马山结庐守孝三年的孝子授匾,也正是为了旌表孝行。

碑刻中提到了两位重要人物。许世英,字静仁,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人。历经晚清、北洋、民国三个时期,在民国时期历任司法总长、交通总长、安徽省省长、国务总理、赈务委员会委员长、驻日大使等职,是中国近代政坛上一位著名历史人物。《东至县志》评价他的书法“书宗右军,临池数十年,功力深厚,晚笔尤瘦硬通神,得者珍逾球璧”。福州西湖的“击楫”就由许世英书写。背面碑文中所提到的“霍邱王使君葆斋”指时任芜湖县县长的王葆斋。1933年10月,时任安徽省第二专区专员的王葆斋接替就任仅半年多就辞职的高寿恒,兼任芜湖县县长。王葆斋,字铸人,生于霍邱县白塔畈乡(今属金寨县)。1905年毕业于安徽武备学堂,曾任四川新军标统、黑龙江边防军统领。辛亥革命后,他历任陆军团长、旅长、广东省军务厅厅长等职。1925年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柏文蔚部第三十三军参谋长。1929—1937年,历任武汉卫戍总部参议兼稽查处长、合肥县长、安徽芜湖和贵州独山行政督察专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安徽省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文史馆馆员。

碑文开头所说的“安徽划十区……区领江南北八县”,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对清朝的行政区划制度进行改革的历史事实。1913年,时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颁发《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划一现行各道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划一现行各县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行政区划的改革,裁撤府州,实行省、道、县三级制。其中,道由明清时期省的派出机构正式成为省、县之间的政区,行政长官称观察使(后改为道尹)。1924年,北京政府曾通令各省裁撤道尹,但未能执行。自北伐开始,各地陆续废道。国民党中央第207次政治会议正式通过决议废除道尹,才正式形成省、县二级行政区划。民国政府又于1932年开始在部分省设立行政督察区,行政机构称为行政督察专业公署,作为省的派出机构,行政长官称为行政督察专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安徽省依据1932年8月颁发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暂行条例》划为十区。皖江两岸的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无为县、当涂县、庐江县、铜陵县、巢县被划为第二区,其中芜湖县为行署驻地。

“用狄梁公语意”中的狄梁公指唐代名臣狄仁杰,他死后被追赠梁国公,故而被称为狄梁公。狄仁杰曾途经太行山,他登山远望,指着远处的白云对着左右的人说“吾亲舍其下”。这便是著名的二十四孝中“望云思亲”的典故。这个典故对应碑文中“夫人终于沪寓,使君哀切”的事情,以此来称颂王葆斋的孝道。

碑文中说王葆斋“于此开公园”正是指芜湖公园的创立。据《芜湖市志》记载,1933年王葆斋和芜湖中学校长柯德发等发起,开办了芜湖公园。这块碑刻记述了王葆斋创建芜湖公园的事迹,印证了地方史料的相关记载。

据碑文最后“有可观者斯亭之立”可知,大赭山山顶除了毁于清末的一览亭和纪念刘希平先生的爱晚亭,另有一座亭子。可惜这座亭子早已无存,而现有的史料中也都未发现相关的记载,还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这方民国《教孝》碑刻的发现不仅印证了赭山公园建立的相关史料,也为地方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是现有资料的有益补充,对芜湖地方文化的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郑宝恒.民国时期政区沿革[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2]陈锡璋.从清末至民国 许世英的从政之路[J].工会信息,2017(8).

[3]蕪湖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芜湖市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