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语文课前演讲的实效性浅谈
2019-03-21伍斌
伍斌
【摘要】《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核心素养”的教育目
标,这也将成为今后课堂教学的重要指向标。作为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成为教学研究和实践的主要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前演讲;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指让学生能通过高中语文的学习,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思维品质提升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美的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这些思维和能力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良好的语文教育首先是要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并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在形形色色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语文的课前演讲是开展得比较普遍的一个活动。《高中语文新课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表达和交流”也是必修课程的两大目标之一,开展课前演讲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满足了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展示的需要,同时也符合语文核心素养中对于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美的能力的需求。课前演讲一般是5分钟,但是听了不少学生的演讲,发现问题还是挺多的,主要是学生的课前演讲很多时候没有内容,分析不深入,流于一种形式,从而欠缺实效性。下面针对语文课前演讲的实效性问题研究试从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构建合理的关于课前演讲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渐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规律,形成个体的语言经验,并且能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这些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因此,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一段时间的演讲情境,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为了一味张扬个性随心所欲,趁课前演讲的机会乱说一通,既达不到正面要求又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所以教师要确定一个明确的演讲内容。比如,随着名著进课堂的活动开展,高一年级要阅读相关名著,建议学生围绕阅读的名著展开演讲。这样学生对演讲内容比较熟悉,其他学生听众也有共同话题,有所启发。对于教师和教学来说,课前演讲可以“以讲促读”,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且增强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真正吸收,更好地理解名著的内涵,有利于这一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如果教师想学生对名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教师还可以将演讲内容分得更加详细,如就名著内的人物或者情节或者某个章节或者某一个问题展开演讲。高二年级,作文写作主要进行时评写作,所以,高二年级,可以把新闻短评作为课前演讲的内容,每位同学从近期的新闻中寻找素材,把时评写作“引议联结”四环节落实到演讲稿的准备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关注社会新闻热点,为写作新闻时评储备鲜活的事实材料,更能够培养学生辩证、客观看待社会现象这一思维发展能力。另外,全班一轮演讲所积累的新闻事实素材,也有可能成为各类试题中作文的内容,提升应试能力也有极大的帮助,这一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有所出现的。高三年级,在知识备考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综合材料的积累,扩大视野,丰富阅历,显得更加必要。而在核心素养当中,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必须在高三阶段得以有效的提升。所以,高三年级可以打破课前演讲内容的限制,让学生从生活的各种领域去寻找有兴趣,甚至是励志的内容去讲。比如金融界大亨、体艺界明星、一个励志的故事、一本有益的书籍等等。但凡是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乐于去接受的内容,都可以作为演讲的话题。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大的教学目标,相当于三维目标中的“知识”,培养相关的能力应该是新课标中的“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而有个性,材料充分、生动,有风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于受众学生的相应要求应该是新课标中的“善于倾听,敏捷应对,恰当地进行表达”。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中,教师还要对演讲的“过程与方法”做出相应要求,演讲的时间统一为5分钟,让学生學会在有限的时间内恰当、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演讲的过程中站在课室的讲台上,允许运用电脑平台辅助演讲,目的是实现新课标中的“在口语交际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增强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现代社会交际的需要”这个大的语文目标。对演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的要求是“要健康积极向上,符合中学生的身份”。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是在教师的三维目标下实现“熟悉名著,学会正确地演讲,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演讲结束的时候要恰如其分地进行点评,注意提醒学生有没有实现学习目标,检查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因为只有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均有良好的完成,课前演讲才是有实效的教学。
二、教师要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表达的机会,让学生有自己真实的想法,培养其对于作品、新闻、生活独到的想法,培养思维精神和能力
在确定演讲内容和目标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充分地给学生自主学习、表达的机会,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实现课前演讲的有效性。比如,允许学生运用电脑网络,运用画面和声音元素进行辅助演讲。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切入名著,从不同视角去阅读探讨名著进而整理材料进行演讲。允许学生运用丰富的体态语,允许学生和受众(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结果,学生有的从不同的人物去欣赏名著,有的则对名著的某一情节情有独钟,有的学生则针对名著里面的计谋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的则跳出了名著本身联想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的拿名著里面的人物进行对比鉴赏,有的站在讲台上激情飞扬,有的则是紧张不安,有的是沉着冷静,有些同学语言幽默,有的语言犀利,有些同学的评价入木三分、一针见血,有的同学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这样名著的内涵被学生充分地挖掘出来,也充分地锻炼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从名著中,特别是小说中理解出自己的人生。
三、教师要及时总结补充,促进演讲活动的改进和促进学生的演讲能力的提高
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在课前演讲中的角色和地位,课前演讲就是把讲台让给学生,把时间交给学生,以培养学生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再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为目标,让每一个参与演讲活动的学生都能比较充分地发挥。
所以,教师所做的幕后工作居多,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但是教师也不是闲角色。在演讲的现场,教师要下到课室里与学生一起,目视演讲的学生,尊重演讲学生,在课堂中营造师生平等、和谐的氛围。有时候在演讲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台下学生做出相应的要求,如目视演讲者,保持安静,在演讲精彩之处适当地欢呼、鼓掌,让学生学会善于倾听,尊重他人。在演讲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让台下学生对演讲者进行提问互动,锻炼演讲者敏捷、沉着应对的交流能力。最为重要的是,在演讲结束后教师要积极总结补充,促进演讲和演讲者的改进。总结的目的是促提高,以鼓励和表扬为主,每个学生的演讲肯定有他们自己的优点和不可替代之处,教师要善于挖掘出来。但是教师也不能讲假大空的话来忽悠学生,否则给学生的是不尊重他们的心灵伤害,他们也必定会不认真准备和对待演讲来忽悠老师,乃至忽悠语文这个科目,所以总结必须是本着真诚、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每个同学的演讲毕竟都不是无可挑剔的,老师也要适时地指出来,给学生一个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也给台下的学生一个间接的指导。教师可以针对演讲的素材、演讲的角度、观点的表达、内容的整合、演讲的表情、演讲的声音、演讲的仪态、演讲的语言、演讲的意义这些方面来进行总结点评。
在高中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下,教师应该时刻留意将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环节与学生的核心素养相结合,立足“立德树人”的教学思想,整合教学内容,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充分融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真正意义上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成用军.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1).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