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方法
2019-03-21刘杰
刘杰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经济的危险性越来越高,稳健的会计原则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会计实务领域范围内,建立健全相应制度更是首要任务。会计原则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是谨慎性原则,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坚持谨慎性原则可以有效帮助企业规避风险,避免金融企业虚计资产。运用好谨慎性原则既可以防止企业在会计内容方面的准确性,又可以确保企业会计人员使用客观、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从而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做出决定,以便保护每个人的利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企业会计;实务
一、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内涵
谨慎性原则的定义是在会计核算时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进行合理核算,既不能多算资产或收益,也不能少算负债或费用。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出现由于不确定原因的情况下,要用谨慎的态度准确判断企业面临的难题、环境变化情况,合理有效地运用会计方式处理难题和风险。除此之外,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将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核算准确,不可将资产多计甚至少计。严谨性原则为企业减少了市场经济带来的不确定风险,在会计原则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会计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
谨慎性原则体现在会计实务的各个方面,它能够减少数据误差。在评估短期偿还债务的核算的实践中,也能体现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既能使企业进行准确评估,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谨慎性原则在短期偿还债务能力的实际操作中也有多处体现,如在企业会计核算固定资产时通常采用加速折旧法,前期要求多计提折旧,后期则少计提折旧,其时间范围在固定资产有效期内。它的优点在于,一是可以固定资产在初期获得较高的利润,二是在固定资产年限越来越久时,就可以全部收回它旧损部分,这些是符合谨慎性原则的。但对于一些高科技的企业来说,由于他们的产品技术更新快,就更需要选用加速折旧的方法。在会计领域中,在谨慎性原则的四个基本前提的制度下要充分把控好尺度,均衡配比,充分把握住谨慎性原则的适度性,只有这样才会使会计了解正确的预算方向。
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对于谨慎性原则的“度”把握不准,实践能力较差。在实际的会计核算时,对于谨慎性原则的使用需要保持一定的度,缺乏谨慎或过度谨慎都会造成很多问题,不过我国企业对于谨慎性原则把握的现实情况并不乐观,谨慎过度和谨慎不足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企业中。以过度谨慎为例,太过谨慎可能会人为地对资产进行高估或低估,从而进行私下密谋,这是对谨慎性原则错误的理解和应用。为避免这种问题,在会计核算中要控制好谨慎性原则的“度”,也就是说,要将谨慎性原则的优势扩张到最大,将其劣势限制在其最大范围内,避免一些人误用谨慎性原则,给公司或个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也在逐渐增加,只有真正了解谨慎性原则中的程序,才能更加了解谨慎性原则的内涵。第二,避免其在实际中有局限性。谨慎性在实际运用当中并没有那么顺利,大多都存在不规范制定实施标准的问题,没有规避其真正的局限性。从我国现有会计规范体系来看,有些标准就不够明确,这就在实际操作中谨慎性应用就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给会计核算带来一定的麻烦。所以,一旦在实践中存在与理论不符的情况,就会导致谨慎性原则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第三,部分谨慎性原则运用不均衡性。在企业会计制度细则中,有些项目条款在实践方面着实缺乏可操作性,在实际中使用依然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与此同时,谨慎性在考核成绩上也有不合理的地方。目前很多企业的所有活动太过于追求利润,这种状态下的成绩考核,考核成绩不能够反映真实的应用情况。在实践中不遵循谨慎性原则就会导致一定的主观性,难以实现客观性和谨慎性。所以很多会计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判断能力进行确认和计量,导致最终会计信息不准确,更甚至数据不准确有可能关乎一个企业的安危。第四,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尺度。在把谨慎性原则的理论运用到公司治理的实践的过程中,由于理论性的缺乏,经常会受到很多人为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标准上很难准确的把握,这便会给会计人员留下很多主观操作的空间,一旦像这样主观性过强,财务数据的客观性就很难保证。如新准则要求“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要根据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其中不考虑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价值”。这样就完全靠会计进行主观臆想,而会计人员由于谨慎性方面有主管随机性和验证的要求,进而会极大程度上降低信息的真实性。因此,在实践中如若无法把握住谨慎性的尺度,便很容易出现虚假信息的情况。
四、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物应用中的改进措施
第一,企业运行中,对于谨慎性原则要注意“度”的控制。将谨慎性严格划分四个层次,即“基本确定”、“很可能”、“可能”、“极小可能”。在真实可靠的基础下,要将实践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有效融合。此外,为保证审慎原则的准确性,就要限制谨慎性原则的适用范围,把握尺度可以减少主观性和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判断。第二,把谨慎性原则运用到规章制度中,避免其局限性。制度上存在模糊不清的规定或者是疏漏之处,可以运用谨慎性原则进行完善。比如在对减值的准备上,企业固定资产折现的价值很难预测,这时候谨慎性原则就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所以制度在执行时一定要遵循谨慎性的原则,避免其局限性。另外,在企业内部也要将谨慎性贯穿其中,不断进行扩展。在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处处都能体现出谨慎性原则,其与各方面的利益也息息相关。所以,只有在不断强化企业监督管理工作的同时注意对谨慎性的整体把控,才能逐步解决掉当前企业所面临的困难。第三,谨慎性能帮助企业完善制度中存在的不均衡性。仅仅靠企业的力量还不够,还要依靠国家进行制度上的完善完成制度准则。这些举措可以减少一定的主观性判断,还要加强对谨慎性原则使用的监管,才能帮助企业领导人做出正确的判断。第四,正确理解运用谨慎性原则,以免出现过度谨慎的问题。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需要会计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来做。而它的运营程度也决定着其优劣性。再实际会计核算中不能过度谨慎或不够谨慎,否则会导致企业不能获取准确的财务情况和经营状况,从而影响企业会计人员和领导的最终决策。所以要把握住谨慎和过度谨慎的分界点,将自身的缺陷包含住,避免因为过度谨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第五,强调诚信的重要性,保证会计人员较高的专业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还有待提高。首先,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在在工作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判断力,从而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其次,会计人员要具备会计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工作中灵活运用;最后,会计人员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随着我国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会计的知识更新也不断加快,对于企业会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所以企业会计人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并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所以,总的来说,会计人员及时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因为只有全方面的提升了整体的专业技能,才能真正体现谨慎性原则,才能真正将谨慎性原则运用到实践中去,便于保证企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更好的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总之,在实行谨慎性原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是要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度”,科学灵活地運用谨慎性程序和方法,才能实现谨慎性会计的目标。
五、总结
对于企业会计中的这些弊端,企业对会计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加深。本文通过分析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方法,也了解到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重要地位。谨慎性原则不仅能够避免企业会计中存在的信息虚假或虚盈实亏等问题,也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夏元新,许延明.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经贸,2015(6).
[2]李晨,王海东.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6(10).
[3]姜文春.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及建议浅析[J].商情,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