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9-03-21汪礼俊

课外语文·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质疑能力中职语文教学问题意识

汪礼俊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培养中职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中职生问题意识的途径和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设立发问的空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问题意识;质疑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亚里士多德)“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陆九渊)“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李四光)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学生在质疑中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激活内在的学习动力,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了“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的课程教学目标,这也就告诉我们,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而这种自学的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获得。

试想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疑问、没有思考,这堂课何等枯燥、乏味。因此,要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充分地发挥中职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一、中职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问题意识是人们在认知活动中对实际问题或现有理论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人们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人类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教学实践证明,但凡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无疑都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好问”“乐问”“会问”。

(一)培养中职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调动其学习主动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上,要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和探究,首先要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并获得知识经验。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敢于质疑的精神,是启发中职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重要途径,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得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的学习,不再是一个被动灌输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充分发挥了中职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培养中职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转变其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学。一贯采用的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课堂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导致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而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新课程改革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更需要培养中职生的问题意识,使之勇于提出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而相互讨论、共同释疑。

(三)培养中职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其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强化问题意识,提高质疑能力,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关键。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认为,质疑是中国科大少年班的第一条成功法则。可见,创新的起点就是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源泉则是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因此,问题意识是创造性的前提,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问题是一切思维的开端,贯彻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对创新能力来说,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二、培养中职生问题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有: 课堂气氛压抑,老师一言堂,老师一问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沉默寡言,不敢问不愿问。 这种教学模式,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导致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疲软、乏力的状态,成为目前制约中职生语文能力的一个瓶颈。

因此,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创设良好的质疑情境,引导学生“想问”

在中职语文课堂上,学生想不想提问、愿不愿意提问,关键是有没有创设一个让学生“想问”的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在这一情境下思考,进而产生问题,再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兴趣是起点,带领我们进入一扇门。教师的职责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有责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思维等学情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中职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生动活泼、轻松愉悦、趣味浓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進一步探索的欲望,进而引导学生提问。例如,在教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一篇课文时,当曾皙说出自己的志向后, 孔子立即表示“吾与点也”,这时教师营造一种让学生“想问”的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当中发问。从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在这一环节提出:曾皙的理想好像并不是如何去治理国家,看上去好像很消极,只知道玩乐,孔子为什么对曾皙的理想却大加赞赏?在这种良好的质疑情境下,学生自然就“想问”了,也问出了高质量的问题。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大多中职生存在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基础较差等问题,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充分尊重每位学生,与学生拉近距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自由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敢于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和疑虑。中职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放弃权威式的教育,在鼓励、肯定、赞许的氛围中不断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中。

(三)掌握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会问”

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曾说过:“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给了方法,就是给了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从文章的题目处发问

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堂上,学生如果能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那么就能把握课文内容的大概了。因此,教師应引导学生学会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提出问题并加以思考。如教学《离太阳最近的树》一课,引导学生对文章题目进行发问: 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什么树?这个题目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离太阳最近的树就是高原上的红柳,题目可不可以改成“红柳赞”?这些问题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2.从文章的重难点处发问

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发问,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深入进行。如教学老舍《我的母亲》这一课时,学生在理解母亲这一形象的时候产生疑问:“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对此怎么理解?对“生命的教育”丰富内涵的理解,是把握母亲伟大形象的关键。

3.从文章的主题思想处发问

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指作者通过文章所讲述的道理或表达的情感,主题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起着统帅和支配全文的作用。 要理解一篇文章的中心主旨,就要求我们去关注这篇文章中的抒情议论句,尤其是中心句或者“文眼”。如教《故都的秋》一课,学生提出: 文章写道“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说秋天的清和静可以接受,说悲凉怎么理解? 这个问题就涉及文章的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4.给足学生思考、发问的时间

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一个“牵”字,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往前赶,老师在课堂上问个不停,学生疲于应付,根本没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细细地品味课文、静静地思考,从而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思路,应该把质疑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行发问,自行解难。在授课时,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提出质疑,进而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其自我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梁立敏.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小学语文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2014(3).

[2]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5(10).

[3]李亚奇.构建语文教学的和谐之美[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26).

[4]何银花.对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认识和尝试[J].甘肃科技,2005(10).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质疑能力中职语文教学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