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民歌的传承及教学思考

2019-03-21张晋中

艺术评鉴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传承

张晋中

摘要: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不同地域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承载着不同地域的文化历史与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希冀。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音乐的形式开始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对我国的民歌传承造成了严重冲击,老一代民歌传承人陆续去世、年轻的传承人较少、受众人数逐年递减等,这些都使得一部分民歌走向衰亡。本文结合山西民歌的发展历程、音乐特征以及现今的发展状况,对区域民歌的传承与教学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助于我国区域民歌的传承。

关键词:区域民歌   传承   教学思考   山西民歌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3-0106-02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也日益提升,作为我国传统音乐的区域民歌在新时代传承的过程中虽面临众多挑战,但同时也获得许多发展机遇。毋庸置疑,信息时代的科技发展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民歌是一种依托于农业文明的艺术形式,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民歌应当如何生存、传播与发展,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近些年来,各地政府开始重视民歌的艺术价值,并出台了许多保护民歌的相关政策,但就目前民歌的发展情况而言,前景依然令人担忧。本文立足于当前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现状,以山西民歌为例,就民歌的传承方式与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思考。

一、山西民歌的发展与传承

(一)山西民歌的发展之路

位于我国华北西部的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由于古时交通不便,人们生活并不富足,娱乐方式也较为贫乏,依靠人体自身发声器官的苍凉、高亢的民歌便成为当地人情感宣泄与交流的主要手段。如今,这些历史悠久的民歌已经成为当地人的骄傲与宝贵财富。山西民歌种类齐全,包含山歌、号子、小调、秧歌、套曲等,而且山西各县几乎都有民歌,数量丰富,也因此有着“民歌的海洋”之美誉。从流传范围与留存数量来看,山西民歌远远超过了我国的其他地区。

山西民歌的歌词鲜活生动,旋律优美,情感动人,体现了山西地区浓郁的地方艺术风情,是当地人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深厚的地域色彩。如一些年代较为久远的民歌《硕鼠》《葛生》等,反映了非常广泛的社会内容,或揭露社会黑暗,或歌颂劳动人民生活,或描写爱情故事等,不一而足。由此可见,民歌在我国古代不但是人们抒发情感的工具,也是他们再现生活状态的一种主要手段,用以抨击黑暗的社会现象、描绘美好生活的蓝图。明代是山西民歌发展的繁荣时期,《绣荷包》《叠断桥》等著名作品都是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这些作品在山西民歌发展中意义重大。五四运动时期,随着新思想的宣传与传播,山西民歌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着不容忽视的变化,产生了《哭丈夫》《查脚》等反封建意味浓厚的作品。新中国成立之后,山西民歌被广泛传播和演唱,其发展也因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与地域文化的不断融合,对山西民歌的生存、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作为山西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山西民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中不断摸索,缓慢却又顽强地向前发展。

(二)山西民歌传承之路

就民歌的产生与繁荣来看,农业社会时期的社會生产力较为落后,民歌作为人们抒发情感、再现生活的艺术手段,能够满足当时人们的现实与精神需求,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但随着近代工业化、信息化水平的脚步逐渐加快,社会劳动方式发生变化,民歌的发展开始受到了强烈冲击,民歌的生存危机已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民歌如何传承并进一步焕发生机与活力,是需要我们慎重审视的问题。笔者认为,顺应时代潮流,直面危机,迎难而上才是我们应当肩负的责任。

信息化社会带给传统文化的,除了冲击还有更多的机会。首先,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来对目前尚存的民歌资源进行静态保存,通过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使其得以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民歌这种艺术形式。作为独具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的民歌,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歌曲,它蕴含着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化基因,体现着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需要注意的是,在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传承人是其中的灵魂与核心,民歌的鲜活性和生命力更多地体现在他们的特色表达和传承中。故而,对于民歌资源的静态保存,除民歌资源本身之外,还应录入传承人的个人信息以及图像信息等。其次,信息的发展与科技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二者相辅相成,对于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与能力都产生着深远影响。比如,人们能够用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网上购物及娱乐,也可以运用电子产品进行网络在线学习或授课,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种模式能够极致地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拓展了教学手段,也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如:可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手段,播放一些传承人的音频、视频资料,介绍民歌的流行区域,以及该区域的相关人文特征,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传统民歌的魅力。再次,“创新”似乎是当代社会绕不开的一个词,艺术更是如此,它需要新鲜的血液不断推动自己的前行。山西民歌应该抓住新时代带来的机遇,在创作与表演上突破以往的条条框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音乐文化的丰富成果,立足区域性民歌的音乐之魂,以直面社会、直面人生的态度,唱出当代人的内心世界,促使民歌在新时代获得新的发展。

二、山西民歌的教学思考

就当前民歌的教学情况来看,音乐专业高校已经开始注意到其必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推广,但这种推广还存在许多缺陷。除此之外,传统音乐的教学与传承还应重视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作用。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根基,它应该在孩子幼小时期就进行熏陶和培养,但在这方面,目前还做得远远不够。一方面,目前能够进行区域民歌教学的专业教师队伍数量有限,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即便有些声乐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水平,但如果其个人对于区域民歌的认知较为狭隘,也很难胜任民歌这种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当前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仍然严重匮乏,这也使得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较少有机会真正接触、了解到原生态的民歌,难以体会民歌的独特魅力。因此,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民歌的教育仅仅在于形式。随着近些年来国家与政府的大力扶持,民歌的活态传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得以体现。

学校教育是最迅速、最系统的学习场所,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穿插一些山西的民歌,不仅能够加强人们对山西地方文化的了解,更能促进区域文明的发展。除教学的具体实施与方法之外,教材的编订也是完善山西民歌传承的重要途径,有了贴合的教材,就能够将山西民歌更快、更紧密的融入教学之中。音乐教学不仅仅是技能的培养过程,还是文化素养与精神的塑造过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同样也是音乐教师职责。当今社会,流行音乐占据了当代人主要的情感世界,民歌面对着太多的漠视,甚至是抵触,因此,从教学层面而言,教师应尽可能的引导学生,了解并喜爱我国的传统音乐,从而促进民歌的传承。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以民族音乐文化为基础,广泛借鉴民族音乐中的精髓,以新的方式塑造出能够为当代人所接受、喜爱的民族音乐。虽然目前留存下来的山西民歌作品数量相对客观,但相关的教材及音视频还是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好的教材是教学工作展开的根本所在,它对于民歌艺术的传播与教学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它是满足传承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其走向当代人们精神世界的需要。

三、结语

在声乐教学中加入区域民歌的演唱,是丰富音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一种有力途径,它不但能够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还能够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实现传统音乐在当今社会的传承。而在区域民歌的教学中,教师应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立足当地的区域特色文化,优化教学资源,实现民歌教学的全面发展。山西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在国家与政府大力扶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区域民歌的传承、教学与发展是我们不断努力、不断追求的目标,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去弘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开拓、传播、传承它,让山西民歌能够在我国民族区域音乐文化中,甚至在世界的民族音乐之林展现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葛姝亚.论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贵州民族研究,2014,(12).

[2]李阳.简论海南崖州民歌的价值及保护与传承的对策[J].品牌(下半月),2014,(12).

[3]乐之乐.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的民俗学思考——以湘西苗族民歌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传承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新课程初中语文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