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音乐审美教育对人的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研究

2019-03-21李雪莲

艺术评鉴 2019年3期
关键词:作用策略

李雪莲

摘要: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所蕴含的美学内涵十分显著,是实现审美教育的重要学科载体。以音乐为载体,实施审美教育,能够强化个体审美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对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音乐审美教育,在人的和谐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   人的和谐发展   作用   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3-0083-02

随着社会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教育领域也呈现出显著的改革趋势,重视素质改革发展。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下,音乐学科的教育标准发生一定变化,由常规教育开始向着审美教育方向转变。因此,学校在组织音乐教育活动时,需要重视音乐学科的审美教育功能体系建设,在提高个体审美能力的同时,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一、音乐审美教育对人的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

(一)构建审美心理

在音乐教育领域实施审美教育,对个体形成良好的审美心理具有重要意义[1]。首先,在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能够促使个体形成良好的感知能力。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对音乐节奏、旋律进行鉴赏和分析,促使个体对音乐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其次,加强音乐鉴赏能够提高个体思维想象和联想能力。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让个体对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内涵形成深刻的认知,提高想象和联想水平,实现智力的开发。再者,针对具体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和赏析,能够促进个体在思维理解方面实现能力的提高。通过音乐鉴赏掌握音乐作品的创作风格,对音乐内涵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由此可见,音乐鉴赏在个体音乐素质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提升感性发展

在音乐教育领域组织鉴赏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个体的感性发展[2]。音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个体情感的表达,而进行音乐鉴赏的过程,就是个体情感抒发和表达的过程。所以说,实施音乐鉴赏活动,能够实现人在情感方面的升华。同时,通过音乐审美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心理状态更加愉悦,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最重要的是,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个体自身情绪的表达,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加深对音乐文化内涵的理解,增强情感体验。

(三)激发创新思维

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对实现个体创新思维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个体大脑构造,可以了解到做好音乐鉴赏,能够训练的个体视听思维能力,从而实现个体的智力开发。在全新的教育领域环境中,组织个体进行音乐鉴赏,能够让个体对音乐形成更加深刻的解读。培养个体在音乐领域形成更加全面、深刻的思维素质,能够让学生在鉴赏活动当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全面提高个体创新能力。

(四)塑造完美人格

在音乐学科当中合理渗透审美教育,能够实现个体完美人格的塑造,全面提高个体品格修养,从而实现人的和谐发展。个体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能够对音乐作品中存在的文化内涵加以理解,并以此为依据,端正个人思想品格。其次,加强音乐鉴赏,能够规范学生情感认知,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认知,规范个体道德品质。同时,通过音乐鉴赏,能够促使个体对音乐中包含的艺术魅力,形成深刻解读,健全学生心理品质,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格,从而为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由此可见,音乐审美教育在个体素质培养以及人的和谐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有多显著。对此,学校在组织音乐教育活动时,应重视审美教育,建立完善性的审美教育体系,塑造良好的审美教育环境,实现个体思维意识、行为品质以及心理素质的有效培养。

二、音乐审美教育在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中的实施路径

(一)更新音乐理念

为了更好地在音乐教育领域实施审美教育,教师需要注重音乐教育理念有效更新,从而为审美教育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首先,教师必须在思想上提高对审美教育的重视,树立审美教育观。并且,在审美教育观念的支撑下,构建完善性的音乐审美教育体系。根据个体审美意识培养需求,丰富音乐课程内容,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教师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除了要渗透基础的音乐知识、技巧,更要重点培养学生审美思维。让学生能够在良好思维意识支撑下,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意识,全面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其次,树立人性化的音乐教育理念。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师需要树立学生本位教学理念,即从人的发展角度,就音乐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创优处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鉴赏环境,提高学生音乐鉴赏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要树立个性发展教学观。要根据不同学生个体在音乐鉴赏领域所表现出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从而保证学生个体在音乐审美教育领域实现良好的发展,促进音乐教育均衡化发展。

(二)创建音乐情景

在音樂教育领域,良好的课堂情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个体的审美意识以及能力建设[3]。因此,教师为了保证审美教学更加高效,需要重视音乐情境合理构建。根据学生音乐鉴赏思维需求和兴趣需求,构建直观、生动的音乐情境,为学生深入想象和联想,提供便利条件。首先,教师可以创建直观性的多媒体情境,将音乐作品内涵以多媒体动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情境所营造的音乐意境,就艺术和文化内涵进行鉴赏和分析,从而保证音乐教学更加显著。同时,音乐教师需要重视生活情境的构建,结合学生具体的生活环境,引入生活案例,构建音乐情境,从而加深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熟悉的音乐情境下,对音乐作品进行自主鉴赏和分析,保证音乐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同时,教师需要重视故事情境的构建,将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进而强化学生鉴赏思维认知,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三)加强音乐鉴赏

为了充分发挥音乐教学中的审美功能,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教师在组织音乐的教学活动时,需要重视鉴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思维基础,就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进行鉴赏和赏析,从而保证音乐教学效果更加显著。首先,教师需要优化音乐鉴赏环境,在鉴赏活动之前进行课程导入,将音乐作品相关背景资料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形成一定思维基础,并在该条件下进行音乐鉴赏,从而保证音乐教学更加高效。同时,教师需要创新鉴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参与到音乐鉴赏活动当中[4]。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小组讨论与探究,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实现鉴赏思路的整合,全面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四)组织实践创新

为实现音乐鉴赏教学有效性,教师需要重视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增强对音乐文化内涵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平。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表演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演出过程中,通过情绪的调整,加深对音乐作品的解读,并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音乐与舞蹈有效结合。根据音乐编排舞蹈,让学生在综合演绎的过程中,对音乐作品内涵加深理解。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原有音乐作品基调的基础上,进行词曲改编与创新,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理解能力。

(五)规范评价体系

音乐教师为实现鉴赏教育活动的顺利落实,充分发挥审美教育在个体和谐发展中的作用,需要就教育评价体系进行创新与完善。首先,教师需要对评价思想进行创新。重点关注学生在音乐审美领域,审美思维和能力的建设情况,从而保证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同时,教师需要创新音乐审美教育评价方法。将学生在鉴赏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整理成具体的视频,为今后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结语

综上,在音乐教育领域,重视审美意识和能力培養,对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个体审美心理、感性意识、创新思维和人格方面的协调发展。因此,在组织音乐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音乐教育理念、音乐情境、鉴赏、实践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构建完善性的音乐审美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慧莹.论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8,(15):113.

[2]骆彤.音乐审美教育是一种生命质量提升的教育——评《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8,(10):124.

[3]刘长吾.浅析音乐教育对学生欣赏能力的提升[J].黄河之声,2018,(13):103.

[4]姜大治.音乐审美教育的新内涵及社会功能[J].教育教学论坛,2018,(38):103-104.

猜你喜欢

作用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