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匠精神的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9-03-21胡峥

职业·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工匠精神校企合作

摘 要: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通过创新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在教学模式、立体化学习模式、专业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内建设等方面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元素,建构“双主体培养,立体化学习”的育人模式,实现“产教研融合、企校生三赢”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工匠精神 中职教育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强调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预示着产业结构转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和2017年兩次在《政府工作报告》谈到“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是一种高尚的职业追求,还是引领我们走向世界制造强国的精神动力。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职业教育,继承与弘扬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专业技能和爱岗敬业奉献精神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精细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尽管我国的工匠技能历史久远、内涵丰富,目前我国的工匠培养和工匠精神的弘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受到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新兴国家“低端分流”的夹击,我国制造业处境困难,工匠精神对于改善制造业品牌形象,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型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工匠精神理念相关课程设置不成熟、相关度不高、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为此,我们尝试在中职院校电类专业中实施基于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新校企合作双主体机制,体现工匠培养的顶层设计

企业关注技术技能人才的业务及素质,特别是“工匠精神”。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机制,创新校企合作双主体机制,着力体现工匠培养的顶层设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符合企业需要的“工匠精神”的具体要求和培养目标。

笔者学校地处“武汉·中国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是国内最大的光电器件和微电子产品生产基地。我校电信、光电类专业借力产业、顺应光谷地区企业需求而生,是首批国家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良好的区域优势使该专业毕业生十分抢手,但与企业需求尚有差距。我校与行业龙头企业(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了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的校企“双主体”的合作育人机制。该机制以“产教研融合、企校生三赢”为目标,即学校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企业获得优质技术工人、学生获得良好职业发展,创建资源跨界的“共建、共管、共享”协同育人新机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立体化教学资源,共同实施教学与评价,体现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章立制,制定全套基地管理文件,实行企业化管理与运作。师生采用“学生兼学徒,教师兼师傅”的双重身份管理,实现了“车间即教室、实习即生产”的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将工匠精神培养融入全过程育人环节中。

二、基于工匠精神的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

1.工匠精神融入“立体化学习”的教学模式

“立体化学习”是将传统学科体系中严格按逻辑顺序呈现的条块状的理论、技能、素养经整合重组,以具体产品或模型为载体同步呈现,学生在立体化资源构建的环境中进行体验式学习。我们将工匠精神培养融入教学,创设“立体化学习”育人的新路径。

(1)全过程真实实训,教学手段立体化。我校以真实的生产车间为教学场地,以全真的企业产品为载体,将企业岗位要求与企业文化融入教学载体,开发立体化教材,建设了基于互联网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将知识技能素养整合加工成线条清晰、系统全面、有机联系、多元结合的立体式知识,按功能模块设计成教学项目,突显出每个模块的知识技能点,将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要求和培养点融入其中,交互立体地呈现给学生,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为解惑去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感受学以致用的妙处,实现“做中学”的立体化高效学习,在教师的“做中教”中体验严谨、细致、专注、锲而不舍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在“做中学”中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工匠精神。

(2)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立体化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机APP辅助学习,实现时空高自由度的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利用AR(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图像与真实场景进行贴合,使学生用手机“扫一扫”就能看到想要学习的知识,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学习、课前课后翻转课堂、虚拟仿真等途径,巩固知识点的掌握。

2.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学实施过程

工匠精神离不开企业,却萌芽于教育。笔者学校定期把学生安排到企业,通过师傅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进行价值观传递和熏陶,徒弟耳闻目染,在工匠精神引领下,长期专注于技能领域,坚守内在、坚守创造、坚守质量,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改进操作工艺,让这份专注、敬业和创新精神成为学生的职业向往。

在教学中,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也深度融入工匠精神元素。结合行业、企业和专业特点,对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工匠精神要素进行分析梳理,将工匠精神与职业规范、素质要求融合,纳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中,如在课程体系中加入品质与质量意识,学生的技能训练遵循电子产品IPC国际标准等。

3.工匠精神融入师资队伍建设

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教师必须率先垂范。教师作为培养学生的“工匠”,要具备“匠心”和“匠技”。在教学中,言传身教,倾力打造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学习与实习环境,在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专注、锲而不舍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通过“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实践,培养有扎实技能的学生,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每门课程之中,每一次活动之中,每一次教育之中。对专业教师的岗位能力要求,将工匠精神贯穿于实训全过程,促进学生在实训中切身体会工匠精神的价值和魅力,通过反复的技能训练将工匠精神内化到自身的精神理念之中。

4.工匠精神融入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采用校内评价、企业评价、校外评价相结合,将工匠精神考核点融入考核内容,着重于考核操作智能化机械设备的技能,以精益求精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爱岗敬业的技能人才标准进行评价。校内评价紧密结合学习项目,围绕专业水平、技术技能、职业态度,通过教学、实训、素养评价的手段,确定学生技能等级。企业评价围绕学生能够胜任企业岗位要求和职业素养进行评价。2012年我校开发了《团队合作》等12门职业素养单元课程,制定了职业素养与知识技能并重的“双主体双元”评价体系。校外评价以获得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职业技能资格证的考试为依据,作为激励和补充。

三、小结

通过7年的实践检验,基于工匠精神的“双主体培养”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在校内基地充分掌握岗位核心技能,短期内就能在企业核心岗位上岗。2017年该专业在湖北省特色专业评比中名列第一,教学成果在全国电子学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学校和企业被评为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学校和优秀企业。以胡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以专家讲座、全国学术报告、示范课等形式,将成果推广到全国多个地区的中职院校。新闻媒体多次报道成果相关情况,吸引全国35所学校来校参观学习。近两年韩国、阿富汗的职业教育访华团来我校参观学习该基地的管理运营经验。职业教育是一项静待花开的事业,培养的学生凭借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为中国制造建功,是职教教师的职教梦想和教改趋势,如何把工匠的匠心融入到教学的每个细节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实践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峥.基于光电仪器制造与维修专业产教融合育人的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8(4).

[2]董奇.“互联网+”时代的大国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6(1).

[3]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

[4]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5]张旭刚.高职“双创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13).

(作者单位: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工匠精神校企合作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