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失独老人居家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2019-03-21张雪婷左添红湖南商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居家养老

张雪婷 左添红 湖南商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失独老人通常面临着经济困难、无人养老、心理脆弱等问题。现今国内对失独老人的帮扶政策主要侧重在经济、医疗、住房等物质方面,而对失独老人的精神慰藉及心理关怀缺乏应有的重视,尚未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专门化服务体系,特别是缺乏社会工作力量参与失独老人服务,使得当前的养老服务体系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其失独带来的系列问题。鉴于此,本文基于长沙市的失独老人养老现状,从“三社联动”的服务框架出发,对新时期城市失独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进行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新型的居家养老体系的策略。

一、城市失独老人居家养老现状

(一)失独老人的经济状况

自1982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第一批计划生育从业人员大多数已进入老年退休行列。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失独老人基本依靠养老金以及养老补贴生活,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并且部分失独老人还承担着抚养子孙的重担。以长望社区66岁的曾延安老人(化名)为例,老人与伴侣及其孙女一起居住,主要依靠养老金和养老补贴生活。养老金基本满足两位老人的生活需求,但孙女的日常开销和部分学费则给老人们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二)失独老人的生活状况

在经历了晚年失子的不幸之后,失独老人在以下方面会出现不可避免的问题。一方面,他们往往容易产生“避世”心理,封闭内心、用荆棘保护自己。另一方面,失去独生子女后,失独老人在身体健康方面也会出现一定问题,长期的精神压抑以及痛苦情绪使得失独老人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失独老人在失去孩子后往往与老伴相互照顾维持生活,而独居的老人大多依靠亲戚和邻居帮扶维持生活,对于部分没有亲戚朋友帮扶的失独老人而言,则面临着无人照顾的尴尬境地。

(三)失独老人的精神状况

养儿防老是历来中国家庭的传统观念。孩子、父母三方组成家庭牢不可摧的三角状态,一旦一方倒下,家庭必然受到重大影响,甚至可能崩塌,许多失独老人往往因为心理承受能力不佳而一蹶不振。根据工作者在长望社区进行的失独老人精神状况调查显示,许多失独老人还未从失独阴影中走出,精神萎靡不振,影响到了其日常生活,有一小部分老人因失独的悲痛而患上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二、城市失独老人居家养困境

(一)制度保障不足、立法不严

目前,尚未颁布有关失独老人保障的相关制度,虽然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当地人民政府对独生子女意外伤残和死亡的以及父母已无子女的失独家庭给予必要的帮助,但这种帮助的界限还不明确,各地区也没有在这方面进行协调统一。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帮助目前救助方法单一、形式零散、界限不明。此外,我国社会保险覆盖率较低,失独老人作为特殊群体,目前基本不在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之内,失独老人的基本生活保障仍存在很大问题。

(二)政府推动力度不足,投入不够

政府是解决失独老人养老保障问题的主力军,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对失独老人的养老保障方面投入不足。地方民政部门在补贴标准方面也存在分歧,但在目前的物价水平上,补贴难以满足失独家庭的需要。因为年代限制,目前存在失独老人无养老保险、保险补贴低等问题,同时农村与城市失独老人两者更是存在着巨大差异,因为经济水平的不同,农村与城市的养老补贴数额以及落实情况更是不同。

(三)社会关注度不高,社会支持工作不到位

由于社会养老问题较多,失独老人仍属于弱势群体,目前失独老人社会关注度不高,尚有一大部分人群未曾了解过此群体。同时社会支持工作不到位。目前尚未建立起完全包含失独老人的志愿平台或团体组织。失独老人在养老方面属于弱势群体,目前我国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而私立养老院又费用太高,失独老人以一己之力很难承。此外,失独老人在看病治疗上也存在比普通人更多的困难,如子女陪同手术治疗、子女签字等。但各医院并未针对失独老人制定专门的治疗制度。

三、通过“三社联动”推进失独老人养老服务

“三社联动”是以社区为基础、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的服务体系,推动城市失独老人照顾体系的创新。“三社联动”以满足失独老人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借助多元的社会力量,完善了社会公共服务的不足,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向精细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基于“三社联动”的城市失独老人照顾体系,体现了社区、社会组织与专业社会工作者三者之间优势互补、相互支持的过程,能够对不同类型的失独家庭实行差异化扶持,有区别的满足失独家庭在生活照料、社会重建以及精神慰藉服务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促进失独老人居家服务模式创新。

(一)失独老人生活照料

失独老人在失去子女后,养老的生活照料问题成为失独老人养老生活需要面临的首要和基本问题。政府是养老工作的指导者,面向失独老人群体养老需求购买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居委会要与社区社会组织进行业务合作与资源整合,社会组织作为活动或项目的组织主体,通过社区居委会的推荐,一般通过志愿者在楼栋之间建立起服务和信息联络团队。志愿者团队作为纽带将社区居民与社区、社会组织联系起来,激活了社区服务资源。一方面,社区组织进入社区楼栋,才能在第一线了解失独老人具体的养老生活照料需求,提供最合适的服务。另一方面,社区居委会是资源链接的重要渠道,志愿者将老人生活照料需求带出后与社会组织进行协商,形成志愿者、社区居委会以及社区组织间的合作模式。社区与社会组织联动,充分发挥社区的资源链接作用,通过社会组织的力量将这些社区服务资源激活,进而实现资源共享,为失独老人提供具体所需的生活照料,如卫生清洁、餐饮提供及健康检查等等。

(二)失独老人社会生活重建

社会适应性问题是失独老人需要面临的又一大难题。在失去子女后,失独老人们往往缺乏社会交往,难以融入社区。“失独老人更要依靠社会资本来维持其生活水平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包括从外在个体和组织得到经济支持、情感慰藉和生活照顾,因此通过强化失独老人与他人、社会组织、社区的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社会互动,有助于提高其“社会资本”,增强社区融入,提高自助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始社会生活的重建。”因此将社会工作者与社区联动起来,社会工作者通过需求评估,设计出适合的失独老人社会生活重建服务方案,并在实践中评估服务计划的实施效果且及时调整计划;发挥社区的平台作用,为社会工作者进入社区提供身份,提供资源。在帮助失独老人重新适应社会生活时,要充分将社会工作者与社区联动起来,才能充分利用社会工作者资源链接者的身份以及社区平台,提高服务效率,完善失独老人养老体系。

(三)失独老人精神慰藉服务

独生子女作为家庭的精神支柱,家庭的希望,他们的死亡对于失独老人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失独老人们往往不再能从家庭内部获取精神资源,而只能从政府、志愿者、同类群体那里获取精神慰藉和情感支持。但失独老人的社会交往仍然局限于家庭之间,尽管内心很希望得到社区、社会组织的支持,但表现出的行为往往是“脱离”或者“撤离”与他人和社区社会交往。因此,需要社区作为支持者为社区养老服务提供协助;社会组织作为组织调动者、服务实施者统筹资源和实际执行;社会工作者作为规划者、传递者、督导者和评估者承担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评估和服务督导。加强社区、社会工作者与社区社会组织的联动,形成三者功能互补、相互支持的失独老人社区居家照顾体系,让失独老人感受到来自社会上的多方面的关注与支持,重拾生活的信心。

四、推进城市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

(一)政府落实优惠政策,推进“三社联动”平台架构

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其一,政府在社会政策层面上要制定并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提高失独老人的福利待遇,鼓励社区购买相关社会服务,制定完善的社会保障政策,保障失独老人的基本生活。同时,政府要不断拓宽资金渠道,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机制。其二,政府要大力支持为失独老人专门建立的养老机构,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失独老人的照顾,从经济、物质、心理等多方位全面的服务失独老人。其三,以多种方式构建各个社区的特色文化。脚踏实地的满足失独老人的精神、社会交往的需要,推动了失独老人融入社区。

(二)整合资源,建立失独老人专业服务队伍

首先,培养失独老人专业社工人才队伍。“三社联动”中,社区作为社会化城市居家养老的平台,需要引入社区外的各种资源来更好的服务社区内的居家失独老人们。由于失独老人的特殊性,要求服务者不仅具有专业的素养,更要求能够处理好失独老人的特殊状况的应急能力。社会工作者不同于一般的志愿者,他们具备专业技能,贯彻“助人自助”的理念,是顺利开展失独老人养老服务的中坚力量。因此,要创新激励机制,积极吸收和培养从事养老服务的高素质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同时,加强社会工作人才职业操守培训,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水平。

其次,建立有效的社区志愿服务运行机制。为促进失独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的完善,需要培养和发展稳定的志愿者团队,建立有效的社区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建立一些具有激励作用、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社会评价和机制保障,促使更多人自觉加入养老服务的队伍中,有助于在社会中形成敬老为老的孝道文化和氛围。

其三,引进互联网技术,推进城市失独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将新型网络技术的最新创新成果融入失独老人社会生活中,弥补以往养老服务管理方式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养老生活方式。首先,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政府与社区能够加强失独老人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信息资料库建设。从而真实有效的了解社区失独老人们的养老需求,引驻社区外的相关机构资源、服务技术和志愿者服务,提供丰富实用的中介服务。其次,社区作为城市失独老人居家养老的平台,可以通过互联网建立健全社区管理网。再次,面向失独老人多样化的需求,合理链接资源,提供服务信息,建立健全社会服务网。最后,运用“健康手环”等操作简单的高科技产品,建立医疗机构与失独老人之间直接、快捷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医疗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居家养老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工作条件、家庭支持与职业发展:中国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