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质量管理工作实践与探讨

2019-03-21胡芬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清样质量检查书稿

胡芬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图书是一种特殊产品,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优质的图书,是出版工作永恒的主题。为了加强对图书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全国图书的质量水平,从2011年开始每年在全国开展图书专项质量检查活动,重点为教辅读物、少儿读物、科普读物等。专项质量检查采取三级检查制度——出版单位自查、主管部门检查、全国抽查。从2011年的“出版物质量管理年”到2019年的“质量管理2019”,国家新闻出版署通过每年的专项检查,着力加强图书质量管理,指导督促出版单位及相关部门建立并实施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出版业的质量意识越来越强了。为了切实提高图书的质量水平,我社于2010年成立了质检部门,负责对全社的图书进行质量检查,同时承担编辑的部分培训工作,保证出版社图书质量。

作为质检部门的管理人员,职责就是安排图书的质量检查工作、承担部分图书的质检工作、解答编辑在加工书稿中的疑问、组织编辑考核和学习培训等。为了便于以后更好地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现将近几年的质量检查工作进行梳理。

一、流程监督,确保“三审三校”执行到位

清样质检是在“三审三校”和通读以后的清样上所进行的质检工作。责任编辑将自己和责任校对签字的清样送至质检部门,由质检部门负责人安排相应专业的质检编辑进行质检,质检编辑一般情况下必须在规定工作日内完成质检工作。在收到清样时,质检部门负责人必须检查扉页上是否写明三审人员名单,责任编辑和责任校对是否签字到位。在检查的过程中,偶有责任校对未签字的情况出现,对于校对流程未到位的,要求责编按规定走完校对流程。责任校对没有签字的情形有以下几种:

(1)责编认为一二校后书稿已经很干净了,没有三校的必要。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三校是由有经验的资深校对人员承担的,能消灭一、二校后遗留下的差错,消灭排版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如文字、数字、符号、标点、图表、公式、标题等错误及格式错误,进一步提高图书质量。

(2)书稿已经完成了三校,改样后责编未经责任校对而自己核红。责任校对并非只是负责核红,还需要统稿,核对目录,保证体例、格式等规范和统一。

图书出版要严格遵守相关出版流程,编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继续,各环节之间相互联系、制约、促进,作者、编辑和校对分工合作,是出版事业发展的要求。质检过程中对前面的流程进行监督,确保“三审三校”执行到位,加强出版物全流程管理。

二、把好政治导向关,保障图书内容质量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重要的工作,确保政治导向、意识形态等方面不出问题是出版社赖以生存的基础。目前的清样质检都是部分抽检,如何发现书中可能存在的政治导向问题?准确选择质检范围是保证图书质检质量的关键。拿到清样后,先浏览目录,重点选择可能存在敏感问题的部分(如涉及港澳台、民族宗教问题等)。对于整本书内容都比较敏感的,宜进行全书质检。在质检过程中,若发现图书中含有以下内容,要严格进行把关,对于不适合出版的,坚决杜绝出版。

(1)未坚持正确的导向(政治导向、社会导向等),含有《出版管理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及国家规定禁止出版的内容;

(2)含有需要重大选题备案的内容,没有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重大选题备案;

(3)含有未按规定进行审批的地图,地图未标注审图号,可能导致出现中国地图漏绘南海诸岛、钓鱼岛、赤尾屿等错误;

(4)含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格调低下的内容,含过多负能量的内容;

(5)含有封建迷信、伪科学等内容;

(6)热衷传播腐朽没落思想,宣扬官场黑暗面,鼓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

(7)宣扬血腥暴力,详细描写了大量血腥、暴力、恐怖、变态等内容,尤其是有些引进版少儿图书中,含有恐怖、暴力等内容。

清样质检中,发现有的书稿存在对现行教育制度进行抨击且用语很不恰当、过多描写幼儿投机取巧的行为、公式经不起推敲且等式左右两边完全无法对等的伪科学、含有敏感人物的敏感言论等问题,这些书稿最终都进行了删减或作退稿处理。

如果在质检完后才发现图书的内容不适合出版,要进行退稿处理,那么前面环节的工作都白费了,而且可能因为耽搁了较长时间而造成不便。因此,对于书稿中存在比较敏感的内容,而初审编辑又无法把握时,先由质检编辑对敏感问题进行把关,确认不存在问题或者经修改后可以出版的,才开始后续的审稿工作。

三、做好清样质检,将编辑培训与质检工作结合

清样质检是图书下厂前对质量进行把关的最后一个环节,质检编辑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完成质检工作,认真核对相关引文、确认计算过程和结果无误等,真正地起到图书质量“把关人”的作用。对于整本书的质量来说,责任编辑的个人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确认质检结果的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对编辑进行一对一培训的过程。为了能更好地提高编辑的审稿能力,保障图书的质量,在质检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于质检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及时与编辑进行沟通,告知相关的标准规范,以及在以后的工作中如何能快速发现类似问题,让编辑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有的编辑在处理质检意见时,喜欢以网上的资料进行辩解,说百度百科上就是这么说的,或者网上就是用的这个字,经查证,网上的说法或者用字有误,有时网络上建议使用的字,反而是错误的。审稿中应以《通用规范汉字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以及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为准。

(2)定时整理出质检工作中发现的常见错误,分类进行汇总,以供编辑参考学习,避免类似的错误再出现在书稿中,有利于书稿质量的提高。

(3)充分利用编校质量交流群,及时上传质检中发现的敏感问题,提醒编辑时刻注意。上传相关学习资料到编校交流群供编辑学习,及时回答编辑提出的疑问。

每年定期的审读工作培训,可以让编辑整体上了解相关的编辑规范和编辑知识,但是每本书存在的具体问题是千差万别的,通过质检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对提高编辑的审稿能力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四、全面树立质量意识

首先,出版单位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质量,让全体员工牢记质量第一,当图书质量与出版周期出现矛盾时,不能以牺牲图书质量而赶周期。其次,质检编辑要坚守出版导向,图书中不能出政治性问题。把好图书出版的政治关,需要把关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高水平的思想认识,只有加强理论学习,以扎实的理论武装自己,才能为图书出版工作的良性开展提供支持。接着,审读编辑要掌握丰富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技巧,认真审稿,对书稿质量负责,对读者负责。最后,校对、印制等环节也要增强质量意识、责任意识,为图书质量保驾护航。

出版工作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这就要求每一名编辑必须把握出版方向和舆论导向,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时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要位置,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做一个有责任、敢担当的出版人。对于社会效益很差的图书,坚决拒绝出版。

目前,出版规模扩大,图书来稿质量普遍较差,如何在提高工作量的前提下保证图书质量,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图书质量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清样质量检查书稿
清样主要校对项目
顾炎武谢鼠
数学说理,怎么说
审计署赴江西省审计厅质量检查座谈会
清样主要校对项目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清样主要校对项目
清样主要校对项目
中注协举办2016年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人员培训班
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