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对共同富裕思想的新发展
2019-03-21王桂林唐吕俊驰
王桂林,唐吕俊驰
(重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沙坪坝401331)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理想。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基本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时期、新任务,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条道路上继续探索,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共同富裕思想,具体体现在习近平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五大发展”新理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个全面”整体协调推进、精准扶贫等的重要论述中,表明我们党对共同富裕思想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依据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邓小平提出让部分地区部分人先富起来,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但目前我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或不同阶段,其主要矛盾也是不同的。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做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论断。这就意味着当今中国社会生产力达到了一个全新水平,再用“落后的社会生产”描述今天的中国,显然不合适,再用“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这样一种比较笼统的描述已经无法准确反映当下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望。当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最大制约因素。发展不平衡在两个方面影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一方面是全体人民无法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是人民享有的成果不全面,存在明显的短腿。发展不充分不仅在数量上,更主要是在质量上影响全体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概括,为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决策依据。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需求变化,不再单纯追求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新论断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依据,同时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是我们党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是党的十九大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
二、实现共同富裕的指导方针是“五大发展”新理念
邓小平先富带后富的共同富裕之路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在国内外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当时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共同富裕的指导方针。创新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动力,通过创新给人民群众创造了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生活;协调发展是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是为了让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民群众都能与整个国家的发展保持大体同步;绿色发展是通过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开放发展是形成内外联动,让人民群众在更大范围内、更高水平上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红利;共享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步骤和现实途径,共同富裕是共享发展的结果。在发展新阶段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就是要在发展中共享、在共享中发展,努力实现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为全体人民谋利益。在共享发展中,人民群众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在民生改善中有更多获得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共享和共同富裕都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应有之义,都要求消除两极分化和剥削制度。同时,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五大发展”新理念。因此,习近平的“五大发展”新理念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指导方针。在指导方针上,“五大发展”新理念是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丰富和完善。邓小平坚持在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依然坚持在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创新是发展动力,协调是发展形式,绿色是发展环境,开放是发展布局,共享是发展目的,形成一个多维度的发展整体。“五大发展”新理念中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是发展方式,共享发展是评价标准,是落脚点,方式更加明确,评价标准更加清晰。“五大发展”新理念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也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全体人民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三、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
邓小平将共同富裕作为最终目标或将来目标,是“将来进行时”,当时不具备实现的条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前目标或现实目标,是“现在进行时”。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3]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20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中国梦说到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梦,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就是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是难点。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享有共同发展,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梦想成真的机会,共享同时代和祖国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这是重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都要以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利益得到实现、幸福得到满足为条件,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三者层次分明地统一于共同富裕的总目标之下。习近平发展了的共同富裕思想,即中国梦要使全体人民富起来,走向共同富裕。因此,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在目标任务上,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论述,丰富发展了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是“共同富裕”的思想,习近平在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的“中国梦”是总目标的具体化、阶段化,目标内涵更明确,重点难点更突出。
四、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的整体协调推进
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战略布局是注重效率的局部性发展,允许部分区域部分人先富,从而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提高了效率。但效率的提高并不一定就能走向共同富裕,可能造成贫富悬殊,因此必须注重社会公平。习近平的“四个全面”是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的整体协调推进的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能过上富裕、体面、有尊严的生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劳有所得,老有所养,这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动力,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实践证明只有改革才能发展中国,也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深化经济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法制保障,依法治国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全面依法治国使实现共同富裕的各项政策、制度有法可依,保障共同富裕整体协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共同富裕锻造坚强的领导核心,党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解决人民群众提出的问题,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人民群众最大的愿望就是脱贫致富[4]。同时习近平“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继承与发展了邓小平的“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习近平“四个全面”中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对邓小平改革思想的丰富与发展,邓小平把改革的重点放在经济领域,而全面深化改革是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展开,统筹推进,协同配合,为“共同富裕”提供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对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思想把达到小康作为第二步奋斗目标,但这时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此基础上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逐步迈进。全面从严治党是对邓小平治党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共同富裕”铸造领导核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对邓小平法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法制保障。
五、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落脚点是让人民生活更幸福
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强调,不改善人民的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衡量共同富裕的根本标准,发展经济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民生幸福作为社会建设的根本任务,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民生幸福是和谐社会之基,共同富裕之本,实现共同富裕实质是让人民生活更幸福。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变化,解决了人民群众温饱问题,并向着全面建成小康幸福生活迈进,而最具根本性的变化是人的具体化、个性化,中国人民真正是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在根本落脚点上,习近平的“民生幸福观”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三步走的每一步都有相应的人民生活水平标准,是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路径。习近平的“民生幸福观”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群众是否幸福作为“共同富裕”的着手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5]。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实现人民群众健康的幸福、劳动的幸福、平安的幸福、精神的幸福、共享的幸福、蓝天的幸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六、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是精准扶贫落地见效
邓小平提出先带后的共同富裕思想时,人们普遍贫穷,贫富差距较小,在先带后的共同富裕思想指导下,发展了几十年,部分地区部分人富起来了,但还有7 000万人生活在贫困中,贫富分化悬殊。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74,表明中国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6]。习近平于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他指出,要注重在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等六个方面“精准”扶贫,要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促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第一要务,紧紧扭住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这个基本保障,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通过“五个一批”工程包括“扶持生产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即用五轮驱动的扶贫战略来消灭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今后三年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2020年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在实现路径上,习近平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丰富发展了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后“一公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除了让有能力、有条件发展经济的所有人能够脱贫致富,也让没有能力条件或者暂时没有能力条件的人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就是让后富的人富裕起来,全社会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在新时期兑现先富带后富,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实践。
七、结语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的目标任务、有效的战略布局,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结合时代形势走与时俱进之路。习近平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创造性地发展和丰富了共同富裕思想。本文归纳出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依据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指导方针是“五大发展”新理念,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整体协调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落脚点是让人民生活更幸福,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是精准扶贫落地见效。这六个方面相辅相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指导方针、目标、战略布局的现实依据,让人民生活更幸福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精准扶贫落地见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步骤。通过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共同发展,就一定能让全国人民群众在逐步富裕的过程中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