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教育:影响、困境与指导

2019-03-21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婴幼儿家庭儿童

李 丹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重庆 400067)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家庭不仅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而且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石[1]。家庭教育的质量也决定着个体人生开端的优劣。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既重申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确立了“儿童为本”“家长主体”“多向互动”的家庭教育原则,又为每个阶段及特殊家庭教育指出了具体方向。然而,受到观念、方法与资源等多方掣肘,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教育成为全国家庭教育质量提升宏图中的短板,使留守婴幼儿失利于生命发展的起点,容易陷入贫困代际更迭的恶性循环中。鉴于此,针对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教育的常见问题,给予专业指导和支持已成为教育者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村留守婴幼儿发展状况,而且有利于阻断代际贫困传递,提升国家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

一、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教育的背景与影响

随着20世纪90年代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浪潮的兴起,留守儿童家庭应运而生,一般表现为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外出务工,由单亲父母或祖辈亲戚与儿童构成的家庭。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有6102.55万,占全国儿童的21.88%,而留守儿童中0~3岁婴幼儿人数高达1571.4万,占农村留守儿童总人数的25.75%[2]。对处于大脑与人格发展窗口期的0~3岁婴幼儿而言,适宜的家庭教育不仅能促进婴幼儿身心发展,而且能培养其良好的性格和习惯,奠定人生基础,教育投入的回报率最高[3]。因此,家庭教育对0~3岁婴幼儿的终身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由于结构的不完整和育人环境的特殊性导致家庭教育功能变弱,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且难以修复和弥补。

农村教育行动计划(Rural Education Action Programme,简称为REAP)历时两年所做的一项针对婴幼儿早期发展现状的研究报告显示,约40%的幼儿主要由母亲以外的其他人照顾,其中奶奶是最常见的非母亲监护人。约有40%的幼儿不满18个月就被迫与母亲分离,成为留守儿童。隔代抚养的儿童比例逐步从 20%(6~12 月龄)增加到 60%(24~30 月龄)。贝利量表测试结果显示,河北和云南样本的留守婴幼儿认知或语言能力发育滞后的比例分别高达43%和 63%。如果不开展任何活动,这些婴幼儿认知或语言发展滞后的比例会呈现出逐渐增高的趋势[4]。此外,还有研究通过入户调查发现:农村双亲外出的留守婴幼儿营养不良检出率、营养性贫血检出率、锌缺乏率、碘缺乏率、钙缺乏率和铁缺乏率分别为4.7%、19.8%、46.2%、21.7%、4.7%和6.6%,均高于对照组的0.9%、8.5%、34.4%、12.7%、0.9%、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智力低下和中下等检出率分别为3.8%、20.8%,高于对照组的1.9%、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由此可见,农村婴幼儿特别是留守婴幼儿由于无法获得科学、适宜的家庭教育,在身体、认知与语言等方面表现出与正常家庭婴幼儿之间的显著性差异,落后于普通婴幼儿。此外,根据婴幼儿发展规律可以推论,农村留守婴幼儿的安全感、社会交往、情绪与个性等相对内隐的发展内容也会受到父母教养缺失的影响,造成错过发展关键期而无法通过后期努力而改善的终身性伤害,教育不公平所带来的代际贫困传递已初见端倪,令人触目惊心。归根结底,造成这种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在于具有奠基功能的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教育所遭遇的诸多困境与问题。

二、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教育的困境与成因

(一)农村留守婴幼儿家长重养轻教,因循守旧

由于农村环境相对封闭,信息传播不畅,留守婴幼儿家长特别是祖辈家长的教养观念更新速度缓慢、陈旧保守,常常带有自己过去经验的烙痕。按照传统的教养经验,他们一般只注重对婴幼儿的养育,将婴幼儿吃饱穿暖、身体健康作为重要任务甚至唯一任务,而对其他方面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然而就养育而言,他们也往往不得其法,存在诸多误区,如为了母亲能早日返城务工,许多家庭无法保证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不知道合理添加辅食的时间,不了解如何合理搭配营养膳食,甚至采取绑脚、带手套、打蜡包等不良的养育方式,这不仅阻碍了婴幼儿的运动发展,而且剥夺了婴幼儿探索世界、获得丰富感官刺激、积累经验的机会,束缚了其大脑发育。此外,留守婴幼儿家长普遍认为教育就是教孩子读书认字,在婴幼儿时期不需要额外关注,等上学后教师自然会教。这些陈旧的教养思想贻误了婴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机,严重制约了婴幼儿的发展。

(二)农村留守婴幼儿家长婴幼儿教育知识缺乏,互动不当

按照实际监护人的不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主要表现出隔代式、单亲式、委托式及兄长式四种家庭教育形式[6],其中隔代式和单亲式留守儿童家庭最为普遍。农村留守婴幼儿家长的文化层次普遍不高,尤其是隔代照顾的祖辈家长。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婴幼儿的祖父母受教育程度主要为小学或者未上过学,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5.84年和3.16年[7]。他们对婴幼儿身心发展知识与早期教育知识了解甚少,不理解婴幼儿各阶段发展的基本规律与发展需求。反映在家庭教育中:农村留守婴幼儿家长虽能满足婴幼儿的基本温饱生理需要,却无法满足婴幼儿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忽视良好习惯与人格的奠基;他们或许能让婴幼儿自由玩耍,却不知道如何提供材料,让婴幼儿在玩耍中有效学习;他们与婴幼儿交流互动较少,且常常采取体罚、命令等单向、高压的互动方式,令婴幼儿经常陷于焦虑与紧张中。类似的问题不胜枚举,这反映出提高农村留守婴幼儿家长素质的迫切性。

(三)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教育力量不足,势单力薄

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常年在外,这导致了家庭教育人力资源的不足。留守家长不仅要完成繁重的日常劳作任务,还要处理各种家庭琐事,再照顾稚嫩的婴幼儿往往会简单粗暴、缺乏耐心,尤其对于由祖辈隔代抚养的留守婴幼儿家庭而言,68.92%的祖父母生活来源靠自己的劳动收入,他们在照料孙辈的同时,还要肩负生活的重担[8],在精力和体力有限的情况下,祖父母对婴幼儿的教养更显得力不从心,错失诸多家庭教育的绝佳机会。此外,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可知,0~3岁婴幼儿正面临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婴幼儿对家长的依赖性极高,需要得到家长的关爱与呵护。如果婴幼儿无法得到家长呵护备至的爱与照顾,那么他们就难以应对心理冲突,变得不信任他人、缺乏安全感。农村留守婴幼儿家长面临生存与教养的双重压力,几乎无暇与婴幼儿敏感互动,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致使缺乏关爱的留守婴幼儿容易形成自信不足、沉默孤僻或者任性暴躁、脾气古怪等不良性格,甚至出现退缩性行为。研究表明,婴幼儿在生命早期阶段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其间父母的关爱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父母关爱被剥夺的早期经历,会导致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停滞,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伤害[9]。

(四)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教育环境局限,资源匮乏

人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早期的环境互动经验影响终身。研究发现,大脑发育对早期经验和环境非常敏感,其结构的成熟和基础功能的好坏取决于发育时期的主观和客观环境。生理活动创造的经验会强烈影响大脑的结构,也极大地影响着由基因调控的神经细胞的化学变化[10],经验使大脑功能的总体质量增加[11]。由此可见,婴幼儿早期感官的经验改变着大脑的结构和机能,而教养环境决定了其发展的水平与速率。相较于城市家庭,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不仅教养人力资源不足,而且也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在心理环境方面,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氛围一般较压抑、紧张,缺失重要的父母角色,交往对象单一,且容易忽视婴幼儿的心理安抚与交往需求,家庭人际关系相对疏离,这严重限制了婴幼儿人际交往和语言的发展。在物质环境方面,农村留守婴幼儿家长较少有意识地为婴幼儿准备适宜于其年龄段的玩具和学具,也很少为婴幼儿提供有价值的图画、绘本或音乐等教育素材。但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的婴幼儿发展依赖于外界环境的支持,他们对事物的理解需要对事物的直接感知,蕴含在操作行动之中,互动材料不足导致婴幼儿获得的学习机会也十分有限。

三、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与缮葺

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奠基性作用,家庭教育对于处在发展关键期的 0~3岁婴幼儿影响尤为突出。鉴于早期教育投入与产出的高回报率,为每个婴幼儿抚养者提供早期教养的服务指导,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消除贫困、减少儿童发展障碍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12]。因此,为促进教育公平、确保每个孩子开端良好,针对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教育的专业指导迫在眉睫,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与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从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积极投入、不断完善。

(一)整合多方指导力量,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指导机制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虽单独将留守儿童家庭作为特殊指导群体,明确了指导任务,即“指导留守儿童家长增强监护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家长的义务,承担起对留守儿童监护的应尽责任;家长中尽量有一方在家照顾儿童,有条件的家长尤其是婴幼儿母亲要把儿童带在身边,尽可能保证婴幼儿早期身心呵护、母乳喂养的正常进行;指导农村留守儿童家长或被委托监护人重视儿童教育,多与儿童交流沟通,对儿童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充分关注”。但由于指导机制不健全、指导主体缺位、指导经费不足等条件限制,教育管理部门为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教育提供的指导如同纸上谈兵,难以落实。为此,改善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的当务之急在于建立高效完备的指导机制,明确政府责任,将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纳入民生工程;同时,考虑到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建议建立由妇联和教育部门牵头,卫计、民政、村委会基础组织等联合参与的常规指导组织,并调动高校、非政府组织等多方力量协同指导。具体而言,首先,要建立基层家庭教育指导小组,配备专项资金,肩负起本村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并细化指导任务,健全指导制度,防止指导多头而无序。其次,以村为单位对留守婴幼儿家庭进行摸底统计,了解留守婴幼儿家庭的基本情况和问题,建立留守婴幼儿档案,定期记录留守婴幼儿身心发展状况。再次,建立留守婴幼儿流动服务站,定期开展留守婴幼儿家庭入户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具体问题,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二)编制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材料,确保指导人员的专业性

婴幼儿处于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发展迅速且意义深远,具有不可逆的特点,加之婴幼儿语言沟通能力有限,对婴幼儿的教养与指导的专业性要求不言而喻。为此,编制以农村留守婴幼儿为主要对象的家庭教育指导材料,可以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供必备的智力支持,保障指导工作的有效实施。指导材料可融入婴幼儿发展特点与观察、家长互动与环境创设、营养膳食与保健卫生、家庭指导与咨询技巧、留守婴幼儿典型问题与干预等内容,并配合案例解析、游戏方案、玩教具推介、观测量表等实用工具。它既可作为指导人员的基本学习材料与工作指南,提高指导工作质量,又可向家长发放,供其自主学习。此外,还可以采取“专、转、参”相结合的方式应对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对指导人员专业性的挑战。所谓专,即由家庭教育指导小组甄选后委托取得了育婴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行业专家或婴幼儿教育机构承担指导工作,定期分批指导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以及其他指导者。所谓转,即通过对具有一定学科背景的基层计生卫人员、妇联干部、乡村教师的系统培训,让基层专干、教师等转换角色,成为入户指导主力,在熟悉家庭情况的基础上对口支援留守婴幼儿家庭。所谓参,即争取村内外的各种支持,征集有能力、有条件的志愿者(如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退休教师、医生、有经验的家长等)广泛参与,以开办讲座、宣传、陪护等方式为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提供帮助。

(三)拓展多形式指导途径,提升农村留守婴幼儿家长育儿素养

前已述及,农村留守婴幼儿家长的育儿知识不仅陈旧而且匮乏,育儿观念也较为落后,阻碍了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时,农村留守婴幼儿家长对早期教育的意识非常淡漠,既很难通过自我学习改善早期教育行为,又较少将婴幼儿送到幼儿园或早期教育机构中,获取专业指导。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留守家长的教育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早期家庭教育观。开办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农村留守婴幼儿家长培训,进行集中指导,不失为一种方便快捷的指导方式。培训可依托当地幼儿园和卫生所的师资与场地,围绕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婴幼儿卫生与保健、婴幼儿营养膳食、婴幼儿家庭教育任务和方法、婴幼儿常见问题处理等主题展开,系统传授育儿知识。但培训还要充分考虑家长的文化层次和接受能力,照顾家长的学习时间和要求,采取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单项训练法等多种方法普及育儿知识,提升其育儿能力。相较于集中培训,入户指导针对性更强,虽然人力成本较高,但改善效果最为显著。指导人员深入各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中,基于有效观察为每位家长提供具体的教养建议,解答育儿问题,并为家长进行现场示范,分享婴幼儿教养经验。这些直观、深入、具体的指导形式深受家长们喜爱。此外,还可以开辟网络和电话咨询、广播、海报、宣传手册、电影播放、定期育儿沙龙等多种渠道进行指导,因地制宜,多管齐下。

(四)扩充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备,丰富教育资源

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决定教育质量,专业指导人员的安排与教育物质环境的改善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开展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也必须突破将家庭教育看作私人任务、婴幼儿看作个体附属品的传统观念,站在社会公共资产投资、开发人力资源的视角整合社区资源,助力留守婴幼儿成长。换言之,共享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作用能从一定层面弥补留守婴幼儿家庭教育物质资源匮乏的缺憾。在具体操作上,各行政村既可以建立农村社区活动中心,扩充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备,为留守婴幼儿与家长提供亲子活动场所和游戏材料,还可以定期开放农村学校的计算机机房,委托高年级学生或者教师协助留守婴幼儿与外出务工的婴幼儿父母通过网络交流,增进婴幼儿与父母之间的互动沟通,加强父母对婴幼儿的关照。此外,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0~3岁儿童照料服务体系[13],对农村留守婴幼儿给予政策倾斜,在不打破婴幼儿与稳定照顾者建立良好依恋关系的前提下,提供与其年龄相适宜的短期照料服务,缓解留守婴幼儿家长生存、就业与养育之间的冲突,也可以达到科学养育的示范效果。同时,精心遴选育儿书籍、绘本、玩教具与数字化教育资源,编制育儿手册与画报,形成基于农村社区的婴幼儿家庭教育公共资源库,供留守婴幼儿家长借用,形成共享流通机制,也可进一步丰富家庭教育指导与支持的形式,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

婴幼儿家庭儿童
家庭“煮”夫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恋练有词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隔姜灸治疗婴幼儿呕吐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