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上海“海派”文化游戏场的兴起研究

2019-03-21储著斌

传媒论坛 2019年18期
关键词:游戏场屋顶花园新世界

储著斌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北京 100000)

一、引言

鸦片战争后,上海的地理位置凸显,逐渐发展成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桥头堡,其自身的近代化发展线索也因此表现得最为明显。伴随着西人的活动和西方自然科学的传播,部分西方新奇事物也传入中国,其最先登陆的就是上海,由此促使上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海派文化。中国传统的娱乐业主要以戏曲和部分体育类项目等为主,西方近代娱乐方式和新奇事物的传入,对传统的娱乐业形成强大冲击,一时间形成了中外荟萃、百艺杂陈的局面。游戏场的产生和发展就是这一历史变化的生态诠释和最好体现,同时也成为海派文化典型的代表形式。本文主要探讨上海游戏场的兴起,展现近代化在上海大众娱乐业上的发展过程。

二、张园模式与综合性娱乐场所的雏形

张园在近代上海社会娱乐业发展中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多种娱乐形式共存发展的综合性娱乐场所模型,为后来经营性游戏场的创办提供了借鉴。张园于1885年正式对外开放,很快就吸引了各方来客,成为上海市民社交、集会、娱乐、游玩的公共场所。随着游园观众的大量增加,经营性的娱乐业、餐饮业也很快出现,使张园成为名副其实的综合性游乐场。

张园的经营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公共性

张园是当时上海唯一一家向全体市民免费开放的私家花园,游人不分男女老幼、民族籍贯皆得入内。每当社会上有大事发生,就有人在张园集会演说,如边疆危机、学界风潮、地方自治等。孙中山先生自海外归国准备就任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之前就曾在张园发表演说。据熊月之先生统计,从1897年12月到1913年4月,张园举行的较大的集会共有39起[1]。张园还时常举办各种中外展览及体育比赛,极大地丰富了普通上海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多样性

张园的经营项目是多样的,有滩簧、书场、髦儿戏、弹子房、抛球场、脚踏车、饭馆、茶楼、照相馆等,人们在欣赏花草树木的同时还可以放松手脚、品尝美食。“本邑租界各花园,地址以张园为最大……,园内有弹子房、点膳铺、抛球场、茶座、照相馆等。”[2]三是趋潮性。张园是晚清上海最大的公共娱乐场所。上海市民求新、求变、喜新奇的市民性格决定了它必定是展示潮流、流行的场所。张园自1885年开放以后,每一年都举办焰火表演。

在1882年上海出现第一盏电灯后,1886年10月,张园便试燃了电灯。张园对外开放以后,张叔和还把欧洲新近发明的照相技术引入张园,作为一种娱乐项目来经营。

三、游戏场文化的兴起过程

1912到1917年间上海游戏场的兴起过程与当时上海的巨商黄楚九紧密相关,他所创办的楼外楼、新世界、大世界在所有游戏场中极具代表性,这三家游戏场的兴替轨迹可以作为是上海游戏场的兴起过程。

(一)楼外楼,国内首创之游戏场

1912年4月4日,黄楚九“择地英租界二马路大新街转角,自建高大最新西式戏园”[3]新新舞台,步入娱乐领域。此时上海传统戏馆林立,有丹桂第一台、迎贵仙园、大舞台、新桂茶园、群舞台、群仙茶园等,新式戏园也已有西人的兰心剧场、新舞台等,娱乐领域竞争激烈。新新舞台“特聘京津最高等文武艺员会串文武各戏,并请天知派改良新剧大家编演爱国、强种、哀情、爱情各新剧。”[4]

1912年11月7日,京剧伶界大王谭鑫培应邀到新新舞台献艺,在申城引起轰动。“谭叫天名望隆重,前清时都人称为谭贝勒,其高贵可知。论其资格,剧界中已无前辈,音调之美,尊之为伶界大王,实无愧焉。”[5]

新新舞台还根据实事编演新剧,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先生在上海火车站遇害,新新舞台即编演实事新剧《宋教仁遇害》,上海市民前来观看者络绎不绝,反响强烈。“民国伟人宋教仁先生横罹惨祸,事甫发现新新舞台即编成时事新戏,名曰宋教仁遇害。悬之门口、登之报章,为先发制人之计。于二十八夜邃行开演。……七时余已人满为患,后至者尚络绎不绝。以座无隙地俱环立而观,甬道之上亦拥挤不堪,竟至不便行走。”[6]

1912年黄楚九接受其好友孙玉声的建议,在新新舞台楼顶开设屋顶花园,并定名为楼外楼,择日11月24日开幕营业。楼外楼的落成具有开创性意义,它是上海第一家综合性游戏场。之前上海的娱乐场所大多是专业性的,楼外楼在充分借鉴日本屋顶花园和张园的经营模式后,将多种娱乐项目合到一起经营,并以此来招揽顾客,这点是海内首创。后来的新世界和大世界游戏场的经营理念都没有脱离楼外楼的创办经营理念,那就是:“古今中外诸艺杂陈,同场竞技的大众化娱乐场所”。

楼外楼“自平地以达屋顶高至百尺。梯级盘旋共有九层,且地址宽厚,亭台屹峙,妙在四面凌空,视线所至毫无阻滞,高瞻远瞩,举沪江全境尽在眼中”[7]。那时候的上海多为矮房,所以入夜登楼外楼,极目远眺,沪上万家灯火尽收眼底,游目骋怀确实令人胸襟开阔。“在夏天晚上,据着琼楼高处,所谓屋顶花园,泡一壶茶,和一二知己,谈谈天,乘乘风凉,真是舒服异常。那游戏场的开创第一家,便是楼外楼。”[8]楼外楼的经营还很能抓住上海市民求奇、求新的性格。黄楚九在门口装上一部进口的电梯,直上屋顶花园。在楼外楼的入口处,黄楚九还特意安置了四块从国外进口的哈哈镜,游客只要对镜一照,镜中立即出现了自己畸形的影像,也是上海人所没有见过的。主要的游戏项目是屋顶四角的四个游戏场,主要演出北方曲艺、南方说书、杂耍魔术和各地滩簧等。为了遮蔽风雨,楼外楼还特地造了一间玻璃厅棚,为游人遮蔽风雨。由于屋顶花园的创意及楼外楼为游人带来的美景,其游人一直较多。

(二)新世界,汇通古今中外、诸艺杂陈

楼外楼经营的成功给了黄楚九莫大的鼓励,这使他看到经营游戏场存在的巨大商机。碍于楼外楼条件有限,无法施展,1915年黄楚九联合楼外楼的生意伙伴经润三在上海静安寺路与西藏中路交叉处创办了新世界游戏场。1915年夏天落成,楼高三层,并于当年8月4日开幕营业。它在戏曲种类和游戏项目上搜罗齐备,“滩簧戏法皆齐备,情节离奇趣味深。楼上有楼真轩敞,登楼眼界焕然新。商场陈列惊奇足,建筑未有如此精。破费小洋仅两角,大菜也可吃一顿。……各种游戏分门类,南腔北调动人听。说书评话多惟妙,还有花园载屋顶。欧美运到新奇物,五光十色无穷尽。……外洋运到影戏片,点心大菜洋洋精。”[9]游戏场一楼设有跑冰场、弹子房、电影院和专唱京剧的大京班;二楼主要是专演地方戏(如南方歌剧、北方大鼓、昆剧等)、滩簧(如苏滩、甬滩等)、说书、文明戏、杂耍等的小场子;三楼是屋顶花园,设有茶室和供应中西菜肴的餐厅,并有供应香烟、水果的小卖铺。

新世界的营业状况一直很好。“(新世界)地临跑马厅,冯槛远眺,心目为爽,地位既较楼外楼宽展,杂耍又较众多,楼外楼的生意都给它吸引过来。”[9]当时的电影场放映从外国进口的惊奇片,很是吸引人,另外跑冰场、跑驴场也很受青年男女的欢迎。[10]新世界经营的成功引发了黄楚九与经家的矛盾。后来,黄楚九退出新世界后于次年开办大世界游戏场,其规模和娱乐项目数都远远超过新世界。新世界为与大世界竞争,将马路北边的三层楼房盘下,辟为新世界北部游戏场,并在中间马路处仿照苏州火车站修建地道沟通南北。这一措施确实使新世界的游客增加不少,但由于工程技术原因,地道出现漏水现象,后渐渐废弃,反成新世界累赘。

(三)大世界,后来居上、远东第一

楼外楼及新世界的成功创办与经营,在上海商界造成了巨大的轰动。继新世界后,多家游戏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详见表1)。

黄楚九退出新世界后,自然也不会甘心放弃娱乐业经营。1917年春,他“择地英法交界之爱多亚路即西新桥堍,特建大游戏场”[11],即后来的大世界游戏场。大世界从1917年春天开始兴建,并于当年7月14日开幕营业。大世界初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12],总建筑面积14000多平方米,并请闲闲居士为拟景,形成“飞阁流丹,层楼远眺,亭台秋爽,广厦延春,风廊消夏,花畦坐月,霜天唳鹤,瀛海探奇,鹤亭听曲,雀屏耀采”[8]共十景,附庸风雅,想籍以号召游人,提升大世界的文化内涵。

经营上,黄楚九在娱乐项目上求全、求新、求精。大世界“内容有花园及屋顶花园、商场、剧场、各种书场、特别大厦、共和厅、美术界、动物院、弹子房、中西餐馆、中东名寮、鸳鸯池、金鲤池与大观楼、四望台、招鹤、题桥、登云各亭并旋螺阁诸胜;艺术则有小京班与超等女伶会串京剧,优美社女子文明新剧,日本松旭斋天左男女大魔术团,大发公司订定特级之最新电光影戏,天津班男女各种杂耍,宁波时调文明书、女说书、苏州著名评话反弹词、滩簧、广东潮州特别焰火;至种种游戏,则有走线飞船、机器跑马、升高椅、升高轮、秋千架、各种电光、西洋镜、哈哈镜等;并蒙诸大文豪设立文虎社,每晚悬挂灯虎,并有诗钟征联文人游戏,各品射中及揭晓后,以游券或薄彩车酬,藉助雅兴。”[11]

“百艺杂陈的综合性娱乐空间,把民间性和大众性有效地融为一体;把中西、古今、雅俗不同的文化形态紧密地浓缩于一地,在人与空间的不断转换中,多种文化形式被匆匆而又广泛地吸纳,遂为上海民众打开了一个博览式、开放式的文化橱窗。”[13]那时候,大世界的乾坤大剧场采用机关布景,剧目都是男女演员合演,很受市民欢迎。“大鼓书场有吉评三的‘戏迷相声’,人人笑的口技;南方的昆剧,有穆藕初创办的仙霓社;绍兴大班,常演连台本戏;苏滩的王美玉,文明戏的顾无为,汪优游,独脚戏创始人王无能,评弹夏荷生等。潘家班子的走钢丝、转碟、车技、顶缸和飞人等令人叹为观止。”[14]大世界内“文虎团体萍社,常假那儿张灯悬迷,翌日即在报端披露”[8],大受游客欢迎,初仅两处,后增至四十余处。为了介绍大世界每天演出内容,并进行文化宣传与推销,大世界还出版《大世界报》,由孙玉声任主编。每日一期,八开四版。第一版即介绍大世界当日各场次的演出节目表,二三版为文化拼盘,第四版主要是黄楚九旗下一些公司的广告。上海大世界是近代上海娱乐业转型的典型产物,也是海派文化的典型代表。当时,它不仅是上海都市娱乐文化的标志,而且也是上海城市的象征。

三、结语

从张园到大世界,体现了上海游戏场文化的兴起过程,也体现了在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上海大众娱乐业态的近代化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生动缩影,也是海派文化形成的形象展示。游戏场的产生和发展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提供了文化上的支撑,丰富了上海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成为展示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西方文化的一个窗口。游戏场“汇通中外、诸艺杂陈”和融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商业经营模式以及现今商业综合广场的经营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

猜你喜欢

游戏场屋顶花园新世界
林间游戏场
黄少媚:新世界的追求,不止于此!
在我们的秘密花园, 只需安心做一个孩子
呼噜猫的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防水材料选择与应用
南京最美“网红”屋顶花园
旧报纸雕出新世界
“P”出个新世界
下棋
美出你的风采——我和我的屋顶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