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参加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有感

2019-03-21

成才 2019年4期
关键词:总书记思政课堂

2019年3月18日上午,我怀着神圣与光荣的心情,走进了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获邀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我代表全国初中思政课教师,作了题为《努力当好学生的引路人》的7分钟发言,《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等全国各大媒体均作了充分报道。当天,在认真聆听完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我们8名发言人及近170名与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体起立,长时间热烈鼓掌。习总书记缓步走到发言席,与我们一一握手。与我握手时,我感到习总书记的手很宽厚很有力量。我激动地说:“总书记好,我来自武汉市解放中学,我叫吴又存。”总书记微笑着说:“好,你讲得好!”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初中思政教师,能参加如此高规格而意义重大的盛会,能代表全国千千万万个中学教师表达心声,能把我26年来在思政课教学中所取得的经验和心得,讲给习总书记听,我感到无限荣光!这不仅是我教师生涯发展中的里程碑,更是对全国初中思政教师的极大褒奖和鼓励。

那么,在新的形式下,我们如何做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呢?笔者结合自身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以及向习总书记汇报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要提升对思政课地位和价值的认识。

有一句顺口溜:“教政治很简单,对着书本画圈圈。”其实,教好思政课可不容易,这门课程是让莘莘学子们终身受益的做人学问。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习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我们要正确、科学地看待思政课的地位和价值。思政教师要更加挺起胸膛,告别自卑,坚定、执著而自豪地站在讲台上,内心时刻提醒自己“我的责任重大”。思政课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教育人的精神的生长和充盈,是培根铸魂的事业,是塑造学生心灵和灵魂的工作。思政课是任何学科不可取代的,决不能让思政课边缘化。人没有思想就谈不上创新,民族没有情感,就不会被感动。一定意义上说,思政课承载的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2018年6月,山东淄博某学校发生了一宗骇人听闻的案件:有个班级总是考第二的同学残忍杀害了班上总是考第一的同学。凶手作案的动机很简单:杀了第一名,他就会是班级第一名了!还有,2019年初媒体报道的湖南衡阳13岁少年锤杀父母的惨案。这不得不令我们每一位教育人深思:我们的教育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我觉得我们的教育首先应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决不能培养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考试高分的屠夫。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我们要培养崇德、守法之人。

在向习总书记的汇报中,我谈到了每个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我的“开学第一课”不讲授课本知识,而是采用情境表演、小组讨论、今日说法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思政课与个人成长成才的内在联系。从心理扭曲的刘海洋到道德落空的马加爵,从法治意识淡薄的药家鑫到追悔莫及的林浩森,从热衷看星象书的迷茫到啃老族的悲哀,使学生从中认识到成人为先、德育为首的道理,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或发人深省的案例,让学生逐渐领悟到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可能通过奋斗追补,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终生。

我们教师眼里不能只有“考生”,而没有“学生”;我们的“教研员”不能变成“考研员”。如果我们把课程文化等同于考试文化,把教育窄化为分数,那就无异于“辛辛苦苦地贩卖知识,兢兢业业地误人子弟。”所以,我们要教在今天,面向明天,不仅关注学生一程,更关注学生一生。

其次,思政课教师要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

这次大会,习总书记对办好思政课发出了时代最强音!同时也给我们思政课老师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反复强调上好思政课教师是关键。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育人者要先受教育。我们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思政课永远与政治相连!思政课教师首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真信真懂,要做道德的标杆和政治的导航人。试想:一个在思想上不认同社会主义制度,不拥护共产党领导的人,怎么能够坚守社会主义阵地,又怎么能够在课堂上发自肺腑地唱出社会主义的赞歌呢?所以,我们应责无旁贷地用心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直气壮地讲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目标。思政教师应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党的理论和政策的传播者,引导学生看到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国家的富强,并结合实际进行讲解,让学生真正信服。

再次,思政课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方法。

在一般人眼中,思政课是一门学生不爱学、社会不重视的“副科”,思政教师往往与“刻板”“灌输”“死记硬背”联系在一起,有人戏称其为“贝多芬”(背多分)、“赵先生”(照本宣科)、“吴先生”(误人子弟)。我们有些思政课老师上课具有催眠作用,不少学生睡觉,几个学生经常“长睡不醒”,这些现象都值得我们好好反思。我们要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习总书记也再三强调要活学活用,不能照本宣科。我们的课程不是硬性的灌输,不是声嘶力竭的喊口号,不是苦口婆心的道德说教,而是精神力量、人生价值和生活态度的传递。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真正一堂好课,不仅仅传授学生知识,更教给学生一种信念,一种价值,一种不懈地追求!

思政课堂应充满诗意。思政课教师不是诗人,但要有一颗“诗心”,在教学过程中应大胆创新,不断活化自己的课堂,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使思政课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逐渐喜欢上自己的课堂,实现从“有意义”到“有意思”的转变。在向习总书记汇报时,笔者谈到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吟诵诗词,运用诗词进行思政课教学,让历久弥新的诗句点亮课堂;有时在课堂上还常常范唱健康活泼、格调向上的歌曲,让歌声在课堂上飞扬,学生感到特别亲切,不仅能渲染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而且能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使教学内容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

譬如,在讲授“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这一主题时,笔者曾引用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接着,笔者进一步解读:“毛泽东托梅寄志,一改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孤寂凄愁的梅花形象,凌寒挺立的她用俏丽的花枝给世界增添春色,甘当报春使者,却并不与群芳争春,掩映在百花丛中露出欣慰的欢笑。”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梅花象征着什么?体现了怎样的精神或情怀?”学生讨论作答后笔者进行归纳: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中国共产党就是那傲霜斗雪的梅花!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内忧外患的政治环境决不屈服、英勇无畏、斗争到底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表现了共产党人谦逊脱俗、豁达大度的崇高美德和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参会期间,笔者当着习总书记的面,还声情并茂地吟诵了汶川大地震后王久平的诗《生死不离》:“生死不离/全世界都被沉寂/……血脉能创造奇迹/你的一丝希望是我全部的动力”,让大家一同感受中华民族“不抛弃、不放弃”、面对困难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执教九年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笔者尝试诗词创作,仿照李清照的《如梦令》填了一首词:“常赴自治区域∕民族欢歌相聚∕尊重且互助∕更启破冰脚步∕归渡∕归渡∕梦回大陆循路。”引导学生领悟到海内外中华儿女是一家人,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在讲授“积极进取、意志坚强”这个主题时,为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我来了一个汪国真的配乐诗朗诵:“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正因为我在课堂上把自己放在诗词里,所以能触碰学生心灵最柔软的地方,学生对特定的价值观有认同并心悦诚服。在讲“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时,我结合安徽凤阳小岗村1978年实行包产到户的历史,唱起新编花鼓戏:“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干起了大包干,家家户户有陈粮。”学生和着节奏,唱起了衬词:“咚不隆咚锵,咚不隆咚锵,咚不隆咚锵咚锵咚锵锵锵……”,课堂被歌声激活,心灵让歌声导航,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思政课堂应充满情感。习总书记也强调,思政课教师情怀要葆有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教师的情怀就是那山中仙、水中龙。所以,思政课教师要真正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语言需要情真意切,交流需要发自肺腑,上课需要激情澎湃,课堂需要真情涌动。思政课不是游离于师生生活之外的事物,不是高高在上的训斥,而是俯首凝神的注视、深入灵魂的抚摸。

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深情地回忆了一件往事: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穆青等同志撰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他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思政课老师叫张大义。平时严肃的他,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几度哽咽,尤其讲到焦裕禄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疼痛难忍时用棍子、茶杯等硬物顶着肝部,以致藤椅右侧被顶出一个大窟窿时,张老师泣不成声,同学们也流下眼泪。这给当时仍处于少年时期的习近平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后来从政后,他曾多次前往兰考县焦裕禄同志纪念馆进行瞻仰,焦裕禄鞠躬尽瘁、勤政为民的感人精神,始终是激励习近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不竭力量。

在向习总书记的汇报中,笔者还谈到自己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以情育情,使学生在学习中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与老师共哀乐,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在讲授“孝敬父母”内容时,我在课堂上来了个“真情告白”,眼含热泪地讲述了母亲背着小木箱走街串巷卖冰棒、提着竹篮四处吆喝卖馒头供我读书的真实经历,深深震撼了所有的学生,很多学生潸然泪下。这时,我带领学生一起吟诵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引导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是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的要求。我还经常布置“孝敬父母我能行”“为父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等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把孝敬父母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要求学生写出心得体会,附上父母反馈意见。有的学生周末帮助父母拖地,有的第一次下厨炒菜,有的帮忙剥鹌鹑蛋,有的帮父母捶背,有的拿镊子帮妈妈清理白发……我则给每位同学写上热情洋溢的评语加以肯定和鼓励:“只有相互付出的爱,家才温暖”;“能帮妈妈洗脚,值得点赞!但不能‘一洗了之’,以后还要常常为父母分忧哟”;“你是一位懂事的好孩子,你会成为父母的骄傲的,我坚信这一点”;“我为你的‘清白发’感动,愿你永远做妈妈贴心的‘小棉袄’”……这些活动润泽了学生的感恩情怀,促进了学生的品德发展。

思政课教师的经历和情怀是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往往会融入个人深刻的情感体验,负载着思想的泪和笑,承托着师生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故能打动人,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而我始终认为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一个好的思政课教师,有时需要用整个生命去呐喊!教学最忌是无情,不要把思政课上成了“木乃伊”,原来生动的内容变得乏味,思政课最具塑造灵魂的作用。如果精神大厦建构不起来,任你科技再发达,物质再丰富,这个民族也是苍白的,挺不起脊梁的!

最后,思政小课堂要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思政课不是干巴巴的说理,不是死沉沉的教导,不是局限于校园的藩篱。学习思政课要“两耳常闻窗外事”,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关注时政热点,聚焦社会焦点和世界风云变幻,把思政课堂延伸到社区、公园、博物馆等社会场所,在体验中感受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

在向习总书记的汇报中,笔者谈到经常让学生轮流进行“课前5分钟时政演讲”,形成雷打不动的刚性制度,哪怕毕业年级也不例外。每天中午,我在办公室里与学生共同修改文稿,不知疲倦地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学生演讲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鞭挞丑陋、弘扬正气。我用手机录下整个过程,留存宝贵的录像资料上传到班级QQ群中与家长和学生进行分享。学生时政演讲的过程,就是关注国内外大事、自身成长的过程;让学生走上讲台公开演讲,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对时政热点进行评论,提高了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辨别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若干年后,学生可能忘记了背过的某些定义和原理,但可能对曾经登台进行时政演讲的经历刻骨铭心……笔者曾先后带领学生赴市民之家聆听了吴天祥、夏菊花、赵梓森三位武汉市首届功勋市民的演讲;与从首都载誉归来的全国道德模范江家姐弟进行面对面地对话,分享了他们精彩的人生感悟。

从教26年来,笔者坚持把党的教育方针贯穿于课程之中,潜心研究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由于我一直用一颗宁静、柔软的心经营着“三尺讲台”,我执教的思政课逐渐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课,学生把我当成他们心目中的“男神”。这些都成为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增强了我的专业自信,一直激励着我努力奋斗!这些年来,在各级组织的培养和关爱下,我先后被评为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全国优秀政治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武汉“黄鹤英才”名师,江岸区首届十大名师,并成为教育部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编者,初步实现了自己当一名最好思政课教师的人生追求。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召开,荡涤着思政课教师的心灵,昭示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崭新的春天!“我要做新时代最好的初中思政课教师!”虽然这个“最好”可能永远达不到,但在我的心中牢牢树立了一个人生和事业的标杆,那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和不朽的教育信念!

猜你喜欢

总书记思政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美在课堂花开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