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发展问题与推进策略

2019-03-21曹旭平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苏州农产品

曹旭平

(常熟理工学院 a.经济与管理学院;b.苏州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心,江苏 常熟 215500)

当前,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2017年中央1号文件与苏州1号文件均提出要大力培育“互联网+”现代农业新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与现代农业产业资源、产业链及管理服务等诸多领域融合发展,进而催生出现代农村经济的新业态,驱动地区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国外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较早,“互联网+”农业发展较为成熟,许多学者对“互联网+”农业技术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农业信息技术作用等进行了深入研究。Ahmed M等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农业生产、管理和销售各类生鲜农产品,并提高农业企业及农民的收入[1]。Zanello G等研究了农业信息化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并对信息化对农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2]。我国的“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相对较晚,但发展迅猛。倪喆认为,互联网技术对我国农业的渗透已经成为新常态,并将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但这一过程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3]。杜松华等基于广东绿谷模式提出了“互联网+”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四大原则及九个特征,四大原则主要指农户企业及政府的良好公共关系、低成本高品质农产品及服务提供、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及设备、农产品及服务使用生态破坏少[4]。阮荣平等基于1394个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实际调查发现,这些主体普遍存在获取信息渠道单一及意愿不强烈,其信息需求与政府信息服务存在脱节等问题[5]。唐善茂等进行了“互联网+”对广西农业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发现“互联网+”对16个指标中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农产品有效流通等三个指标的影响最大[6]。综述可知,“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涉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各个环节,无论理论分析还是实践层面均有诸多未知因素可供研究探索。本文主要对苏州“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发展的资源禀赋状况与推进中面临的问题及挑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

一、 苏州“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发展概况

近年来,苏州积极响应国家“互联网+”现代农业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农业信息化工程,推广信息化等新技术在新型农民创业创新中的实践应用,推进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活力,培育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目前,其“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一)苏州新一代信息产业与农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各类智能化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苏州大力推进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产业与农业的融合发展,积极打造苏州农业新业态及新体系,重点建设了蔬菜、畜禽、水产、粮食等一大批物联网示范生产基地;还对农业地理信息、农业综合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产销对接等重点环节配置了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基本建成了一个多功能的现代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此外,还建成水产、水稻、畜禽、园艺等一批智能化物联网应用基地,主要包括14个江苏省农业信息化基地,21个苏州市“智慧农业”基地,41个智能化设施种养示范基地,14.2万亩物联网技术应用地,物联网技术用地占规模化设施种养比重已超22%。例如,常阴沙农业园建成了2万亩规模水稻精确栽培与生产智能系统;同里长漾、阳澄湖农业园、太湖园区对渔业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集成,建成了一个“六合一”的渔业智能生产管理平台,可全程对渔业养殖进行信息化管理与控制[7]。

(二)苏州农业信息化进程效果明显,“互联网+”农产品的产销对接系统已基本建成

现阶段,苏州市农产品市场特征主要为买方市场,“互联网+”背景下的苏州农产品产销对接已呈现出全新的模式,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农产品交易变得更为便捷精准,并且贯穿于农业生产、物流、加工、销售等所有环节。2014年出台的苏州农业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农产品产销对接系统,以解决苏州地区农产品“买难”与“卖难”的问题。为实现这个目标,苏州市政府对全市各类农业生产与流通资源进行了系统整合,并提供一系列信息服务、产品对接服务等,确保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农产品消费者、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及透明。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还对农产品产销对接试点、农产品质量监督试点及各类信息服务点进行了财政支持。目前,苏州“互联网+”农产品产销对接系统已基本建成并运行良好。

(三)形成一批本地品牌电商平台及企业,苏州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态势良好

“互联网+”背景下的苏州现代农业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已经形成了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品牌电商平台及企业,苏州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及销售量均呈逐年上升态势。其中,品牌电商平台主要有常客隆集团打造的“家易乐”、优尔食品公司的“淘豆网”、地方政府与顺丰等企业联合打造的“苏农风采”等。“电商村”也是苏州“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志之一,有着“中国淘宝村”及“大闸蟹村”双重称号的肖泾村大闸蟹网上年交易额已经超过了5亿元。此外,苏州还有“枇杷村”“水八仙之乡”等诸多具有本土特色的国内知名电商村。2014年以来,苏州已有4批共13个村被评为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村,5个镇被评为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据不完全统计,苏州全市10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及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网上年销售额已超过20亿元。

二、 苏州“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虽然苏州“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主要涉及政府管理、人才储备、物流服务、融资服务及农产品质量等方面。

(一)苏州“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发展顶层设计缺乏,政府投入与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苏州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与新业态发展方面已取得较多成绩,但整体来看,在“互联网+”现代农业新型业态发展规划方面依旧缺少顶层设计,相应的政府管理职能亟待加强。2016年12月出台的《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但具体支持方案及细则仍有待进一步出台,以便强化政策引导及支持效果。比如,“互联网+”农业需要在基础设施、设备、通信、网络营销等方面有较大投入,但由于苏州各区县普遍缺乏相关系列扶持及引导政策,导致“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各类资金投入不足与信息共享困难,难以满足新形势下苏州“互联网+”农业发展的需要[8]。2017年9月,苏州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从“农业生产智能化、特色产业电商化、行业监管精准化、信息服务便捷化、资源保护可视化、决策支持数字化”等6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提出到2020年,苏州市农业信息化的覆盖率要达到70%,农村电商交易额要达到45亿元/年,规模设施农业的物联网技术应用覆盖面积要提升到22%以上(江苏省的指标为20%)[9]。其实,苏州市规模设施农业的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占比22%的指标目前已经实现,从发展角度看,2020年的该项指标应该得到更进一步提升。此外,张家港、常熟、昆山等各区县也需要针对此文件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及应对措施。

(二)基层“互联网+”技术服务人才紧缺,农村物流配送服务水平偏低

苏州基层“互联网+”技术服务及管理人才缺乏比较突出,尤其是许多乡村农民不会操作信息化设备、电商平台甚至是智能手机,农村电脑及智能手机等终端的普及率并不高,农民网络化程度偏低成为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互联网+”背景下的苏州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更多既懂互联网技术、又懂农业种养殖或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苏州急需补足这一“短板”。调查显示,苏州众多农村电商企业普遍反映吸引客服、美工、运营和技术等人才在农村工作的难度较大,出现“高端人才稀缺,中端人才难留”的困局。

此外,物流瓶颈是苏州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老大难问题。部分农村交通条件并不理想,许多物流配送终端只能到乡镇一级,无法覆盖村级农户。物流成本偏高也是影响苏州农产品电商营运的又一难题。以吴中区为例,其农产品对外销售主要采用顺丰及邮政两家物流公司,例如,2017年5斤盒装枇杷通过顺丰发往北京,枇杷售价约100元,专用包装加运费约84元,几乎与枇杷售价持平[10]。由于农产品易腐特性对运输过程中的保鲜技术要求较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物流成本增加,再加上物流公司选择余地较小,导致国内消费者网购苏州特色生鲜农产品的价格不低,这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本地农产品的价格及市场竞争力,长此以往将不利于苏州“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三)“互联网+”农业融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农村信息服务及利用水平偏低

苏州是长三角发达经济圈,其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全国领先,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是,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小微电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这些企业大都处于创业初期,其核心资产主要是品牌声誉、交易平台和待售存货等,这些很难符合银行的抵押品条件。另外,苏州金融机构提供的农村金融产品数量也相对偏少。因此,资金问题严重制约了苏州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苏州市妇联开展的“农村妇女在发展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子商务中的现状”调研显示,苏州农村妇女电商面临主要困难按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市场打不开、形成经营特色难、缺乏资金及贷款难、技术难度高、想获得的知识从现有培训中难以得到、租地难和租金高。可以说,资金问题是影响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11]。

此外,苏州农村信息服务及农民利用信息水平也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由于涉农信息存在于农委、农办等各个不同部门,不利于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另一方面,农民获取、利用和挖掘各种有用的农业信息能力也不足,因此也较容易出现政府提供信息与农民所需信息不对称现象。

(四)“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及品牌意识不足问题突出,不利于消费者权益保护与苏州品牌打造

农产品质量问题是网络销售市场的一大难题。如在淘宝网等众多电商平台上,数以万计的商家店铺销售“阳澄湖大闸蟹”,其中很多卖的都是假冒“阳澄湖大闸蟹”,这些假冒商品许多是来自阳澄湖周边散户渔民及池塘散养户,只能称为阳澄湖附近地区的大闸蟹,无法佩戴正宗“阳澄湖大闸蟹”的“防伪蟹扣”;有的假冒商品则来自江苏太湖、固城湖、高邮湖等地;最恶劣的行为是通过佩戴假“防伪蟹扣”来网售“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以致出现许多不法商家专门贩卖“防伪蟹扣”及包装等。除了大闸蟹之外,许多非法商家还通过微信、微店、淘宝等渠道销售生鲜产品,“以次充好”牟取非法暴利。农产品质量存在问题不仅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也极大地影响了苏州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打造。此外,苏州不少农产品电商企业存在品牌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的问题,许多苏州小型农村电商企业、电商从业者,仍旧处于低水平模仿阶段,缺少自主品牌,竞争优势有待增强。比如,苏州渭塘珍珠的线上竞争尤其激烈,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新产品刚上网销售一天就被人模仿了,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三、 苏州“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发展的推进策略

(一)出台“互联网+”现代农业融资系列扶持政策,优化健全考核奖励机制

地方政府要对苏州“互联网+”现代农业制定统一的战略规划并出台系列引导与扶持政策。首先,要增设苏州“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专项引导基金,整合涉农项目向“互联网+”现代农业倾斜,推动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其次,要加强地方政府担保体系建设,推动设立还贷周转金等,为有发展潜力的农村电商企业贷款提供保证;要加强苏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健全农村电商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电商领域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优化农村电商信用环境。要鼓励苏州各类金融机构创新诸如农业P2P网络信贷融资、基于大数据的小额信贷融资和供应链融资等新型农业投融资模式,拓展苏州“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融资渠道。据悉,政府打造的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已正式运行,现已接入近50家金融机构、1.3万多家企业,重点破解苏州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苏州邮储与农行已先后推出“电商贷”业务,此类业务需要更多的银行加入推广实施。最后,要完善“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考核奖励制度,对发展好或有发展潜力的项目要给予资金支持,并落实相关税收减免、金融信贷和其他扶持政策。

(二)实施新农人培育行动计划,夯实“互联网+”现代农业人才队伍

人才是推进苏州“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首先,苏州涉农部门员工要多“走出去”学习各种“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这有利于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提升管理水平。各区县要成立“互联网+”现代农业专项人才建设小组,加快“互联网+”现代农业专家智囊团的队伍建设,长期主动为基层农民服务。要不定期对基层农业信息员进行规章制度、业务技能等多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个人素养与综合服务能力。其次,要加快培育苏州“互联网+”新农人,积极实施“引进来”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发展战略。一方面,要加大国内外“互联网+”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推进苏州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等返乡创业发展现代农业;另一方面,要立足内部挖潜,建立本土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推进苏州农民使用智能手机、电脑及上网等技能培训工作。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苏州市政府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见的通知》,2016至2017年,苏州已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000名,其中部分为“互联网+”新农人。

(三)加快“互联网+”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物流及农业信息服务水平

加强苏州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进一步促进农村宽带提速降费,提高苏州农村宽带普及率。要积极开展苏州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引导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动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建设更多优质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

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环节及推动力因素,要加快推动村落间物流枢纽站场建设工程,健全村级物流服务点,提高苏州农村物流综合服务水平。要强化围绕农产品上行的产品检测、冷链配送、仓储运输等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适合苏州农产品电商发展的高效物流配送体系。

要积极推进苏州现代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农村各类经营主体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与政策法规等一系列信息服务;要大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提升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覆盖面,使更多的苏州特色农产品卖出好价钱。据悉,目前苏州已建成村级信息服务站760个,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到60%,但这还远远不够,应该尽快使信息进村入户覆盖苏州市所有涉农行政村。

(四)积极打造苏州特色农业电商品牌,严格监管网售农产品质量

苏州各区县政府要教育及引导本地农产品经营主体注重品牌意识,注重农产品商标注册及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并进行品牌宣传,塑造苏州农产品品牌形象;要充分将地方文化内涵与网售农产品相融合,打造并提升苏州特色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并大胆进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等电商模式创新,形成地方特色农业电商发展的“苏州品牌”。

在农产品流通领域,推广运用互联网建立农产品可追溯性闭环系统,对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监控,培育特色产业全产业链电商发展新模式,真正保障食品安全。例如,2017年12月,苏州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已正式上线,批发商在买卖蔬菜时通过扫描小票二维码,就能扫描出蔬菜来源、是否有农药残留等信息。此外,要加强对苏州农产品电商法律法规教育及销售农产品质量的监管,严格定期对本地网络销售的农产品进行检测及监控,并严厉处罚农产品质量问题的相关责任人,确保消费者对电商渠道销售的苏州品牌农产品的信任度。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苏州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现代农业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