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技术在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综述
2019-03-21严欢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严欢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美国职业与个人教练协会(PPCA)把教练行为定义为一种动态关系,意在从客户自身的角度和目的出发,由专人教授他们采取行动的步骤和实现目标的方法,做这种指导的人就是教练。Mike McDermott、ALec Levenson 和Steve Arneson 认为,教练是关于塑造个体行为、意识、知识或技能的一对一的干预过程。[1]Perry Zeus 和Suzanne Skiffington 认为,教练是一种改变和转化,它关注人们成长、改变不良行为和产生适应良好行为的能力,尤其在改变过程中遇到困境时,给予受教练者及时支持。[2]经国内研究者拓展,其概念多整合为:支持被教练者全面成长与发展、改进与提升的过程,重点在于聚焦目标、激发行动、调整心态、引发学习、发挥潜能,使其拥有更为平衡、自我实现的工作和生活。
从学科发展角度看,国内对教练技术运用到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颇多,近10年高校教育类文献才逐步出现,但多注重素质技能、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个人成长及社会生活领域地应用,运用到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研究较少。对现有研究做如下归纳:
顾姗姗、肖强将教练技术应用于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方面,他们指出传统心理咨询、思政教育的常用方法存在的局限性,进而提出运用建立亲和关系、逻辑层次、平衡论等多种教练技术去激发学生行动。[3]李凡将NLP 教练技术应用在高职学生心理咨询中,他突出被教练者在态度、情绪、交流、意志等方面产生的积极治疗效果,并将该技术归纳为接纳、聚焦、选择、承诺四个核心方面,他分析教练技术运用后给被教练者带来的感受变化。[4]黄月琴将教练技术应用于高校贫困生就业心理研究,她认为贫困生在就业心态上缺乏自信,容易焦虑,因为经济限制,教练技术中的“换框”意识能把学生的信念“从失败转向反馈”,让学生以积极正向的角度去看待挫折和困境,以未来为导向去采取行动,为达成目标寻求资源和方法。[5]杨维在大学生人际关系辅导中运用教练技术,提出该技术运用的关键是师生互助平等,不是权威与服从,他还指出教练技术适用于大学生人际关系辅导主要从以下三点着手:奇迹式发问实现自我澄清,体验式辅导实现人际关系的自我定位,意义换框法实现真正的自我探索。[6]以上研究在剖析教练技术的运用时,甚少提及教练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教练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较为零散,研究基本强调教练技术的方法运用,少探索教练技术对被教练者的动态变化把控,被试者的前后差异性。李秀红、徐良林在高职农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实践中指出,农类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校开展教练技术培训,需要培养一批教练型的学生,促进农类专业学生自我认识、自助和利他,形成帮传带的效应。[7]董秋锋将教练技术的步骤分为明确目标、反映真相、心态迁善、激发潜力和计划行动五步,将教练技能主要概括为倾听、提问、区分和回应四类。[8]黄丽蓉将教练技术与生涯决策结合,建构“5R”生涯辅导模型来导入实施,使得学生能够重新聚焦、承认现实、认清关系,再掌握资源,主动承担责任,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具备引导意义。[9]
综上所述,引入教练技术驱动教育主客体、过程、形式与教育成效之间的良性循环十分必要,教师、高校选择恰当的教练技术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地应用需不断拓展,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