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德育教育探析

2019-03-21王喜江拜泉县龙泉镇明德小学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阶段德育

王喜江 拜泉县龙泉镇明德小学

小学是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念、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等重要人生品质的关键阶段。根据科尔伯格,这一时期的儿童发展处于前习俗水平(0-9 岁)向习俗水平(9-15 岁)的过渡期,学生的可塑性高。这一期间,儿童的道德判断意识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利益,以及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在这一阶段儿童主要是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即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他们没有客观完善的是非观和善恶观,进行道德判断的标准为“是否受到惩罚”,他们认为凡是只要没有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只要是受到指责、批评、惩罚的行为都是不好的。这一阶段,学生逐渐开始意识到本体与客体,逐渐顾及他人感受,能换位思考,他们对某一行为的好坏判断首先是看行为本身是否能够满足自身的需求,是否能够满足别人的要求,把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系看成是买卖的关系,他们觉得有利于自己的就是好的。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儿童逐渐走向习俗水平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整体高于上一阶段的儿童。习俗水平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认识社会的行为规范,还能够形成契约意识,认为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的舆论导向和社会规范。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接受社会制约、校规校纪等。到第二阶段时,人际关系的养成逐渐受到学生的关注,他们在集体中开始注重自己的言行,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评价,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把人际关系的和谐度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他们急需获得他人的认可,简单地认为受到表扬和夸赞即是“好孩子”。

基于小学生心理正处于成长发育的特殊阶段,在我国提出核心素养理念的大背景下,探究小学生的德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概念厘定

(一)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提出并不是偶然,而是我国教事业发展的产物。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文件一经公布,“核心素养”立即在教育界成为热议的话题。在笔者看来,核心素养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核心素养是指教学工作者及教育管理者要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的环境背景,确定教育培养的目标、找出适合的教育发展之路,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历史问题;另一方面,教师本身也要不断学习,使自己成为具备核心素养的高品质人才。

(二)德育

中华民族是重视“德”的民族。所谓“德”,不仅指要顺应自然、社会、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还要有为人处世的准则,更要有内心的道德情感和信念。其中,“道德情感”就是人的思想中个体选择与集体选择矛盾的产物,指征了人的道德理想与道德现状的结果。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德育工作特指学校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等有关人员,依据相关的习俗、规定,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整体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习惯、健全的行为品格以及正向的认知行为。

二、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我国现阶段小学德育现状分析

1.德育教育与学生生活实践脱节

在培养核心素养的大环境之中,德育工作可以通过教育的各个环节体现出来,具体可以分到每一科教学之中,甚至是校园环境之中。而如今的德育工作并没有将德育完全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德育和教书育人是不可分割的,或者说应该是同步进行的,甚至要先于文化教育进行,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个人修养与文化修养共同发展。

2.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的第一份教育,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家庭教育会以行为习惯的方式直接反映在孩子的集体生活之中。因此,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孩子的点滴变化都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结果,如果家校的沟通出现脱节,甚至沟通不畅,就会使得学生的发展受到影响。尤其是德育教育本身就是一项需要通过方方面面来协同的活动。

(二)核心素养下德育的意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新时期,我们的教育事业不仅要培养人才,更要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健全的通才、全才。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初级阶段,小学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

德育是一项特殊的教育工作。小学教育作为一个人接受正规教育的起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我国,对未成年的教育,尤其是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一直是党和国家的关注重点。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水平,是对其进行精神品质培养的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1]总的来说,培养新时期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就要从小学阶段抓起。

三、在核心素养环境中进行小学德育教育

(一)学校、教师要积极行动

1.老师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尤为深远,这一点毋庸置疑。尤其对小学生来说,老师的意见和言论永远是真理,小学生对自己老师的信任远远超过对父母的信任。小学生本处在对世界充满好奇、充满质疑的阶段,他们常常会对父母的言论提出质疑,但对老师的话却完全信任。因此,在德育工作之中,教师一定要发挥表率作用。首先是自己要积极主动学习,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再者自己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言传身教去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2]

2.营造良好的环境,润物无声

首先,建立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班集体是小学生进行学习、交往的最重要最主要的场所,同时也是学生进入的第一个正规、完善、系统的集体,是对学生的行为品德形成起重大作用的场所。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环境是一个多方面的系统的工程,既要求教师合理管理,又要求学生具有主人翁意识,还要求家长和学校积极配合。尤其是对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培养方面,需要让学生发挥自主性,自觉管理班级事务。对此,可以采用集体讨论制定班规班约、民主选举班干部、轮流值班等方法锻炼学生的自主性和民主意识、集体意识,真正使个体融入到班集体生活之中。

积极开展班级活动,充分发挥每一位同学的特长和优势,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会欣赏和自我欣赏,在无形之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开展志愿者服务、献爱心等活动,保持和培养孩子的善良和纯真,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开展各种比赛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召开主题班会,调动孩子们的爱国热情,积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及优秀道德品质[3];通过暑期夏令营、远程视频教育等方式,开拓孩子的视野,加强世界观教育,开拓眼界。

其次是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网络环境。校园是小学生进行学习、生活、娱乐、成长的重要场所,因此,营造一个什么样的校园环境是决定学生整体风貌高低的重要因素。好的学校环境要求有积极的校风校训,有丰富的人文素养和艺术气息。学校环境的设置要符合小学生这一群体的特点:活泼,但又要不失严肃。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创办艺术走廊、主题板报,学校也可以不定期举办各类体育比赛、演讲比赛,让学生充分参与各类集体活动。在积极活泼有竞争的环境之中,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

另一方面是网络环境,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当代的小学生基本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面对各类的网络信息资源,对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是一场心智的挑战。因此,营造一个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至关重要。老师和家长要合理引导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对此,学校可以建立一个专属于小学生的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设置益智游戏等。通过这样一个网站,学生展现出自己的另一面,老师和家长也能即时、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思想问题给予以及时修正;同时,通过网络也可以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二)家庭——学校积极配合

尽管学校是学生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和接受德育教育的最主要场所,但是,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学校教育的充分发挥离不开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家庭教育的完善也离不开学校教育的补充。因此,学校要与家庭构建积极的、有效的、及时的交流平台,让家长和老师全方位地认识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德育状况。只有这样,德育的工作才能更好地进行。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仍是我们小学教育的薄弱环节,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教师专业基础差,学校师资力量不充足,并且缺乏对德育教师的专业指导。德育教育方式过于简单,考查方式过于传统,没有深入生活实际。还有学校、教师、家长普遍忽略德育教育等等。因此,在培养“核心素养”的大环境下,首先要求教师要规范自身行为,家长要以身作则;其次要求家校双方紧密沟通,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以及思想的变化;最后,要求在生活中以渗透的方式点滴完成家庭教育中的德育环节,[4]在教学过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完成学校教育中的德育环节。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阶段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