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语境下电视编辑的角色转型与功能拓展

2019-03-21钟志强贵州广播电视台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传统媒体话语

钟志强 贵州广播电视台

一、引言

伴随着人们的经济能力水平的提升,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电视媒体是社会大众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媒介,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的媒体应用体系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新改变,电视编辑需要进行角色的转型的同时也需要进行功能的拓展,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电视媒体做到与时俱进,更具备市场的竞争实力。立足在广义的层面上来说,电视编辑作为电视生产阶段一个关键的环境,关联着前期组织以及后期的处理等环节。立足于狭隘的角度来说,电视编辑工作主要是把电视后期制作当做主流。所以,电视编辑的探究之路深入而持久。

二、新媒体语境下电视编辑面临的挑战

当前环境之下,不同类型的媒介载体呈现出来,在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借助移动终端以及网络终端进行信息的搜集是一种趋势,无论是电脑上的视频还是手机上的视频都给社会大众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因素,更是成为一大关键性的娱乐互动模式。除此之外,新媒体业态随之崛起,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以新闻资讯为例,新媒体形式多样,信息获取的即时性强,也逐渐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重要渠道,使电视新闻面临不小的竞争压力。如贵州广播电视台的《百姓关注》微信公众号,就是专门为受众提供新闻资讯的微信公众号。《百姓关注》自开通以来,很快吸收大量粉丝,目前已有粉丝超过53 万,被“新榜”评选为2018年中国微信公号500 强,排名415 位。由此可见,新媒体语境下,如何在这样的竞争压力下发展机遇,并积极适应和转型,是电视编辑面临的挑战。

三、电视编辑角色转型

在新媒体的语境之下,实现电视编辑的角色转型主要包括以下两大重点:

(一)全能角色

新媒体的大背景之下,对于电视编辑角色要进行重新的认识,对于电视媒体一直以来的发展要进行经验的总结,对于电视编辑角色所呈现出的不间断的变化特点要进行关注。分析电视编辑不难看出,后期制作是传统化的电视编辑的主流,报道的阶段编辑跟记者出现独立分离的态势。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两大主体群体的界限开始不再那么明晰,然而,在商业生产的模式持续性深入的大背景之下,大部分的电视媒体都会选用更为大众化的节目采编的方式,把信息的来源进行加工,如此的方式更多更频繁的应用于新闻采编的过程中,电视编辑的强化给予节目制作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随着媒体间相互竞争的愈演愈烈,电视频道进行品牌建设的力度也越来越深化,这也促使电视编辑所关联的工作范围更是越来越广,所以,电视节目的运营阶段,全能角色对于电视编辑来讲是当之无愧的。

(二)全新理念

1.明确定位、以人为本

新闻编辑的角色转型阶段,离不开理论的支持,这也就是所说的全新的编辑理念作为引导来对社会的发展新需求进行适应。当前,创新元素是电视编辑理念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电视行业的新媒体呈现,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这都离不开新媒体的背景下,对电视编辑的认知的全新定位,将准确的定位作为前提。随后开展具备针对化的有效维护,定位理念成为一大主线,不单单要对内容进行定位,更是要定位受众的群体,要明晰电视媒体面向哪些群体,选取哪种姿态面对观众,无论怎么说,以人为本是电视编辑的理念创新中始终要坚持的原则。以《百姓关注》微信公众号为例,该公众号在创立之初,就有明确的定位,坚持立足本地,对突发新闻第一时间报道,对政策解读不含糊,对正能量事件集中报道。《百姓关注》就是做到了明确定位、以人为本,选题围绕受众实际需要,内容真实可信,积极与受众展开互动,最终收获了极大的成功,大量原创新闻被转载,点击量破十万。电视编辑可以学习《百姓关注》微信公众号这个新媒体的成功经验,除了要进一步明确定位,找准自己的受众群体,还需要关注受众偏好和需求。一方面选题上选取受众关注的题材和内容,另一方面在编辑形式上也要尽量的贴合受众的习惯和偏好。

2.利用新媒体拓展传统媒体的功能

除了要明确定位,坚持以人为本,电视编辑还要用全新的眼光与看待新媒体的发展,不能将新媒体的发展视为打击,而是要视为机遇。要用接纳的态度去迎接新媒体,认识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而不是对新媒体产生抵触的态度。电视编辑要更新理念,看清传统媒体发展形势,抛弃旧思想和保守观念,积极利用新媒体,拓展传统媒体的功能,探究新媒体的不足,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

以《新闻大家评》栏目为例,该栏目就借助新媒体拓展了传统媒体的互动功能,将新媒体受众向传统媒体引流。《新闻大家评》每天电视直播同时开启,在每天3 小时的电视直播同时,不同电视栏目要选派编辑、制片人、主持人在大家评留言区域与观众互动,对热点新闻事件展开讨论,同时发布新闻采访“背后的故事”,实现电视观众和新媒体用户的交互重合。这种形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每日评论人数都会过万,也就是说,每日都有过万的新媒体受众通过这个平台关注了电视新闻节目,并参与了相关讨论。不仅如此,该平台还在电视直播的同时选取精彩评论,由主持人进行不定时播报,实现了电视新闻节目与网友的实时互动,而网友只有正在观看这个新闻节目,才能够很好的参加互动,并有机会在节目中看到主持人播报自己的评论,这就对电视收视起到了直接的拉动作用。由此可见,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是可以共生互融的,新媒体不仅仅可以拓展传统媒体的功能,还能够提升受众对于传统媒体的关注度。传统媒体不会被新媒体完全取代,而是会以另一种形式生存和发展。

四、电视编辑功能拓展分析

(一)编辑内容

所谓电视编辑内容,具体来讲就是代表电视编辑工作的区间,也就是电视节目跟电视栏目,电视媒体跟电视频道。电视编辑的运行过程中,电视节目当属作为基础性的工作构成,参与电视编辑的工作者需要对整个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进行负责。伴随时间的推移,电视编辑已然成为了全媒体的编辑,跟目前的情况进行融入,才能够更适应新媒体的语境。除此之外,电视编辑更是要将新旧媒体的优势进行融合,对电视节目的内容进行丰富以及拓展。电视编辑可以通过新媒体寻找编辑内容的灵感和渠道,如对于热门的新媒体节目的相关人员进行采访、对于新媒体第一时间发布的热门新闻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的追踪报道,等等。

(二)编辑形式

电视编辑不仅仅要在内容上不断改进优化,更要在编辑形式和方法上不断提升,学习先进方法,跟上时代步伐。例如,电视编辑需要掌握新闻视频拆条重新编辑、短视频的剪辑应用等。新媒体语境下,电视编辑一方面要发挥电视新闻的优势,多做一些新闻的深入采访和跟踪报道,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的同时,还要从多角度对新闻价值进行挖掘,对于事件发展进行跟进,以此来提高受众对于电视新闻的关注度,同时发挥新闻的教育意义。基于此,电视编辑常常需要对播出过的新闻节目进行再编辑,这就需要掌握新闻视频拆条重新编辑等相关技术。另一方面,电视编辑还需要学习和吸收新媒体在编辑形式方面的成功点,在编辑形式上进一步吸引受众眼球,获得受众认可。如新媒体会在新闻视频上加一些搞笑的配图和配文,提升新闻的娱乐性,让受众在获得新闻资讯的时候同时收获欢乐,这些都是电视编辑可以去借鉴的。

(三)工作平台

二十世纪,电视机是社会大众进行电视节目观看的主要载体。新媒体的时代之下,社会大众不单单可以借助电视机进行节目的观看,更是能够借助手机以及电脑进行视频的观看。这一类的工具不单单是进行电视节目收看的终端,更是可以当作电视编辑的平台。在新媒体的发展大趋势之下,无论是移动电视还是网络电视都可以成为新型编辑平台的代表,应该对其引起足够的关注,也就是说,电视编辑平台需要跟新兴媒体的发展步伐相跟随,进行持续化的拓展。就目前而言,我国借助新媒体实现电视编辑平台拓展的相关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和突破。以《新闻大家评》栏目为例,该栏目是在全媒体采编中心自有APP“微兔gogo”上设立的长期互动平台,自成立以来全年不间断发布,日参与人数过万,每日发布留言互动3000 到6000 条,累积发布留言超过500 万。是大屏小屏连接的有力切口,真正实现了电视和新媒体无缝对接,大大增强了传统电视新闻的互动性,同时也大大拓展了电视编辑的工作平台。电视编辑可以借助这个新媒体平台与网友进行互动,这种互动对于电视编辑来说是有着重大的意义的,能够与受众进行直接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这种更直接的方式了解受众的感受、态度和偏好,而不是去猜测。在互动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广大网友的智慧和力量,集思广益,搜集素材,极大地提高了编辑效率。

(四)编辑话语

编辑话语是编辑活动的一大产物,编辑话语对于编辑工作者以及节目的受众群体有着直接性的影响。除此之外,编辑话语也是编辑工作者应用的主要性语言,一般来讲跟电视编辑的思想产生着很大的关联。新媒体的语境之下,电视新闻的功能拓展,离不开对编辑话语的探究,借助对话语的选取以及组合,让编辑工作能够有秩序的开展,实现信息的有序呈现。除此之外,新媒体语境下,电视编辑还需要运用一些编辑技巧,通过话语表达来提升受众对于节目的关注度和接受度。以流行词汇的运用为例,一方面,电视编辑在进行话语编辑时,可以多运用流行词汇,借鉴网络用语,提升话语的娱乐性。另一方面,电视编辑在选取流行词汇和网络用语时,也要注重话语表达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与网络节目不同,电视节目的播放时间是有限制的,不能使话语与实际要表达的内容发生偏离,更不能显得拖沓。与此同时,电视编辑还需要能够甄别和剔除低俗的流行词汇和网络用语,保证电视节目的正确导向。

五、总结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社会各行各业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新媒体成为一种趋势,电视编辑在全新的背景之下也不得不进行着创新与改变,无论是角色转型还是功能拓展都应该成为探究的重点,我们要积极的努力,顺应新媒体语境的新形势,全面提升媒体产品的质量水平。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传统媒体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