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孤独与恐惧”
——《单身男子》人物赏析
2019-03-21张珂雪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张珂雪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汤姆·福特的《单身男子》是翻拍自美国小说家艾什伍德的同名原著,影片的背景被设定在上世纪60年代的洛杉矶,男主角乔治是洛杉矶大学的一位教授。某日,乔治从失去恋人吉姆的痛苦中醒来并决定在这一天结束自己的生命。电影主要讲述的就是乔治在这一天中的经历,早上外出、到学校授课、与前女友夏洛特的共进私人晚餐和酒吧偶遇学生肯尼等。影片通过缓慢的叙事,传达出了那个年代不同群体内心的压抑,呈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氛围。
一、乔治:多重意义的“单身男子”
由英国演员科林·费斯所饰演的男主角乔治是个在外人看来近乎完美的人,影片通过一系列镜头特写展现了他的一些特点——现代而不失美感的玻璃屋住宅、纤尘不染的衣物、精心摆设的家具和对保姆没有把食物放在冰箱的抱怨都暗示了乔治优渥的物质条件,和追求万事井然有序的强迫性格。
在电影开头,乔治的恋人吉姆因为车祸意外去世就为整部影片营造了一个压抑而哀伤的氛围,他毫不节制地暴露出其颓废的情绪,看似冷静面对周围一切事物,实则是把内心脆弱的感情遮掩得小心翼翼。但他却无法抑制对吉姆的爱:“假设被卡车撞死的人是我,今晚活着的人就是他,事情就这么简单。”乔治就是这么一个执着深情并且充满自省的人。
作为时装电影的《单身男子》,演员的造型设计透露着强烈的时代特征——优雅简约。著名美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曾经指出:“自我指向的身体训练,也经常被一种愉悦他人的愿望所驱动。”这就说明了人要对自己进行塑性训练或者在外貌上的修饰的原因,有很大部分是在作为客体的人被他人观看欣赏,或者作为主体的自己去观赏他人的身体。由此,一切诸如言行举止,服饰打扮的外在表现都成为了一种审美的对象。(1)在本片中,融合了上世纪60年代风格的“汤姆·福特”式的服装风格非常明显,乔治的单排扣修身西装,法式袖口的白衬衫和各种精致的领带、领夹以及手帕。配合上他的讲究的生活方式——家里的东西都分门别类摆放着,外出之前会用马毛刷打理自己的皮鞋,甚至就连自杀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这里不仅是展现了影片中强烈的角色个人风格,还具有当人的身体作为审美的对象时的一种考量。
由于汤姆本身就是时装设计师,所以他将自己对美与时尚的把握完美融入了本片。整部影片的色彩非常绚丽,光纤也很明媚,这也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帮助。乔治很多镜头的色调是偏灰暗的,当镜头转到他人身上时,色调又明亮了起来,这是在暗示乔治痛失爱人的内心抑郁。在本片中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乔治在杂货店停车场偶遇了一名异国男子,此时的镜头主要就聚焦在了男子抽烟时吐出的烟雾,这就给人造成了一种朦胧梦幻的观感,同时也营造出了一种暧昧不明的氛围。烟雾的不断变幻也暗示着乔治心理状态的起伏变化,男子明显的暗示和他自杀倾向相互冲击着他的内心,当烟雾散去,他又明确了心中所想。导演以这种含蓄的方式刻画出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乔治作为一个同性恋,他受到了那个年代的观念和法律限制,没能公然表达自己的取向和内心的悲痛,但是与这名异国男子的邂逅却让他收获了短暂的心灵慰藉——在作为同性恋这个身份上,他并不是“单身”的。
由此,“单身”这个词在乔治身上已经包含着多重的意义了,首先是在人际关系和肉体方面的单身,乔治失去了恋人,又拒绝了旧情人和自己的学生,从这个层面上说,他已经一无所有;其次是作为社会中少数派的同性恋者的他,被抽象意义上的社会所隔绝的单身,由此常常萌生出一些奇怪的想法,但是在表面的言行举止他却尽力让自己符合常态。福柯认为当自然的身体与社会文化发生联系,它将必然受到社会权力和文化权力的“规训”,当身处其中的人感受到了这种压迫性,就会表现出由此引发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乔治在独白中透露出了他堪称完美的外表下压抑的内心:“早晨我要花很久才能扮成乔治,调整到乔治该有的状态和言行举行,每当包好最后一层伪装,把自己扮得油光精亮,就变成一个有点僵硬却很完美的乔治。我深谙自己要扮演什么角色。”;最后作为大学教授的知识分子,在面对那些努力创作的学生时,自己是希望的象征,而面对现实世界时,他却拥有一种无法与之抗衡的挫败感。(2)
二、夏洛特、肯尼与吉姆:“孤独与恐惧”的伙伴们
笔者将这三位配角放在一起来分析,是因为他们之于“单身”的乔治存在的意义虽不同,但缺一不可。
知名好莱坞演员朱利安·摩尔饰演的夏洛特是本片中仅有的女配,这似乎是一个可怜又孤独的女人。她虽然交际圈很广,但却没有知心朋友。同时,她婚姻失败,与孩子的关系也很紧张,但内心还对乔治存在着一丝幻想,希望乔治将对其友谊的态度转为“a real relationship”——爱情,甚至在潜意识中告诫自己乔治和吉姆的关系只是爱情的替代。影片给了夏洛特很多眼睛的特写镜头,在乔治得知爱人噩耗前来寻求安慰时的同情心疼,在化妆时与乔治通话的暗自窃喜,亦或是和乔治就餐共舞时的兴奋和期待……这些情绪都写在了夏洛特的眼神里。而夏洛特的造型——复古盘发、对比强烈的黑白连衣裙和夸张的金色耳饰,既展现出了那个年代张扬的时尚,也反映出其挣扎于现实和幻想中的心境。夏洛特不是乔治的爱人,但却是其于这个孤独的世界的灵魂伴侣。
乔治的学生肯尼,拥有着俊朗的外表,深海一样的眼睛,金色的头发,是一个看上去十分阳光有活力的大男孩。他对自己的教授乔治突然有了兴趣是因为在课上,乔治提到了孤独与恐惧,这时影片对于肯尼可能会给观众带来的没有深度的金发碧眼的刻板形象有了扭转。同时在经过其与乔治的深度交谈之后,不难发现他的内心其实是很复杂的,因为缺乏安全感和对外界许多问题持不同的看法,会感觉自己无法完全融入社会,即使与他人交往,仍然感到孤独,恐惧死亡。“人这一生到最后依然只有自己”,这两人在看待人生问题上有着高度的相似。肯尼在片中多以典型的“毛衣、衬衫和牛仔裤”大学生形象出现,同时他健美的躯体也有在影片中呈现,这正是包含着青春和生命力的象征。他的出现,让乔治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即使乔治最后心脏病突发,肯尼也第一时间出手相救。肯尼之于乔治,是其生命最后时刻的希望之光。
吉姆,他是乔治存活于世的最大意义。吉姆的镜头并不多,但却连贯了整部电影。导演运用插叙的手法将吉姆呈现在乔治的回忆之中,当吉姆遭遇车祸身亡时,红色的血迹和白色的大雪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一种异常忧伤的感觉,甚至充满着一种基督教的神秘又悲怆的美感,这直观表达出了他的死亡给乔治带来的冲击之大。而乔治在回忆两人一起的时光时,画面的色调是不断变化的,当两人处于相识阶段,一起外出看风景时,画面是黑白的;热恋阶段,一起在家里读书时,画面又是暖色调的。不同的色调也说明了吉姆在乔治心中的地位的变化。吉姆是个开朗乐观的人,他喜欢开一些小玩笑,总是面带微笑说话,生活中又处处为乔治着想,而这样的人却在一场意外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种强烈的戏剧性对比,不得不让观众也为之遗憾。
作为时装设计师的汤姆·福特,通过自己对美的剖析,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单身男子》这部电影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没有刻意放大对几位角色在伦理道德上的拷问,而是运用不同的手法让观众看到他们通过对人性、生命和爱情的不同诠释,完成了与彼此纠结内心的和解。
注释:
(1)尚振巍.汤姆·福特电影中的身体美学[J].电影评介,2017(15):60.
(2)温军超.单身、禁忌与狂欢:《单身男子》中的三重主题变奏[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30(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