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问题解析

2019-03-21

昌吉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精神时代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4)

一、问题提出

马克思将追求彻底解放人类自身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其一生奋斗的终极社会理想、理论主题及其最高价值原则。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为起点并作为支点,高度密切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时代境遇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提出“感悟时代……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1]的新发展要求。在马克思的视野里,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彼此交融。从新时代大学生发展角度看,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物质生活日渐丰盈,文化生活多样多姿,社会生活和谐充实,教育全面长足发展,大学生成长整体趋势良好,接受了现代化的教育,素质文化水平高,精神状态积极饱满,精神健康成人,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基本确立,思维广阔,视野开阔。从社会发展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上升期,这对新时代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使命。习近平提出的“十六字诀”在新发展时期,为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全面健康和谐的积极有为发展提供了思路、指引了目标,严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在此推动下,注重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发展问题,并适时给与引导,促进其精神文化生活健康发展。

二、我国新时代大学生成长的时代背景与发展状况

我国新时代大学生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机遇和挑战并存,成为站在时代发展高起点的新一代大学生。“互联网+”、大数据和数字技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发展,给大学生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一)中国新时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

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2]“95后”和“00后”渐渐进入高校,成为高校主体,他们是网络科学技术熔铸的一代,既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又受其不和谐音符侵蚀。当前在读大学生以“95后”和“00后”居多。与父辈“70后”和“80后”几代人相比,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境遇下,是改革开放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受经济全球化影响,有更多机会接受西方文化,他们思想新潮、崇尚自由、关注自我。东方社会主义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流和碰撞,他们思想思维文化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假若不加正确引导,易引起价值混乱的状态,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生活在“互联网+”“大数据”和“数字技术”时代下的新时代大学生,视野得以开阔,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对政治、民主权利、法治建设水平、教育、文化、生态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认同并切实享受到了社会主义的丰硕成果,对国家的制度、道路、体系持认同态度。总体而言,新时代大学生的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二)中国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状况

马克思将人的需要分为生存资料的需要、发展型资料需要和享受型资料需要,这三者是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有机联系体,更是一种渐次上升的运动和发展过程,并伴随社会发展而发展。

恩格斯认为,人类的生产不仅“生产生活必需品”,而且“生产奢侈品”……不再是单纯的“为生存资料而斗争”。[3]可见,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商品数量日益增多,人们不再是简简单单追求生存资料地发展,将会产生更高水平和层次的需求,也即是追求发展型和享受型的资料需要,生存型资料、发展型资料、享受型资料,此三者是一个辩证的有机联系体,更是一种渐次上升的运动和发展过程,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不一定保持绝对的同步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经济如日中天,人们的生存资料基本得到满足,伴随生产力和生产工具的快速发展,建立在生存资料需要基础之上的发展和享受资料需要则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人的发展熔铸于社会发展,二者有机联系,辩证统一,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精神文化层次的提升需求间接反映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和文明程度。社会发展为人的需要提供制度和物质保障,人的发展既显示整个社会发展的状况,又促进社会的发展。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人是生理性、精神性和社会性统一的存在物,精神性是人的独特性,是人的本质存在方式,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离开社会则犹如“幽灵”游荡,作为活生生的现实的人——大学生,他们是社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符合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规律,他们期待风景宜人的校园环境,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友好和睦的校园人际关系,真诚相待的精神交往生活,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等。作为自然存在物和精神存在物,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健康、和谐、绿色发展能够促进自身精神成人,促进其全面发展,进而推动社会发展。孙艳梅和高健两位在其文章中通过实证研究,以生动具体数字展现出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交往、价值追求、精神信仰、科学思维、精神文化消费的基本情况。整体看来,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整体发展趋势良好。但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流动的个体,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呈现出流变性、丰富性的特点,他们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其精神文化生活不可能趋于一致,表现出完全同步的发展,发展也是相对的发展,在个人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性,有时落后于社会的发展,有时先于社会的发展,但无论哪种发展在其上升的过程中会多多少少产生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会出现一些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有一定差距的学生。马克思所提倡的全面发展,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对于部分精神文化生活出现问题的大学生给与关注,并适时引导其健康发展,达到精神健康成人,促进个体和谐发展,进而推动社会发展。为此需明确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现状。首先,大学生目标不明确,偏爱休闲娱乐活动,作为一对矛盾,其精神文化生活被享乐一方占据主导地位,长此以往,精神会出现迷茫、颓废状态,究其原因,忘记了自己的初心,理想信念不坚定,失去了精神动力。其次,精神信仰危机化。大学生是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是国家建设的未来人才,倘使失去了精神信仰,以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不仅仅是一个民生问题,上升到政治的高度,甚至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问题。作为先进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和坚信者的大学生动摇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主要是由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滞后,以过去传统的观念去判断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殊不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多年实践的发展,已充分彰显其优越性,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中国已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制度、道路,应坚持“四个自信”。最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的多元并存,西方的功利主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侵入社会,冲击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影响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知识殿堂的高校也不可避免地笼罩在阴影之下,理想信念不坚定的大学生受其影响,用片面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失去对共产主义信仰,中西方文化相冲突致使大学生自身精神文化价值混乱模糊自我存在意义,艰苦奋斗精神、勤学苦练品格衰退致使自我精神文化价值追求懈怠,研判其成因,并适时给与引导,促进大学生精神文化思维发展,精神动力增强,精神文化价值明确,精神文化追求提升。

三、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发展问题的成因

习近平总书记的“十六字诀”为大学生自我发展指明了方向。大学生是先进思想文化的学习者,更是传播者、时代引领者和践行者,在新时代理想信念“总开关”提供的精神动力、科学思维“总钥匙”润动的精神文化思维、勤学苦练“助推器”驱动的精神文化追求和价值养成“定盘星”测定的精神文化价值不能忽视,且更需认识新发展目标的战略性和使命感。

(一)理想信念“总开关”动摇导致的精神文化动力滑坡

精神性是人类的独特优势,理想信念是人类的特有精神,属于价值观范畴,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其作用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意识对人的行为的指导和引导,具有方向指引和动力支撑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指出广大青年要重视理想的自我塑造和培育,“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5]理想信念是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是一个人的定海神针,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指引人不断前进和发展。陈敏,宁晓文在《习近平理想信念观与青年成长》中指出“理想信念动摇,……失落成为当代青年最为突出的挑战之一”。[6]万美容,曾兰《90后大学生精神生活研究论纲》中指出大学生的发展出现……精神动力不足等特点。[7]可见,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的新时代大学生倘若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新时代大学生出现的精神迷茫、内心空虚、萎靡不振、人生意义不明确等主要是由于自身精神动力不足引起,缺乏了理想信念。物质享受可轻轻松松获得,这是人的生存需要,若仅仅停留在物质和感官享受的过程中,这与动物并无多大的区别。每个人深知追求理想的过程不是敲锣打鼓就能轻松实现的,需要付出自己的时间、金钱、精力和努力,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遇到拦路虎和电子科技产品的诱惑,信念不坚定就会跌入怀抱,失去奋斗的动力。习近平指出,我们都是追梦人,[9]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10],新时代大学生要追梦、筑梦、现梦,既要实现自我发展,展现自我价值,更要推动社会发展,体现社会价值。

(二)科学思维“总钥匙”固化导致的精神文化思维滞后

思维在大脑这个物质器官中产生,受制于物质文化生活方式和科学技术,但思维也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思维具有相对独立性。生活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境遇下的大学生,科技产品在生活、学习、交往中处处可见其踪影,达到了“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思维停留在享受科技产品带来的感官快感层面,科技产品与人的思维如胶似漆,形影不离,达到人机和一,人体验机器的快感,机器感受人的温度,却融入不进人的思想,单向思维、固定化思维日渐定型,思考和实践能力减少,科学思维的快速更新与大学生固化的思维方式相脱节,信息处理、加工过程尚未有效进行,出现精神文化思维滞后。在新时代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辨证思维的方式作为一种科学思维方式,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理应成为一种习以为常、善学善用、推广至用的思维方式,以此发展其精神文化思维。

(三)勤学苦练“助推器”松动导致的精神文化追求懈怠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是实现“五点希望”的重要途径。[11]大学生处于人生黄金时段,更是学习黄金期,练就过硬本领的破蛹成蝶发展期,首要任务就是努力学习,学习是一种美好的精神追求,美好的文化相承,美好的生活方式。我国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12]时间对于每个人而言不复还,青春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奋斗的青春才有意义,应倍加珍惜,尚需心无旁骛、努力奋斗、刻苦钻研、加强磨炼,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但由于受西方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大学生砥砺奋斗、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精神日益淡化,多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实现自我的个人价值,保持一种“佛系”心理,对于知识的学习和真理的追求渐次淡化,自身的精神追求日益迷茫,文化的传承渐行渐远,美好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理想。

(四)价值养成“定盘星”偏废导致的精神文化价值混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好青年价值观养成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但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飓风强势来袭,各种文化觥筹交错,冲击了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呈现出多元并存、嬗变混乱的发展格局,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西方中心论和社会思潮不断地侵入大学殿堂,动摇了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带来了价值观念的混乱、精神追求的桎梏、思想提升的束缚、文化认同的偏移、价值取向的偏废,行为逐渐变得功利化、世俗化、冷漠化。

不可否认,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有较大发展空间,精神文化动力、思维、追求、价值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无论哪一个要素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大学生精神健康成人。

四、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科学发展的路径

人是自然物、社会物、精神物的统一体,精神文化思维是否科学、动力是否充足、追求是否明晰、价值是否正确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诀”的指引下,发展精神文化思维、增强精神文化动力、明确精神文化价值、提升精神文化追求,加速了自身成长成才和新发展进程。

(一)运用科学方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精神文化思维

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终身受用。[1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蕴含着科学的思维方法,结合时代特征,遵循教育规律,教师贯彻立德树人总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自主性,有效结合大学生以及社会现实生活,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如: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第一课堂注重教学,第二课堂学生组织,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和兴趣。其次,沿用传统经验和教学方法。如:政治导向和学术导向相结合、普遍引导与个别沟通相结合、以理服人与以情服人相结合等。再次,依托多媒体平台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讲解和学习,让大学生吃透其实质与精髓,领悟其中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并结合社会中鲜活案例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思考,提高思考能力。可采用常规引导方法,如:利用情景教育法推动寓教于管,利用文化熏陶法推动寓教于境,利用榜样激励法推动寓教于情,利用专家会诊法推动寓教于行,这旨在通过理论灌输,科学管理,自我吸收,外因与内因充分结合,协同联动,同向同行,相得益彰,二者融合共生,为新时代大学生提升精神文化思维凝聚强大动力。最后,“因人施教”开展课外相关实践活动,既注重青年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又要尊重个体的人格特质,不断地调整方法,在全体青年大学生中形成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共识。

(二)利用“思政课”主阵地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先进文化的生产基地,承担着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同时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2019年3月19日,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14]首先,高校依托思政课堂,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大学精神,培养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觉悟高、本质业务素质能力强,科学文化素质修养高的师资队伍,以身作则,遵循教育和大学生成长规律,结合时代使命与社会责任,以学生为主体,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以“中国梦”为指引,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理想目标教育和信念教育,使大学生基于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而向往和追求未来的个人和社会发展的美好图式,以自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实际表现和实际贡献,作为判断和衡量有理想的根本标准,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影响力和凝聚力。[15]其次,推动小课堂与大课堂积极“联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鲜明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16]的要求,这为新时代高校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明晰了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主要是大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各个不同主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安排和内容有所不同,故而,教师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课堂理论传授知识相相结合,如: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等,既传道授业解惑,又培养理想信念。高校思政小课堂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实践课和网络课等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日臻完善,要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爱学、想学、乐学,如可以现实交流与虚拟交流结合,直接沟通与间接沟通相结合,传统授课方式与“慕课”“雨课堂”等充分结合,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为大学生培养理想信念提供良好的平台。由于大学生身份的特殊性,多数时间在图书馆、课堂、实验室中度过,因此要注重实践课的重要性,高校思政课老师可组织学生通过走基层、暑期体验革命长征路、看望革命老人送温暖、开展大学生夏令营学英雄事迹、参观革命英雄纪念馆等活动深入社会实践,将小课堂与大课堂联姻,了解社情、民情,紧追时代主题,聚焦时代问题,品味生活酸甜苦乐,珍惜眼前幸福时光,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最后,启发思想与政策激励相结合。高校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引进优秀人才,组建一支理论素养水平高,政治思想觉悟高,道德内涵修养好,心理素质水平强,责任感使命感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通过自身过硬的理论水平,现代的教学方式,自身的人格魅力引导启发大学生思想,引导树立其人生信念和理想。各个学院通过完善相应的奖助政策,给与大学生政策鼓励和资金支持,帮助其实现个人小理想,间接引导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梦理想当中,循序渐进,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价值取向

价值观是主体所处社会基本价值取向与时代特点的缩影,映射着一定时期内一个社会的文化传统、生活模式与主流思想。只有个人层面的价值观得到认同和践行,才能实现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价值体系的构建。[17]首先,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双管齐下,双向保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精神文化价值,理论层面依靠政府宣传和党委宣传部门,依托网络平台宣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上升为整个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和价值准则,引导和推动社会发展,创造一个正能量的社会环境。实践层面政府和党委宣传工作人员到学校,结合社会生活典型例子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和沟通,真正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高校开展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做文化传播者”的主题教育活动或者讲座、竞赛等针对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积极培育大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理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大学生这个群体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已有自我认知和判断力,追求自我独立和自由,思维开阔,视野宽广,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能力强,但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因此,要积极培育和提升大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理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高校充分发挥各个社团、高校学生会,各个党支部和团支部的带头作用,利用经验介绍法提供个体借鉴,利用批评会法推动个体查找自身问题,利用个别谈话法促进个体思想提升,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作用,用其凝聚共识,提供精神支撑。

(四)树立大学生榜样人物激励实现自我精神文化追求

“……大多数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18]人生榜样、道德榜样,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19]故而,高校可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从学生身边选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热爱党和国家,为学生服务的大学生作为榜样,依靠他们宣传党的先进文化,并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和实际感染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将自我价值融入到社会价值中。大学生是新思想的学习者,理解力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通过对大学生榜样人物的学习,逐步形成自我思维和意识。高校各级领导干部、教师更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起到带头作用,向大学生榜样学习,发挥示范作用,为大学生做表率,引导大学生积极自觉主动向榜样学习,不断明确自我精神文化追求。

整体而言,新时代大学生是时代先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展大学生精神文化思维,以高校“思政课”为主阵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精神文化动力,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精神文化价值,树立大学生榜样人物明确精神文化追求,培养出新时代志存高远、德才兼备、情理兼修、勇于开拓之士。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精神时代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