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

2019-03-21

昌吉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理论政治

(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既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立足发展全局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又深刻反映了我们党树立战略思维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深邃思考,科学回答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及其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着力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创新发展的总动员,将高校党建工作寓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之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深度融合,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效。

一、深刻把握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因此,新时代的高校要深刻把握党的建设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从而实现理论培育和实践引导有机交融。

(一)高校党建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火车头”

我国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最大优势和根本政治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高校要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方面,保障课程的政治属性,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另一方面,增强教师的政治信仰,引导教师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增强教师做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要职责,是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核心任务。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是党建工作的“助推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青年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干渠道,也是促进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因而,高校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向青年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促进青年学生系统掌握党史、党情、党建理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增强党性、立德树人,培养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高校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一方面,在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引导青年学生筑牢信仰的堤坝、点亮前行的明灯;另一方面,在增强青年学生对党的理解、认同和向往中实现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提供思想引领,促进育德、育知和育魂相统一,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主要功能。

(三)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二者同向同行

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从根本属性上看,二者既是理论问题,需要强化理论武装,也是实践问题,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从建设前提上看,二者都必须置于党的全面领导之中,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从根本目的上看,二者都以增强师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筑牢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为根本,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重点,以促进青年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为目标。因而,一方面,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深耕理论的沃土、播撒信仰的种子、孕育信念的穗子、结出信任的果子,是巩固高校党的建设的主阵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路径;另一方面,不断推动高校党的建设工作走深走实,将党的建设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组织管理、学科建设、教育教学、人才队伍建设的全过程,是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举措。

二、深刻认识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深度融合的重大意义

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是高校铸魂育人的重要战场。深刻明晰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深度融合的重大意义,才能不断提升办学质量,肩负起为民族复兴培养时代新人、为改革开放提供人才支撑的重任。

(一)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深度融合,是高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正是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我国高等教育在外延上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在校生规模成为世界第一;在内涵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历史的实践充分表明,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既需要发挥党在高校的领导核心作用,营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良好环境,又必须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政治引领。面向新时代,高校党委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的全面领导的最大优势,就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确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在学校办学中的重要地位,把党的建设工作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之中。

(二)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深度融合,是高校解决育人根本问题的必然要求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是我国高校办学面临的两个根本性问题。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深刻回答,就是我国高校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2]解答这两个问题的根本路径,就是高校必须从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入手。历史的实践充分表明,高校解决育人的根本问题,既需要加强党的建设工作,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又必须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价值引领。面向新时代,高校解决育人的根本问题,就是要把党建理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导青年学生铸就人生信仰、锤炼高尚品格,坚定共同理想信念、确立正确价值取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深度融合,是高校思政课程根本属性的内在要求

这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要以思想性突出内在本质、以政治性端正建设方向、以理论性展现核心魅力。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根本属性,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中注重党的建设。历史的实践充分证明,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属性,既需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确保课程建设的政治方向,又必须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理论引领。新时代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就是要鼓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学校党建工作,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有效构筑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新体系,推动党的建设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双向发力。[3]

三、探索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深度融合的根本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远的历史站位、宽广的国际视野、深邃的战略眼光,高度重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关键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置身新时代、担当新使命,高校党委要从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积极探寻推进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深度融合的路径。

(一)加强学科建设,在理论研究中实现二者互融

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党建学科作为专门研究党的建设的一门学问,它以中国共产党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以服务于执政党建设为基本宗旨”。[4]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紧密依托学科建设,严格遵循学科建设的逻辑规则,实现课程建设学科化。党建领域强化学科建设,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强调学科建设,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显著提升,作为同属其下的二级学科,党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依托的学科,在研究对象、研究类别、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相通相融的关系,在研究领域上具有广域性和多元性,坚持一元为主与多元交叉相结合;在研究对象上具有客观性和开放性,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在研究方法上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坚持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因此,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深度融合,高校党委要树立“大党建”“大思政”“大学科”意识,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建设学科,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建设课程,着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水平;广大教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要”新要求,树立用学术讲政治的理念,综合运用诸学科研究方法,拓展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领域、提升研究水平,为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供学科依托和理论支撑;高校要加强各部门、各学院的党的建设工作,真正将党建运用起来,以党建工作挖掘其他学科、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引领、其他相关学科为补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科支撑体系。

(二)创新建设载体,在拓宽思路中增强二者互动

建设载体是提高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保证。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涉及人的思想和灵魂,只有紧紧围绕青年学生、面向青年学生、服务青年学生,才能达到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效果。因而,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必须针对当代青年学生特点,把握“00后”“生活于社会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各种文化交融涌入的时代,学习习惯、交流手段、认知模式、思维模式等方面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5]的特征,创新建设内容和方式方法,使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充满时代气息。因此,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深度融合,高校党委要挖掘校内校外资源、拓宽社会实践路径,统筹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形式上开设二者融合的综合实践课程,在内容上开展国情党情社情调研、红色文化之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实践活动,实现高校党建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延伸;要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探索高校党建工作新模式,运用深受青年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传播让青年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内容,既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互动互鉴,又缩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队伍与青年学生的代际代差;要把握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遵循跨界思维、推进媒体融合,避免简单灌输说教、善用虚拟现实技术,积极构建“互联网+”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平台,整合线上线下有效资源,做好做实顶层设计,打通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微通道”。

(三)发挥协同效应,在提升实效中促进二者互建

推动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二者协同发展、同向同行,必须构筑大思政工作格局、形成育人合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必须整合全校资源,创新工作机制,跳出狭隘视界,“跳出”党建搞党建、“跃出”思政课程搞课程建设。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既要发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引领作用,又要积极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强化理论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既要在教育教学内容中充分体现党的建设理论,融入党史、党情、党建理论的相关内容,更要将党的建设融入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全过程。因此,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深度融合,高校党委要促进党的建设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相互配合,按照党政同责的要求,坚持齐抓共管的原则,推动学校相关党政部门、教学院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形成既各负其责、又协同发展的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体系;要促进党建队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相互交流,鼓励党性修养强、学术水平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上党课,聘请为相关党组织的党建理论宣讲员,支持理论素养较高、实务经验丰富的党务工作者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聘任为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挥两支队伍协同联动效应;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与相关学生党员组建师生混合党支部,既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体意识和堡垒作用,又彰显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组织育人功能,开辟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新局面。

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二者内在相连、高度契合,高校党的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政治引领和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助推。面向新时代,开启我国高等教育新征程,高校要对标新要求、协同新发展,牢固树立推进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深度融合的使命自觉,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为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点亮思想之灯,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打牢科学思想之基,为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补强理想信念之钙,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新风貌。

猜你喜欢

理论课理论政治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