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部分救援人员个体防护装备需求调查
2019-03-21关超玲余思雨李贤慧李梓豪魏茂提高宏伟王俊虹
关超玲,余思雨,李贤慧,李梓豪,魏茂提,高宏伟,王俊虹,王 宇
个体防护装备是指从业人员为了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所佩戴、配备和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救援人员在从事自然灾害如风灾、水灾、地震和事故灾难及社会公共安全等救援任务时,经常接触危害健康或者危及生命的危险因素,从而导致救援人员发生事故伤。日常的应急演练和救援个体防护装备在保障相关人员安全、减少事故损失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个体防护装备服务于救援人员,装备的个人主观需求评价更能反映出装备对于个人的适合性和匹配性[1],更有利于救援人员执行救援任务。本研究通过对执行过救援任务的救援人员进行个体防护装备需求的重要性及装备需要更改情况调查,为进一步改进个体防护装备提供理论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6-10-11至2017-02-28采取方便抽样选取国家级、省级救援队员中参与过救援实战的骨干成员及“8·12”天津港危化品爆炸现场处置的救援人员,并利用互联网问卷对其进行调研。对有明确来源地的26省市643名救援人员进行调查,由于部分调查选项没有选定,故某些调查中被调查总数存在差异。其中参与现场救援人员有369名,根据问卷质量判断标准,剔除无效问卷,回收合格有效问卷36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7.56%。
1.2 调查表的编制 根据调查目的,本研究设置了含有146个变量的救援行动个体防护装备现状调查表。调查表在咨询专家、预调查的基础上完成。将量表分为调查者基本情况、执行任务情况、救援个体防护装备三个维度,其中第1~3题划归到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维度,第4题划归到执行任务情况维度,第5~20题划归到救援个体防护装备的维度。通过每一维度的α系数来考察每一项得分间的一致性,每一题按照单项选择题形式进行调查,得到三个维度α系数分别为0.8921、0.8412、0.9001。对20个指标进行因素分析,产生3个公共因子,共能解释总体方差的62.21%,20个指标因子负荷为0.465~0.875,均大于0.400的基本要求,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可用于个体防护装备的调查研究。
1.3 调查方法 在正式调查之前,研究小组发布正式调查通知并得到被调查单位核实参与调查,确认调查系统的可用性。为了便于调查,研究采用互联网方法发布,由调查对象网上填写完成调查内容,通过网络后台将数据汇总。研究者对填写完成后的调查表进行问卷内容核实,以确保被调查者填写的信息不存在虚假数字或信息的现象;并对数据填报的科学性进行判断(如无数字逻辑关系明显不科学现象);保证调查问卷的项目无漏填现象且调查问卷的数据采集时间一致。符合上述判定标准,问卷即为合格问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剔除无效问卷后,计数资料计算其构成比和率。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资料采用s表示。过现场救援任务的人员中,男330名,占91.67%,女30名,占8.33%。年龄18~58岁,平均(27.83±7.19)岁。人员类别主要以搜救人员、技术保障人员和医疗卫生专业人员为主,分别占总人数的50.56%、21.39%和17.22%,其次为救援指挥人员和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分别占6.11%和4.72%。
2.1.2 主要救援任务 本次调查360名参与过救援任务的人员中,参与的救援任务主要包括水灾(80.83%)、地震(55.56%)、火灾(65.56%)、爆炸(36.94%)、化学物质(18.89%)、放射性物质(8.06%)、病原体(7.78%)及核物质(5.00%)等。
2.2 救援装备调查
2.2.1 个体防护装备及其功能重要性程度调查 在预防身体伤害方面,分别有220(63.58%)、205(59.25%)、201(58.09%)、190(54.91%)、224(64.74%)、204(58.96%)人认为防刺防切割、防毒、化学物、防细菌生物战剂、防爆炸、防火、防寒最重要;在穿着使用舒适度要求重要程度方面,分别有211(60.98%)、197(56.94%)、224(64.74%)、225(65.03%)、217(62.72%)人认为柔韧性、体积小、重量轻、舒适性好、穿脱方便最重要;在装备组成重要性程度方面,防刺穿鞋、防护头盔、防护口罩、防割刺手套、防刺穿鞋、护目镜被认为在执行任务时最重要,均超过63.00%,见表1。
2.2.2 救援装备需改进之处 个体防护装备需要改进之处主要是鞋子(65.28%)、安全帽(57.22%)、冬装(53.33%),其次需要调整的是夏装(48.89%)、荧光标(44.17%),见表2。
2.2.3 主要救援任务个体防护装备改进需求 对执行救援任务较多的水灾、地震、火灾救援人员进行调查显示,个体防护装备改进需求主要集中在鞋子、安全帽、冬装、夏装及荧光标志方面(图1),与总调查结果一致。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2.1.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360名参与
图1 执行水灾、地震、火灾救援人员对个体防护装备更改要求
2.2.4 救援个体防护装备的重复性使用 对360名救援人员进行个体防护装备使用的重复性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眼、面防护,防护靴,防护手套,防护服装备应该一次性使用的人员分别占47.50%、29.44%、35.83%和41.11%;认为可以重复使用的人员分别占30.28%、47.78%、41.39%和41.39%,认为两者均可的人员分别占21.39%、21.39%、22.22%和0.00%(表3)。
表1 个体防护装备及其各项功能的重要性程度(n=346)
表2 个体防护装备需改进之处(n=360)
3 讨 论
个体防护装备是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技术措施不能消除生产和生活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时,佩戴个体防护装备就成为防御外来伤害、保证个体安全和健康的唯一手段,也是最后一道防线[2-4]。为保证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事故损失,需要加强救援人员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功能。本研究通过对执行救援任务相关人员进行个体防护装备需求调查,为今后研发、配备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装备提供依据。
目前,我国某些救援行动中救援队员的装备已经比较齐全和完善[5-7],然而结合个人执行任务的特点来看,救援防护装备的配备仍有不足之处。本次调查的救援人员主要参与水灾、地震及火灾的救援工作,在地震废墟和灾后道路上存在大量钉、砖石等尖锐物品和高处坠落物,必须穿防刺的鞋和安全帽才能进行工作[8,9]。而且以往的调查发现,穿着个体防护装备的救援人员仍有超过一半的人员手、脚受伤,且常见受伤原因为摔伤和坠物砸伤[10,11],提示配备的个人防护装备仍不能满足现有的救援任务需求[12,13]。研究表明带有荧光标志的救援服装能够有效地区别救援人员与灾区群众[14,15],更方便救援人员采取行动及对救援人员的管理。本次对救援人员个体防护装备功能重要性程度的调查发现,超过60%人员认为防刺和防切割、防护头盔及防刺穿鞋(靴)功能非常重要。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装备改进需求调查发现,超过50%的人认为救援中个体防护装备的鞋子、安全帽和冬装需要调整,超过40%的人认为夏装及荧光标志需要调整。6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柔韧、体积小、重量轻、舒适度高及穿脱方便的装备对于执行救援任务非常重要,指出今后装备调整方面需要注意轻便保暖舒适等。
表3 救援人员对个体防护装备的重复性使用需求(n=360)
同时,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救援人员主要从事水灾 80.83%(291/360)、地震 55.56%(200/360)、火灾65.56%(236/360)及爆炸36.94%(133/360)等危害救援工作。为了适应不同的救援任务特点,救援人员对个体防护装备的功能有不同的要求,提示今后在研发这些救援任务相关的个体防护装备时,应当考虑提升上述防护装备的功能。
个体防护装备是否能起到有效防护,其性能是否合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防护装备的重复使用可能会对其防护性能产生影响,若性能不合格,装备再对再全,培训再充分,作业人员依然得不到有效防护。针对防护装备重复性使用的需求调查发现,有47.80%的救援人员认为眼、面部防护使用一次性防护用具更能达到防护效果;防护服虽然属于可重复使用的防护装备,但是参与过现场救援的人员中仍有41.11%要求使用一次性防护服。可能因为本次调查人员主要参与水灾、地震及火灾的救援工作,对于防护服消耗比较大,所以提示今后在配备人体防护装备时,除了考虑选用装备类型,还要考虑从事救援工作类型、防护装备的使用期限、保养及舒适度。
总之,通过本次对参与过救援任务的相关人员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救援个体防护装备在功能及配备上仍显不足,只有配备适用于救援任务当地的环境、气候条件的个体防护装备,并且质量精良,才能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和救援人员个人安全。因此,今后我国应加强个体防护装备在功能配备上的研发,针对不同救援任务,配备相应功能的救援装备,从而达到预防救援人员职业暴露所导致的事故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