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水文学法长江荆江三口生态流量研究

2019-03-21王鸿翔李萌萌查胡飞郭文献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9年3期
关键词:荆江径流量水文

王鸿翔,李萌萌,查胡飞,郭文献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 450045)

0 引 言

河流生态流量研究是河流生态水文学中的新兴范畴,主要分析流域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流量和人类用水之间的相互平衡关系,在完成我国水利生态化建设、制定最优的水资源调度方案和开展高效的生态保护措施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1]。多年以来,长江荆江三口由于受下荆江裁弯、上游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的兴建等自然和人类活动的重大影响,导致三口洪道逐渐泥沙淤积萎缩,水位抬高并且多年连续出现断流。因此,生态流量的合理计算对促进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实现合理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目前对于河流生态流量的计算方法比较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综合分析法、水文学法、生境模拟法和水力学法等[2]。近几年来国内在河流生态流量的研究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水文学法的应用最为普遍。许多学者还采用水文学法、水力学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对比计算研究,一般选用Tennant法进行验证,然而这些计算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3]。其中,康玲等[4]采用水文学方法的变动范围法分析计算了汉江的最小和适宜生态流量,同时以丹江口为例利用逐步优化算法建立了基于河流生态流量的水库生态调度模型。潘扎荣等[5]针对河流生态水文过程对径流的年内动态需求,提出采用年内展布法计算淮河流域河道基本生态流量。王高旭等[6]针对不同的保护目标分级计算河道生态流量,采用相对流量-河流规模模型和鱼类生境法分别对黄河中下游的最小生态流量和适宜生态流量进行了计算。

本研究在综合评价现有河流生态流量计算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综合年内展布法和IHA-RVA法的水文学方法,综合评价了长江荆江三口水系的虎渡口、藕池口和松滋口断面的最小和适宜生态流量,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合理性分析,对于开展荆江三口河道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长江荆江全长约为360 km,流经洞庭湖平原和江汉之间,地处长江冲积平原河流的上段,它被称之为“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俗称荆南三口的虎渡口、藕池口、松滋口、调弦口(1958年冬渡口)分布在荆江的南岸,从虎渡河、松滋河和藕池河分泄长江干流进入洞庭湖[7]。松滋河是松滋口分流入湖的河道,在大口分为东西二支。藕池河于荆江藕池口分泄长江水沙进入洞庭湖,分为东、中、西三支。虎渡河在弥陀寺以下有分支中和口汇入松滋河懂不河道;其他支流经过南闸最后汇入松虎河流,虎渡河是太平口分泄长江之水注入洞庭湖的河道[8]。近几十年来,长江与洞庭湖之间的江湖关系变化较大,荆江三口分流入湖的水资源量急剧减少、断流时间逐渐增长,河道急剧淤积萎缩,水系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消亡,带来湖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与防洪等问题[9]。

2 研究方法

河流生态流量是保持河道不断流,保护水生生物正常生长和维持水体一定稀释自净能力的基本条件。河流生态流量是一个与河流特性相关的流量范围,而不是一个某个特定不变的值,它可以分为忍耐下限、最适宜范围和忍耐上限。为了计算方便考虑,通常将河流生态流量分为最小和适宜生态流量进行计算,其中河流最小生态流量是维持河道生态系统生物物种不消亡,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以及基本功能不严重退化所需要保持的最小流量;适宜生态流量是指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不受损所需的最适宜的流量。本研究基于河流生态流量基本理论以及当前已有生态流量计算方法,综合考虑长江荆江三口水系基本特征,选用了年内展布法和IHA-RVA法对三口水系生态流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2.1 基本原理

河流水文过程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并伴随着相应的生态系统响应与特定的生态作用。河流水生生物的生命史已经适应河流的天然水文情势,河流生态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的一种状态。而天然最小月均流量能够满足河流基本生态环境功能、水生生物生存及群落结构对水量的基本需求,天然适宜生态流量能够提供河流生态系统结构稳定的适宜流量[5,10]。然而,由各月最小月均流量和适宜生态流量构成的年内过程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河流的水文特征,而河流多年月均流量过程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河流历史水文情势变化特征。因此,本研究认为河道生态流量计算方法应该基于河流天然径流过程的自身特征来进行确定与量化水文指标,并结合多年条件下的同期平均径流进行生态流量计算,即基于长时间序列的天然月均径流资料,选取多年年均径流量与年内各月最小(适宜)月均径流量的年均值这两个典型的水文特征变量进行确定与量化关键水文指标——同期均值比,并结合典型年径流量过程或多年平均径流量过程进行河道内生态标准流量的年内过程计算。

2.2 基本步骤

(1)

在计算最小生态流量过程基础上,采用IHA-RVA法计算河道适宜生态流量,其计算原理是考虑到河流适宜生态流量变动范围应超过天然可变范围(即RVA阈值),这样才能够维持河流健康生态系统。RVA阈值描述流量过程线的可变范围,也即天然生态系统可以承受的变化范围,这为估算河流生态流量系列提供了参考价值。通常,以各指标的平均值±δ(标准差)或者以频率为75%和25%作为各个指标的上下限,称为RVA阈值,研究以RVA下限流量作为适宜生态流量下限[11,12]。本研究基于长时间序列的天然月均流量资料,选取多年年均径流量和RVA下限流量的年均值(适宜生态流量下限),这两个典型的水文特征变量进行确定与量化关键水文指标-同期均值比,并结合典型年径流量过程或多年平均径流量过程进行河道内生态标准流量的年内过程计算,计算步骤与公式1类似。

3 结果与讨论

根据荆江三口多年相关的天然水文径流资料分析,选取荆江三口水系的虎渡口、藕池口和松滋口的三个典型水文断面1955-1980年的作为天然月均流量资料,进行河道生态流量计算,并以Tentant法进行验证。根据荆江三口控制站最小年均流量、适宜年均流量以及多年平均流量,计算各控制断面的同期均值比,计算结果见表1所示。其中荆江三口控制断面的多年月均流量过程见表2。

根据表1和表2数据,计算荆江三口控制站的最小和适宜生态流量,其计算结果见表3。为了分析本研究成果的合理性,采用Tennant法评价标准进行对比,Tennant法也称Montana法,是利用河流的多年径流流量资料来确定河流生态流量,以年平均流量的百分比作为基流量,分析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流量的10%是保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最小流量,多年平均流量的40%能为大多数水生生物提供较好的栖息条件[13,14]。对比分析荆江三口三个水文断面的河道最小生态流量和河道适宜生态流量的计算值和Tennant法评价结果,见表4。

表1 三个控制断面均值比Tab.1 Results of three typical stations

表2 三个控制断面多年平均天然月均径流过程 m3/s

根据计算结果与Tennant法比较可知,最小生态流量在一般用水期(10月至翌年3月)各个水文断面生态流量占多年年均水位的4.7%~18.0%,根据Tennant法评价标准均处在差至一般的范围,此时河道径流量条件要保持一定的水深、流速、河宽,满足鱼类生存、洄游、景观一般要求,是保持绝大多数水生生物在较短的时间能够满足生存的最低流量推荐值。在鱼类产卵育幼期(4-9月)各水文断面生态水位占多年年均径流量的28.1%~75.8%,处于一般到最佳的范围,其中虎渡口和松滋口均处于最佳状态,能够为大多数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条件。

表3 河流基本和适宜生态流量 m3/s

表4 河流生态流量Tennant法评价Tab.4 Evaluation of river ecological flow by Tennant method

适宜生态流量在一般用水期占多年平均水位的12%~26.9%,按照Tennant法评价均处在较好范围。在鱼类产卵育幼期,各水文断面生态水位占多年年均径流量的71.4%~113.3%处于最佳范围内,此时水深和流速都是最佳的程度,河流的生态系统非常健康,能够提供给水生生物栖息和产卵、育幼的良好环境以及保持生物物种多样性[14]。因此利 用生态流量年内展布计算法计算的最小生态流量和利用IHA-RVA法计算出的河道适宜生态流量与Tennant法设定的分期相符,能够满足河流生态目标的需求。

4 结 论

(1)利用年内展布法和IHA-RVA法分别计算了虎渡口、藕池口、松滋口三个水文断面的最小生态流量和适宜生态流量,最小生态流量分别为264.3、241.3、680 m3/s,分别占多年平均天然流量的44.4%、16.4%、46.9%;虎渡口、藕池口、松滋口三个断面的适宜生态流量分别为409.5、613.2、1 017.2 m3/s,分别占多年平均天然流量的68.8%、41.7%、70.1%。

(2)参照Tennant法评价标准可知,利用生态流量年内展布法和IHA-RVA法计算出的最小生态流量和适宜生态流量都与Tennant法设定的分期相符,能够满足河流生态目标的需求,计算结果较为合理。该研究结果可为荆江三口河道生态修复提供科学基础参考。

猜你喜欢

荆江径流量水文
非平稳序列技术在开垦河年径流量预报中的应用
黄河花园口水文站多时间尺度径流演变规律分析
综合流量法在金沙江下段水文测报中的应用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浅谈水文档案的价值和开发利用
1956—2013年汾河入黄河川径流量演变特性分析
变化环境下近60年来中国北方江河实测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变化特征
荆江堤坝用料研究
历史上荆江河段的河道变迁及原因
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河段河床冲淤及水位变化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