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冰敷方式在正颌术后患者的应用分析与研究
2019-03-21杜青
杜 青
遗传、环境、发育等因素的影响,可造成各种类型的牙颌面畸形,如上颌后缩、下颌前突、上颌前突、颌骨偏斜、开颌等畸形。牙颌面畸形不仅影响面部整体美观,还会造成牙颌的功能障碍,对此类患者需进行正颌治疗。正颌手术可以纠正严重的骨骼畸形,协调面部比例,从而改善患者的咬合功能,提升患者的面容[1]。但正颌手术过程复杂,手术创伤大,加之颌面部组织较疏松,血管和淋巴管丰富,术后患者常出现疼痛、肿胀等,影响伤口的愈合。大量研究证明,术后冷敷可有效减轻肿胀,而且还有止血和减轻疼痛的作用[2-3]。目前临床传统的冰敷方法多采用包布包裹冰袋放置在患者的面颊部,但因其硬度大、不能和面部很好的贴合、接触面积小、稳定性差、需要患者或家属持续扶持等缺点,造成患者依从性差,影响冰敷的效果。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通过查阅文献[4]对传统冰袋进行了改良,并设计了冰袋固定带,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8年3月入住我院颌面外科的22例牙颌面畸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将所有患者进行编号,按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例,观察组,男性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20.73,行单颌手术5例,均为下颌双侧矢状劈开后退术;行双颌手术6例,其中LeFortⅠ型截骨术+下颌双侧矢状劈开后退术5例,上颌前部骨切开术+下颌前部根尖下骨切开术1例。对照组,男性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19.71,行单颌手术6例,其中下颌双侧矢状劈开后退术5例,颏成形术1例;行双颌手术5例,均为LeFortⅠ型截骨术+下颌双侧矢状劈开后退术。2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及术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冰敷方法,即用包布包裹冰袋放于患者手术部位对应的颊部,冰袋下用毛巾支撑或家属协助托扶。观察组采用改良冰敷方式进行护理。
1.2.1 改良冰袋制作
用0.9%氯化钠溶液将75%的乙醇稀释成15%的乙醇,取稀释后的乙醇150 mL注入已消毒的输液软袋内,放入冰箱冷冻,此方法制成的冰袋呈冰沙状,克服了传统冰袋硬度大的缺点。
1.2.2 冰袋固定带制作
自行设计冰袋固定带,冰袋固定带采用长方形双层棉质布制作,长方形布带两端为母子搭扣,便于根据患者的头部大小进行调节,布带中点有一椭圆形的小孔,可卡在患者的颏部,起到固定的作用,避免固定带随意移动,小孔两侧分别有两个长方形口袋,用于放入制备好的冰袋。冰袋固定带设计图见图1。
1 口袋 2 小孔 3 母子搭扣
1.2.3 冰敷方法
将冰袋放入固定带两侧的口袋内,固定带椭圆形小孔卡在患者的颏部,扣上母子搭扣,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在冰袋与皮肤之间插入薄插片。
1.2.4 冰敷注意事项
①在做好防冻措施的前提下,可进行持续不间断冰敷;②注意观察冰敷部位的皮肤,如皮肤出现青紫,感觉异常,立即停止冰敷;③随时观察冰袋的温度,冰块融化及时更换;④术后麻醉未清醒的患者感觉不敏感,要严密观察,防冻伤;⑤对低温敏感或局部感觉障碍者慎用。
1.3 评价指标
①面部肿胀度[5]。采用线测量法了解患者面部肿胀情况。线测量法:测量一侧耳垂经上前牙或下前牙至另一侧耳垂之间的距离,于术前、术后1、3、7 d分别测量并做好记录,肿胀程度为术后数据与术前数据的差值。Ⅰ级(轻度肿胀),差值≤4 mm,外观正常;Ⅱ级(中度肿胀),差值5~7 mm,外观轻度肿胀;Ⅲ级(重度肿胀),差值8~14 mm,外观明显肿胀;Ⅳ级(极重度肿胀),差值≥14 mm,张口受限。②于术后1、2、3 d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根据WHO对疼痛的分级,0度,无痛;Ⅰ度,轻度疼痛,为间歇痛,可不用药;Ⅱ度,中度疼痛,为持续痛,影响休息,需用止痛药; Ⅲ度,重度疼痛,为持续剧痛,不用药不能缓解痛; Ⅳ度,严重疼痛,为持续剧痛伴血压、脉搏的变化[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术后面部肿胀程度比较
术后1 d,2组患者面部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术后3、7 d,观察组患者面部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表2、表3)。
表1 2组术后1 d肿胀度情况比较 (例)
注:Z=-1.156,P=0.248
表2 2组术后3 d肿胀度情况比较 (例)
注:Z=-1.993,P=0.046
表3 2组术后7 d肿胀度情况比较 (例)
注:Z=-2.078,P=0.038
2.2 2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术后1、2、3 d,观察组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表4、表5、表6)。
表4 2组术后1 d疼痛程度比较 (例)
注:Z=-2.092,P=0.036
表5 2组术后2 d疼痛程度比较 (例)
注:Z=-2.078,P=0.038
表6 2组术后3 d疼痛程度比较 (例)
注:Z=-2.268,P=0.023
3 讨论
正颌手术是治疗牙颌面畸形的有效方法,手术过程中需在患者口腔内进行截骨、去骨、移动及固定等操作,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口腔颌面部是全身血液和淋巴液较丰富的部位,组织疏松,组织间隙大。术后毛细血管破裂,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外渗到组织间隙即含引起组织水肿[6]。冰敷通过刺激皮肤冷感受器,引起血管收缩,减少外周血容量而改变血管壁的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和渗血,对减轻术后切口肿胀具有积极效果[7]。冰敷的效果与冰敷的时间、部位、方法、患者的依从性有很大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 d 2组面部肿胀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7 d观察组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说明改良冰敷方式在改善患者术后面部肿胀的效果优于传统冰敷。
疼痛的产生是由于炎性反应物质刺激神经末梢或水肿压迫所致,冰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液,进而减轻因肿胀压迫而引起的疼痛,另外冰敷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神经传导,使神经传导组织受阻,提高疼痛阈值,从而减轻疼痛[8-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说明改良冰敷方式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传统的冰敷方式因使用不方便,患者的依从性差,冰敷效果不满意。而改良冰敷方式采用冰袋固定带将冰袋固定在患者面颊部,冰袋和面部能很好的贴合,不需患者或家属托扶,也不会因患者翻身或活动而发生移位,患者愿意于配合,能坚持使用冰袋进行冰敷。研究表明,对患者术后进行72 h不间断冰敷,效果显著,与Rana等[10]的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改良冰敷方式可有效减轻正颌术后患者的面部肿胀和疼痛。冰袋固定带临床使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清洗、消毒后反复使用,节约成本,适于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