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基质对黄花倒水莲组培苗初期生长影响研究
2019-03-21饶卫芳蔡梅玲曾丽芳
饶卫芳,蔡梅玲,曾丽芳
(梅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梅州 514011)
1 引言
黄花倒水莲(PolygalafallaxHemsl) 属远志科(Polygalaceae)远志属(Polygala)植物,别名黄花吊水莲、观音串、黄花大远志等,主要分布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等地,喜阴植物,常分布在林间沟谷中,适合林下种植推广。2~3年能获得经济效益,是林区的新经济增长点,为林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1~3]。由于其具有舒筋活络、滋补筋骨、补气血、去风祛湿功效,同时可治疗虚弱虚肿、急慢性肝炎、腰腿酸痛、跌打损伤等病症,在药学界已成功提取出免疫抗炎成分,使其成为当前市场需求量大的中药材种类[6~9]。近年来,黄花倒水莲野生资源及其原生境遭到破坏,自身繁衍能力差,结果少,种子自然发芽率低,乱采乱挖现象严重[1]。资源量和分布呈猛减的趋势,使其成为濒危药材。通过梅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黄花倒水莲项目组成员的努力,用组织培养方法成功培育出了组培瓶苗,瓶苗移栽技术是关键所在。
育苗基质选择对黄花倒水莲瓶苗移栽及苗木质量好坏至关重要。黄花倒水莲瓶苗移栽采用托盘育苗器在大棚育苗场内进行对比试验,选用梅州市本地黄心土和本课题组人员亲自制作的两种轻基质作为育苗基质。运用3种材料配制3种不同基质来试验比较不同育苗基质间黄花倒水莲组培苗成活率、根系生长数、苗高等指标的差异了解不同基质对组培苗的影响,提高优化了组培育苗技术,为今后的黄花倒水莲组培育苗提供技术指导。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百岁山林业科学研究所大棚育苗场内,四周环山围绕(24°19′N,116°5′E),海拔101.7 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区的过渡地带,梅州平均气温20.6~21.4 ℃,无霜期300 d以上,平均降雨量为1483~1793 mm,小气候环境适合黄花倒水莲幼苗生长。
2.2 试验材料
以黄花倒水莲外植体作为母本组织培育出的组培苗,组培苗达到了3片叶子、2条根系以上。瓶内合格生根苗应具有明显的短而粗壮的新鲜根系,苗茎健壮、充实,叶片大小协调,主根明显,根系芳香不团结,侧根发达均匀,色泽正常,无污染。
2.3 试验方法
试验育苗基质分为3种基质处理,分别为基质ⅰ(泥炭土∶黄心土为2∶8)、基质ⅱ(黄心土)、基质ⅲ(火烧土∶黄心土为2∶8)。
3种基质在每个区组完全随机摆置试验,每种基质装5个育苗托盘器(50穴530 mm×270 mm),每区组每种基质共种植250穴,10次重复。2017年3月从组培苗瓶中选出合规格的组培苗种植到育苗托盘器上,按“黄花倒水莲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瓶苗移栽方法进行移栽管理。
2.4 调查方法
种植1年后,于2018年3月,进行苗木成活率及主要生长指标调查,并在每种基质中随机取250株(5托盘育苗器)幼苗,进行苗高、地径、根系等生长量指标进行测量。各项指标调查同时,再根据“黄花倒水莲栽培技术规程”(DB44/T1790-2015)的“黄花倒水莲苗木质量分级”[6]将黄花倒水莲苗木分成3个等级苗,第一、二等级为达标苗,为645株,达标率为645/750=86%。从达标率86%可以说明这次试验分析是成功有效的。具体分级标准见表1。
表1 黄花倒水莲一年生组培苗木等级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成活率的影响
成活率的调查是对托盘试验苗进行全部调查(7500穴),每种基质在每区组(250穴)算出一组成活率数值,10个重复10组数值,最后用3种基质相对应10组成活率数值再算出每种基质的平均成活率进行比较。如表2所示,基质ⅰ处理的组培苗成活率平均值为78.3%、基质ⅱ为75.4%、基质ⅲ为67.5%,成活率大小顺序为:基质ⅰ>基质ⅱ>基质ⅲ。对三种基质移栽苗成活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基质ⅰ处理的组培苗成活率显著高于基质ⅲ(p<0.05), 基质ⅰ和基质ⅱ之间组培苗成活率差异不显著(表2)。
3.2 对移栽苗地径的影响
分别通过对3种不同基质10组地径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移栽苗地径在不同基质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基质ⅰ、基质ⅲ的移栽苗地径平均值均为0.32 cm,显著大于基质ⅱ平均值0.26 cm(p<0.05)(表3)。
3.3 对移栽苗高的影响
由图表3可知3种基质处理苗高顺序为:基质ⅰ(13.2 cm)>基质ⅲ(12.6 cm)>基质ⅱ(8.9 cm)。对不同基质移栽苗苗高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移栽苗苗高在不同基质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基质ⅰ培育的移栽苗苗高显著高于基质ⅱ和基质ⅲ(p<0.05)。
3.4 对移栽苗根系的影响
对不同基质移栽苗主根长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主根长在不同基质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依次为基质ⅰ(14.5 cm)、基质ⅲ(12.3 cm)、基质ⅱ(10.9 cm)。
表2 不同基质黄花倒水莲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统计特征值 %
表3 不同基质黄花倒水莲移栽苗的生长指标差异
注:表2、表3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差;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α=0.05水平差异显著
4 结论与分析
(1)自2012成立黄花倒水莲研究小组以来,不断对野生黄花倒水莲人工驯化试验、无性繁殖研究试验,为黄花倒水莲瓶苗移栽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对黄花倒水莲瓶苗移栽试验中,用纯净黄心酸性土壤加疏松泥炭土(泥炭土∶黄心土为2∶8)的混合基质处理的生长指标优势明显,远高于其他两项基质处理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种植基质的选择对黄花倒水莲组培苗移栽的成活率、地径、苗高、根系都有明显的影响。3种基质的成活率差异比较大,是受到基质孔隙度、基质pH值的影响,至于泥炭土∶黄心土为2∶8的比例是否最适合以及最适合生长的pH值范围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2)用泥炭土∶黄心土为2∶8和火烧土∶黄心土为2∶8处理的移栽苗苗高及主根长显著高于用纯黄心土处理的基质。这种现象看来是因为黄花倒水莲是适合疏松酸性土壤生长。因为,黄花倒水莲是肉质根系,加入的火烧土可能对根有一定程度灼伤,影响了它的成活率。用纯净黄心土处理的成活率基于其他两种基质处理的中间,表明黄心土是适合黄花倒水莲移栽苗生长的土壤,只是它比较黏重,需要添加疏松泥炭土来调整土壤的孔隙度[4],才能使土壤的水、气、热较为适宜黄花倒水莲瓶苗移栽的生长。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基质ⅰ(泥炭土∶黄心土2∶8)能培育出苗较高、地径较粗、根系较发达、合格率达86%以上的优质苗木。
(3)育苗基质的选择对黄花倒水莲瓶苗移栽及袋苗培育至关重要。选择适合的育苗基质,才能培育出最优质的壮苗,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活率、提高造林质量,才能够把造林种植成本降至最低水平,推广种植才具有更好的经济价值,更有效、更广泛的意义。5年来对黄花倒水莲的人工驯化试验研究试验表明,任何化学肥料对黄花倒水莲的生长都不利,严重的会死亡枯竭,所以,在黄花倒水莲育苗、造林、抚育全程禁用化学肥料,在造林、抚育时可以适当施放一些沤熟的有机肥。黄花倒水莲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珍贵药材,民间不重视野生资源的保护,野生资源蕴藏量逐渐减少,资源零散,企业制药成倍增长,市场出现空缺。所以,进行人工驯化迫在眉睫。因此,这项研究试验是很有必要,也势在必行,对实现其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利用有重要的意义[1]。